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温氏集团肉猪突破1007万头
- 来源:农财宝典畜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温氏集团,上市肉猪,养猪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1-16 16:03
2013年12月28日,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该公司2013年上市肉猪突破1007万头!
至此,中国诞生首家上市量突破千万头的超级养猪企业。
对中国养殖业而言,2013年注定是一个历史性的节点。
据农财宝典记者了解,2013年,温氏2013年养猪业销售值将超过168亿元,其生猪生产总量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
从1997年进入养猪业,到2006年上市接近100万头肉猪,温氏集团用了9年时间;从100万头上升到1000万头,温氏集团只用了7年时间。它常年保持20%—30%的增长速度,其扩张不可谓不迅猛。
成立于1983年的温氏集团今年刚好三十而立。从七户八股的8000元资金发展为总产销350亿元的超大型农牧集团,温氏的成长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支点:“公司+农户”带动
温氏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的第一秘诀,自然是行业人士津津乐道的“公司+农户”模式。有人认为,行业里温氏素以低调著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少看见温氏的踪影,是因为温氏的“公司+农户”养殖场历来伫立于市场竞争之外。温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是温氏独创的“公司+农户”模式的成功。
1983年,温北英、温鹏程等七户八股合资进入养鸡业。1986年,温氏养鸡业开始发展“公司+农户”模式。这种模式得到了养户、政府、学界的大力欢迎。
1997,当温氏进入养猪业时,自然而然将家禽业成熟的合作模式复制过来。其具体流程为:公司向养户提供猪苗、饲料、疫苗以及技术服务等,养户按照公司规定标准建设猪舍,并按照公司饲养管理要求,饲养120日左右,养至210-220斤,再由公司将肉猪销售给客户。对养户的管理可分为申请入户、交付定金(合作互助金)、领取鸡苗和生产资料、技术指导和相关服务、统一回收、结算等6个环节。
由于很多农民在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缺乏资源,同时不具备种苗、饲料等供给能力,所以非常乐意与公司合作,代养公司委托的品种。这种合作方式逐步发展壮大,逐步引导各地农民由传统农业方式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被各级政府和有关专家总结为“温氏模式”。
温氏集团称,2012年,温氏养猪户累计获得养殖效益144972万元,户均养殖效益8.78万元,截至2013年11月温氏养猪户养殖效益累计约为147186万元,户均约10万元。“多年以来,养户的收入与公司销售值同步增长。”
据了解,2013年出栏的1000万头肉猪,由全国17381户养户采用温氏模式生产,其中广东省养户为32.25%,新兴地区养户占比为3.57%,广东省外养户为64.18%。
“公司+农户”的快速扩张模式历年是投资者关注热点。温氏模式为不少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保障:产学研与育种体系建设
温氏养猪业发展的第二大秘诀,是高度重视科技与人才的力量,充分整合各种科研机构的资源,令温氏集团成为各种科研成果的转化基地,也成为国内优秀农牧人才的聚集高地。它与华南农业大学等机构的亲密合作成为业界典范。
1992年温氏集团董事长温北英以10%的技术股权的形式邀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现为动物科学学院)与公司全面技术合作。华南农业大学的技术力量与人才源源不断在温氏集团得以发展,由此产生的助推力量影响极为深远。
1998年,温氏集团就在农业厅、华南农业大学支持下,开始种猪的选育工作。
2000年养猪公司人工授精站正式投产,每月向集团公司的7个种猪场提供长白、大白及杜洛克三个品种的公猪精液1500头份,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人工授精站。
