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华和他的天津株:上天眷顾的宠儿

  2013中国生猪业风云榜

  年度技术创新人物:武华(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研究)

  获奖理由:

  学而优则商,在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2013年武华完成了华丽转身。蓝耳病困扰养猪业多年,武华对蓝耳疫苗的研究同样坚持不懈,积聚他多年心血的天津株蓝耳疫苗2013年开始广泛使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养殖户。

  他,在动物疫苗领域工作三十年,还将在动物疫苗行业持续发光发热;他,拥有令人艳羡的国家新药证书和国家发明专利—TJM-F92株,参与业内多个企业的组建和经营;他,从纯粹的科研者,转身变为企业管理者和科研创新者,让科研和管理的双轨并行不悖,实现了人生的优雅转身。这就是武华。

  从事疫苗一辈子

  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二批大学生,1982年,武华本科毕业后,选择了继续攻读硕士,1987年,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成为当时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仅有的12名博士研究生之一。

  1990年博士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这是中国兽医药品界监察管理和疫苗研究最具权威性的机构之一,武华作为中监所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年轻学者,从事动物生物制品研究与监察,并于1993年晋升为副研究员;自进入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他就被寄予厚望,先后参加和主持国家“八五”攻关课题,国家攀登计划“重大畜禽疫病免疫防治基础研究”,成为该项目年轻专家组成员之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生物制品企业对国内市场的重视和拓展,让武华看到了国内企业与跨国企业的差距。1995年,武华毅然放弃中监所良好工作环境和机会,选择去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继续博士后研究。他在美国工作生活近十年,先后任职美国先灵葆雅动物保健品公司资深科学家,Biocor动物保健品公司病毒研发部经理,辉瑞动物保健品公司PrincipalScientist。“十年美国经历,使我开阔国际视野,全面了解国外先进动物疫苗研究方法、手段,以及跨国企业疫苗研发管理模式。”武华说。

  从科研向管理的华丽转身

  徜徉于时间长河,勤奋的人都会得到上天的特别眷顾。武华在疫苗生产和企业管理上付出的点滴汗水,厚积薄发,终得丰厚回报。

  2004年,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和中牧集团组建乾元浩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乾元浩”),武华接到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抛来的橄榄枝,推荐他出任乾元浩总经理,并得到乾元浩公司董事会同意聘任他担任第一任总经理。在面临人生又一次重大选择时,经再三思考,他又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生活工作环境选择回国创业,开始了由科学家向企业家的转变。

  在积累了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后,2006年武华开始筹划组建内蒙古必威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必威安泰”)。“组建必威安泰的主要目的是将国外的生物反应器引入国内,使国内疫苗生产告别转瓶培养的时代。”现在,必威安泰已经拥有了2条生物生物反应器生产线,同业也推动了国内其他疫苗生产厂家建设了生物反应器生产线进程。

  2011年,武华组建了华威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我们公司已经拥有近百名员工,硕士、博士的研发团队有30多人,与其他公司不同的是,我们更注重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和公司核心战略。”

  谈到自己的管理经验和带领团队的心得,武华表示,团队领导人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搭好框架,建设系统,保持团队的稳定,让团队的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作用。现在,武华担任华威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威特”)法人代表兼董事长,同时兼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研究员,以及辉瑞国原合资厂董事。他仍然坚持在科研一线奋斗,兢兢业业,带领团队不断突破创新,这一切都源于他对产品精益求精的追求。面对科研和管理的双重压力,他仍然游刃有余。

  意外的收获:蓝耳病天津株疫苗(TJM-F92)

  TJM-F92株蓝耳疫苗作为武华的主要创新成就,2010年上市之初一直默默无闻,但经过三年的发展,该疫苗在市场上也越发火热。对武华来说,留美经历对他发现Nsp2基因缺失的TJM-F92株蓝耳病毒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国农业部规定,疫苗的种毒,一定要做克隆纯化,而国内的疫苗很少会做。我们分离到天津株后,传代致弱时,进行克隆纯化,最终发现天津株Nsp2上的基因缺失。”武华说。

  基因缺失株的发现,可以说是意外收获,但在辛勤努力的汗水面前,一切又显得顺理成章。据介绍,天津株蓝耳疫苗的免疫原性好,对其它疫苗没有免疫抑制,安全性能好,以及疫苗病毒基因缺失,为我国蓝耳病免疫净化提供技术储备。而疫苗基因缺失通常采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完成,例如硕腾公司(原辉瑞动保)北美上市的P129经典蓝耳疫苗采用反向遗传方法获得NSP2缺失393个核苷酸的疫苗,天津株疫苗NSP2缺失360个核苷酸,与P129株疫苗株缺失部位相同,约300个核苷酸重叠。并经溯源追踪发现,在种毒纯化进行到第19代时,挑选的“噬斑”病毒发生了基因缺失,并一直稳定遗传。“这不得不说是上天的眷顾。”

  未来方向:检测网络+多联苗

  蓝耳病作为中国养猪业的头号疫病,养殖户饱受其害,市场上玲琅满目的蓝耳疫苗,使得养殖户在选择疫苗时无所适从。在蓝耳疫苗市场火热的同时,对于TJM-F92株蓝耳疫苗的争议也开始时有发生。

  对此,武华认为,近年来,蓝耳病越发复杂,使得防控难度也越来越大,但疫苗仍然是防控蓝耳最有效的方法,养殖户在使用疫苗时,必须完全了解猪场蓝耳病情况,包括猪场蓝耳病毒的优势毒株型、猪群抗体水平等,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制定最佳免疫程序。“我们正在全国推动建立一个检测网络,帮助猪场监测抗体与抗原水平,尽管监测技术投入会很大,但确是值得的。”

  对于猪场是否该更换不同毒株型的蓝耳疫苗,以及养殖户在使用TJM-F92株蓝耳疫苗时遇到的问题,武华表示,TJM-F92株蓝耳疫苗适用于蓝耳稳定的猪场,蓝耳发病率并不高时,猪场使用其他毒株蓝耳疫苗效果不理想时,可以考虑更换疫苗;养殖户在更换疫苗时,应该循序渐进,先点后面,在效果较好的情况下,再全面更换。

  鉴于天津株疫苗缺乏对其他疫苗的免疫抑制,武华及其团队正在对蓝耳病疫苗与其他疫苗的联苗进行科研攻关,以减少猪群免疫次数,降低猪群应激。

  《农财宝典》记者 何觅之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