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健脾胃温汤对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6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健脾温胃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温胃汤对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健脾温胃汤;慢性胃炎;消化内科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11-0096-01
慢性胃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慢性胃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大类,其中尤以浅表性胃炎发生率最高。浅表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粘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这类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本病病因复杂,病程较长,与胃癌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1]。对于慢性胃炎,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中药方剂更是常用的治疗方法。此次研究以我院收治6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健脾胃温汤对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有关研究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6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男18,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0.1±1.5)岁,病程(1~6)月,平均病程(2.3±1.2)月;对照组30(男17,女13)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2.2±1.6)岁,病程(1~8)月,平均病程(3.9±1.4)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采用健脾温胃汤进行治疗,配方如下:党参10g,白术12g,炒陈皮10g,香附10g,乌药10g,厚朴10g,茯苓15g,砂仁3g(后下),苍术9g,柴胡3g檀香3g(后下)高良姜10g每天一剂,水煎,连续治疗2周。
对照组采用口服多种制酸护胃制剂及中成药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2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分数为0~6分,分数愈高表示患者症状愈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数据均经过SPSS13.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之间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对比
治疗组采用健脾温胃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多种制酸护胃制剂及中药进行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对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其临床症状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这些症状的有无与慢性胃炎的内镜所见集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无肯定的相关性,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可伴有贫血,在典型恶性贫血时除贫血外还可伴有维生素B12缺乏的其他临床表现[2-3]。
慢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胃痞等范畴主要由于饮食和情志所伤,本病病位在中焦脾胃,然与肝胆密切相关,胃腑,腑病实,又常虚实夹杂,腑以通为用,中焦又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受损,中焦枢纽不利,气血运行失常,气血俱滞,是其病变关键,故治当调和脾胃,恢复中焦气化功能正常。脾、胃、肝三脏并举。治疗用药时还应注意: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肝喜条达的生理特性[4]。
健脾胃温汤具有温中健脾,和胃化湿疗效,用于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症见:胃脘部隐隐作痛,喜温喜按,得热痛减,饥而痛增,进食后痛减,泛吐清水,纳差脘痞,大便溏薄,神疲乏力,甚则四肢不温,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虚弱,或迟缓等,方中党参、白术健脾燥湿;茯苓甘淡平,健脾利湿,炒陈皮、厚朴理气健脾,柴胡、香附行气止痛,乌药、高良姜温中止痛,少量檀香、砂仁中药现代研究有补气健脾功效。
在此次研究中,治疗组采用健脾温胃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多种制酸护胃制剂及中药进行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对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治疗前对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健脾温胃汤对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彭晶.健脾益胃汤在慢性萎缩性胃炎80例治疗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6(13):175-177.
[2]王晓东.自拟黄芪健脾益胃汤治疗慢性胃炎89例疗效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4,3(5):640-640.
[3]肖新李,徐权胜.温中健脾中药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4,12(35):147-148.
[4]刘玉三.自拟益气健脾和胃汤治疗慢性胃炎45例临床观察[J].国医论坛,2013,12(28):25-26.
齐富义 李晓明 刘桂连 黄永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