2001年,温氏原种猪场通过专家验收,成为广东省省级原种猪场,并核定品种为杜洛克、大白、长白三个。2002年,288头法国猪入户华农温氏,温氏养猪版块走入高端领域。
2005年,华农温氏的新型原种猪被审定为国家级畜禽新品种,命名为“华农温氏1号猪配套系”,是广东华农温氏畜牧股份有限公司在广东省农业厅,科技厅和华南农业大学的支持下选育出的优质瘦肉型猪配套系。饲料转化率在2.5-2.55以下。父母代初产母猪平均产仔总数10头以上,基本适应国内南北养殖区域。但由于温氏配套服务内部需求大,一直未对外提供。
2010年,广东华农温氏畜牧股份有限公司入选第一批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名单,表明华农温氏在生猪育种方面在国家占有重要地位。
2012年10月,温氏集团种猪分公司在广东华农温氏总部举行,标志着温氏集团养猪事业又一个新阶段的开始。种猪分公司总经理吴珍芳当时表示,温氏集团将在种猪领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种猪分公司成立是温氏集团公司向千亿元企业迈进做出的重大决策。
扩张:1000万头产量,3000万头产能
2002年,华农温氏的成立,标志着养猪事业不再需要养鸡事业支持,从人才、资金、技术都可以独自孵化,成为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转折点,温氏养猪事业进入发展的第二阶段。
温氏集团原党委副书记陈泽伦认为,2002年对温氏养猪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2002年7月,广东华农温氏畜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农温氏”)正式注册成立,鸡、猪业务板块分离成各自独立的两个部门。成为温氏旗下第一家养猪二级公司。
此后温氏集团的合作养猪农户以年平均25.3%的速度增长,每年肉猪上市数量的平均速度超过了30%的速度增长。
肉猪养殖业发展成为温氏集团的第二大业务增长点和利润来源。
2007年温氏上市肉猪达到182万头,而同期国内生猪养殖行业市场集中度依然很低。据农财宝典记者了解,一直到2010年,国内年出栏商品猪规模在100万头以上的企业,依然只有温氏集团一家。温氏养猪体量遥遥领先于国内同类企业。
目前,温氏集团共有四家专业化的二级养猪公司,分别为开阳分公司、桂粤养猪分公司、华农温氏畜牧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江西养猪分公司,涉及养猪业务的二级公司有14家,投产的养猪二级半公司共有57个。温氏在华南、华中、西南、西北、东北、内蒙古等19个省(市、自治区)都部署了养猪公司,满负荷生产后,上市肉猪将超过3000万头。
■答记者问
三年后有望全球第一
记者:温氏集团提出2020年实现年上市3000万头生猪的目标,请问实现这些目标有什么具体部署?
温志芬(温氏集团总裁):3000万头的目标是经过集团反复论证、深入研究确定的,在董事会层面上,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建设生产基地。国内肉猪需求量每年都以2%的速度增长,市场空间巨大,未来不少小型养殖户会退出,这个市场需要我们这些大企业来补充,所以温氏集团对于2020年实现年上市3000万头生猪的目标,是充满信心的。
记者:请问,温氏集团在猪价低迷期将如何保障养户利益的?温氏集团如何应对可能存在的价格风险?
温小琼(温氏集团财务总监):温氏集团的“公司+农户”模式历年都充分保证了养户的基本利润。温氏集团在2012年上市800多万头生猪,经年终统计,养户平均利润为168元/头。2013年上市量突破1000万,目前为止,尽管近期猪价下滑,我们统计到养户利润仍达到148元/头。所以我们基本上可以保证给养户150元/头的养猪利润。我们主要通过成本控制保证利润,控制猪价下跌带来的经营风险。目前整个市场需求量还很大,温氏也有能力控制养殖风险。
记者:温氏今后有没规划做到世界第一?
罗旭芳(温氏集团副总裁):据资料显示,世界第一大的养猪企业是美国的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其母猪存栏是70万-80万头之间,由于是世界性的公司,所以存栏量会有以上10万头的波动。目前温氏集团基础母猪存栏50多万头,如果加上后备母猪,那么温氏的规模已有75万头。根据温氏全国的布局和未来的发展规划,预计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将达到80万头—90万头的基础母猪存栏数。如果史密斯菲尔德公司不进行并购发展的话,届时我们将达到世界第一的位置。
《农财宝典》记者高勇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