种业并购热潮或将持续蔓延

  业绩低迷 大鱼吃小鱼

  2013年以来,我国种业共发生过十多次并购,并购目的是巩固和增强主业。尤其是近几年,种业库存过高,中小企业纷纷退出市场,大企业也加大并购步伐。从并购的目的来看,通常有四个发展方向:一是巩固和扩大主业;二是拓展其它产业;三是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关系;四是其他发展诉求。从最近几年的并购案例来看,并购类型主要是集中在前三个方向。总的来说,种业的并购思路是逐渐向主业聚焦。未来种业的并购将会侧重在两块:对具有优势品种的中小种企的并购,通过并购科研院所或者研究型公司来补充研发能力。

  │业绩低迷为种业并购带来发展空间

  我国种业市场进入壁垒不高,门槛较低,市场参与者众多,种子企业普遍规模小,竞争力不强,国内5200多家种子企业中,注册资本在3000万以上不到300家。种企行业集中程度偏低,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种子的市场集中度分别仅为25%和36%。

  此外,种业运输半径受限,行业带有明显的产销地结合的特点,企业的经营和扩张需要靠资产的扩张来实现。通过外延式扩张能够在短期实现规模的扩大,并购是可选择的重要方式。

  中小企业业绩低迷,促使并购活动增加。2012年以来,行业周期性下行导致业绩持续下滑,很多中小型农业企业经营难以维持,相对而言上市公司拥有更多的资金和融资渠道,从八家上市企业业绩来看,多数企业筑底成功,未来能换企业成长空间,预计企业业绩逐步企稳,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并购中小企业的信心,特别是一些优质的中小企业往往成为较佳的并购对象。

  在并购的案例中,隆平高科在改善管理而进行的收购,2013年收购湖南隆平、安徽隆平和亚华种子三家子公司的少数股权,即促进公司内部的整合。

  对“袁隆平”院士姓名权的最新估值。隆平高科方面表示,新协议签订对公司意义重大。交易不仅厘清了袁隆平院士姓名和肖像的授权范围,确保袁隆平院士姓名和肖像的合理使用,降低法律风险,巩固“隆平高科”的品牌价值,也有利于公司维权打假工作的开展,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2014年4月隆平高科与长沙市国土资源局签署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取得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和建设用地批准书。该土地使用权位于芙蓉区隆平科技园内,土地用途为办公(商业性)用地,面积为17,535.59平方米,终止日期为2054年1月9日,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为6310万元。

  2013年4月20日,神农大丰发布公告,公司使用超募基金1070万元以现金出资的方式对贵州新中一种业进行增资扩股,增资完成后,贵州新中一种业注册资本由人民币500万元增至3000万元,公司将直接持有其35.67%的股权。

  │种业并购或将蔓延

  万向德农是以玉米为主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和以玉米杂交种为主的农产品的技术研究和生产经营,产业结构呈现出玉米种业和玉米深加工业务两翼发展的格局。大股东万向三农是由万向投资组建的农业类综合产业集团,现已形成远洋渔业及其加工、种业及其玉米深加工等几大系列农业产品。拥有露露、兔宝宝等多个驰名品牌。“郑单958”目前由北京德农、河南秋乐、金博士、金娃娃和中种集团五家代理,到2016年,其品种保护权就将放开,届时将在市场上自主经营,市场竞争将加剧,“郑单958”的持续经营能力是导致金博士种业的IPO申请被证监会退回的原因之一。随着品种退化和经销商利润的不断下滑,“郑单958”的推广已过巅峰期,推广速度明显放缓,已确定处在衰退期。“浚单20”由于受到2011年出现的表现不稳定等情况的影响,其推广面积在最近几年出现下降。

  受“郑单958”和“浚单20”两个主要品种的不利影响,公司业绩在最近几年呈现出下滑的态势,其他品种相对较弱,难以成为其业绩支撑。万向德农最初以农业起家,作为唯一农业上市平台,我们认为其存在很大的资产运作可能和空间,在业绩低迷、核心品种保护权到期等因素的冲击下,公司的诉求会更加强烈。万向德农在“郑单958”品种权到期、政策改善等预期,以及大股东支持下,未来进行资产运作的概率较大。

  丰乐种业以种业为主导,是中国产销量最大的“两系”杂交水稻种子公司和西甜瓜种子公司,农化、香料产业齐头并进,农化产业在行业排名50强,香料产业天然薄荷产销量国内第一。公司种子产业主要以事业部制运营,截至2014年,共成立了水稻、玉米、瓜菜、小麦、经作等五个种子事业部。公司玉米种此前一直以“浚单20”为主要推广品种,该品种在2003年通过国审,并在随后几年成长为公司主要的玉米品种,由于经营“浚单20”的种企较多,新品种不断涌入市场加剧竞争。近几年以来公司一直缺乏主导品种,“梦玉908”从去年开始推广,尚处在培育期,短期内还难以成为主导品种。

  公司在2014年曾计划收购兴旺投资,由于后者下属单位深圳市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完成企业化改制前不宜注入。研究院是兴旺投资的三大核心研发平台之一,引进的邓兴旺团队自主研发的以水稻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为核心的育种体系,被业界认为将引领新的绿色革命,这项技术也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称为“3G育种技术”。兴旺团队数名核心成员均在研究院,是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标的核心资产。国内种业的研发和推广通常是分开的,种企的研发环节相对薄弱,未来,建立真正的有研发实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的企业是相对确定的,也是政策鼓励的方向。2015年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要完善科研院所、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人才流动和兼职制度,推进科研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和科技人员股权激励改革试点”,未来制度改革将会促进形成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和企业三方利益的统一。

  │“一带一路”种企走出去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农业文明历史悠久,农林牧渔资源丰富。一些耕地资源和水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落后、农业生产投入不足的地区希望借助我国的先进技术,实现他国农业的现代化。例如巴基斯坦政府出台了各种激励措施,用免税、免除劳工法等政策吸引外国前来购买和租种土地;埃塞俄比亚政府公开表示极其乐意为外国人开发本国的耕地提供方便等等。

  结合对国内外以往农业企业海外战略的研究,我们认为,打造“一带一路”,我国农业企业走出去和引回来的投资闭环过程是: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企业首先通过股权收购、租赁等形式获得沿线国家农企的部分或全部农业资源的控制权或使用权。双方合作后,当国内农产品供给紧张时,可选择将农产品返销国内市场,提高我国的粮食供给能力;当国内能够保证基本的粮食安全时,可选择就地或在国际市场上销售。

  未来种业并购将会延续,短期来看,农业在周期性下滑后出现很多优质的并购标的,为并购提供了素材;中长期来看,中国农业发展程度不高,有很大的信息化和现代化需求,与其他行业的融合会逐步加强,而规模化和集团化也是农业发展的大趋势。

  北京华通纵横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首席分析师 杨益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