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手术与非手术疗法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中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30例于我院进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的病患,其中12例手术治疗,18例非手术治疗。对所有病患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12例手术治疗病患中6例痊愈,4例有效,2例无效;18例非手术治疗中18例痊愈。非手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手术组(P<0.05);手术组的治疗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中非手术疗法较手术疗法有显著优势。
【关键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手术;非手术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11-0091-01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见于腹部手术后,其主要产生原因是腹腔炎性反应和腹部手术的创伤所导致的肠壁渗出和水肿,是一种动力型和机械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由于疾病的特殊性,若处理不当极易导致短肠综合征、腹腔感染和肠瘘等并发症。这将加重病患的经济压力及身心痛苦。2013年7月于2015年4月我院接收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患30例,其中12例选择手术治疗,18例选择非手术治疗。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我院接收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患30例,其中12例选择手术治疗,18例选择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组中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范围为(22-77)岁,平均年龄为(44.32±4.32)岁;其中十二指肠及胃穿孔修补术7例,腹部闭合性伤损3例,坏疽性急性阑尾炎切除术2例;8例病患肠梗阻的发生时间为术后的1周之内,3例为1-2周内,1例为2-3周内。
非手术治疗组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范围为(20-79)岁,平均年龄为(46.32±4.89)岁;其中十二指肠及胃穿孔修补术12例,腹部闭合性伤损4例,坏疽性急性阑尾炎切除术2例;12例病患肠梗阻的发生时间为术后的1周之内,5例为1-2周内,1例为2-3周内。
两组病患的临床表现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具体临床特征有:(1)停止排便、排气,腹胀及腹痛。且以上症状均于肛门已排便或排气且开始进食后出现。(2)查体。腹部未出现肠形或蠕动波。腹部对称,能够触摸到有压痛的、固定的肿块,肠鸣音消失或减弱。(3)辅助检查。腹部的X线检查可见典型肠梗阻表现如多发气液平面等。超声检查发现肠管存在程度不一的扩张,肠腔存在积液,肠管的蠕动显著减弱。CT检查发现肠壁增厚,肠管扩张等。(4)病患的体温保持在37.8°至38.2°之间,平均白细胞为12×10^9/L。所有病患均符合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例病患采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主要步骤有剖腹探查,肠管重排,腹腔引流;18例采取非手术方法治疗具体措施如下:(1)有效持续地禁食、留置胃管、肠胃减压,待胃管将胃液抽空后注入100ml复方大承气汤;(2)提供患者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持续到病患可以正常进食再逐渐停止,同时注意病患的酸碱和水电解质平衡的维持;(3)静脉注射病患10mg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每天进行1次注射,连续5天;(4)静脉滴注丽枝雪(生长抑制素)6mg,保证24h不间断;(5)采取合理适量的广谱抗生素对感染进行预防;(6)100ml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每天进行2次。
1.3 观察指标
临床上的治愈标准为疾病特征完全消失,不存在腹胀、腹痛、呕吐、恶心等情况,有排便、排气,腹部X线检查不存在异常,肠腔内部不存在积液、积气。痊愈:治疗后所有症状全部消失,大便畅通,半年内不复发;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大便畅通,1年内疾病复发;无效:所有临床特征未出现好转甚至恶化导致患者死亡。
1.4 数据处理
所有实验数据均准确地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以95%作为可信区间。当p<0.05时,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数据为计数资料,使用例数(%)表示,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
2.结果
手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非手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手术组的平均治疗时间为(46.37±6.89)d,显著长于非手术组的(24.56±7.12)d,P<0.05。
3 讨论
针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目前更倾向于非手术疗法[1]。此次对30例病患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也证实了保守治疗相较手术治疗具有治疗时间短、治疗有效率高等特点[2]。手术治疗的缺点在于其广泛、长时间的操作,肠管挤压会导致肠壁的炎症反应。进而引起肠不通畅、粘连和麻痹,最终致使梗阻[3]。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炎症等导致肠蠕动的减弱,而手术不仅无法将病因解除甚至有进一步加重病情的可能性[4]。
综上,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它出现后短肠综合征、肠瘘的发生概率会大大提升。而非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减缓病患的痛苦,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5]。非手术这一综合疗法是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最优治疗手段,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姚宏伟,傅卫,王德臣等.鼻肠管减压及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10,48(8):564-568.
[2]刘晓飞,李民郴,廖有祥等.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分析[J].郴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5(4):22-24.
[3]王剑,王磊,王峰雷等.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2例诊治体会[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5,2(3):68-69.
[4]朱维铭,李宁,黎介寿等.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4):219-220.
[5]陈正煊,陈创奇,彭俊生等.直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0,9(4):344-346.
杨雄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