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治疗应用微创髓内钉固定的临床观察
- 来源:保健文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骨折,微创髓内钉固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10 10:14
【摘要】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治疗应用微创髓内钉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81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均为医院在2011年4月到2015年7月期间收治,根据临床疗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取创髓内钉固定,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5.24%,其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对照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69.23%,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7.9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胫腓骨骨折治疗应用微创髓内钉固定的临床效果值得肯定,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较高,且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微创髓内钉固定;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11-0043-01
随着我国生物力学探究的持续深入,骨折治疗由坚强内固定模式逐渐转移至生物内固定模式,即通过间接复位恢复患者骨干长度、旋转对位等,并保护患者骨折断端的局部血供,为其骨折愈合提供满意的生物学环境。医院为探讨胫腓骨骨折治疗应用微创髓内钉固定的临床效果,采取分组对照法分析81例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入本研究的81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胫腓骨骨折。其中,男40例,女41例,年龄为19~52岁,平均年龄为(31.07±6.8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8例,坠落伤29例,击打伤11例,其他3例;排除关节部位骨折患者和开放性骨折患者,81例患者均表示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根据不同内固定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等资料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取微创髓内钉固定术治疗,术前观察其X线片,明确患者髓腔大小,并选取大小适宜的髓内钉。对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后,令其取仰卧位。在患者胫骨结节上取4cm长的切口,并切开髌韧带,分离骨膜和关节囊,暴露其胫骨结节,钻开髓腔后实施扩髓处理。然后,将髓内钉插进髓腔中,在定位瞄准器协助下将髓内钉固定在骨折近端与远端处。
对照组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前检查患者胫腓骨的正侧片,并测量其健侧,挑选长度适宜的钢板。对患者实施持续硬膜外麻醉,并在胫腓骨骨折部位远端取3cm长的切口,自皮肤到骨膜表面做皮下隧道,再将钢板通过皮下隧道由骨折远端推至近端,得到满意骨折复位。最后使用克氏针固定钢板两端。
1.3 疗效判定指标[1]
评估两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①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至正常,行走时存在轻微酸痛,但不影响正常生活;②良:患者关节有轻微胀痛,行走后即发生明显肿胀,无法正常劳动工作;③可:患者关节酸痛,行走困难;④差:患者关节酸痛剧烈,存在强直性疼痛,无法行走。骨折愈合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全部数据资料都采取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x±s表示,应用t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而计数资料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
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5.24%,对照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69.2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发生感染1例,膝痛1例,延迟愈合1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对照组患者感染2例,膝痛3例,延迟愈合2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7.9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P=0.0307)。
3.讨论
胫腓骨骨折,属于长骨骨折中常见类型之一,可引发局部疼痛、肿胀和畸形等,表现为重叠移位、成角[2]。因为胫腓骨骨折往往因暴力所致,因而经常伴随血管性损伤。又因小腿肌肉内血管比较多,因此容易出现肌肉缺血、坏死等,从而引发感染、延迟愈合等术后并发症,为患者的健康带来威胁[3]。
胫腓骨骨折的传统临床治疗方法较多,包括外固定、手法复位、骨外穿针固定、骨牵引以及切开复位内固定等。随着现代微创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微创髓内钉固定术逐渐引进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其中,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是通过切开骨折断端周围的软组织,并把钢板经皮与肌肉插入小切口中,从而为骨折愈合提供稳定环境,但其并发症相对较多。微创髓内钉,是嵌于髓腔内壁、固定骨折部位的一种内部夹板,其生物力学稳定性较强,可预防夹板发生旋转、移位等现象,且手术创伤较小[4]。另外,微创髓内钉属于弹性固定装置,能够增加骨折部位应力,促进骨痂生长,加速患者骨折部位愈合,并防止其发生骨质疏松等。据本组实验结果可知,与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相比,采取微创髓内钉固定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骨折愈合优良率较高,证实了微创髓内钉固定应用于胫腓骨骨折临床治疗中的突出疗效。
综上所述,胫腓骨骨折治疗应用微创髓内钉固定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作为胫腓骨骨折患者的理想内固定疗法。
参考文献
[1]汪迎春,吕一.经皮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室护理[J].中医正骨.2015,27(1):77—78.
[2]万华,罗漫丽,魏润玲.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合并阿尔茨海默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医正骨.2014,26(1):77—78.
[3]裴少新,吴学建,朱旭,等.解剖型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1/3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6):62—63.
[4]孙凤龙,郭恒兵,王长军,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煤工尘肺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1,13(5):483—485.
郭廷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