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活苗基本无效蓝耳防控还需活疫苗
- 来源:农财宝典畜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蓝耳病,防疫蓝耳病毒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1-17 10:14
12月3日,由勃林格殷格翰主办的“与蓝共舞”2013广东蓝耳病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的十余名专家教授以及广东省百余名规模养殖户参加此次论坛。近年来,蓝耳病毒变异株越来越多,专家认为,在蓝耳防控上,灭活苗基本没有效果,防控应该以减毒活疫苗为主,不同毒株疫苗之间具有交叉保护力,养殖户无需过度担忧。会上,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遇秀玲研究员介绍了蓝耳抗体检测相关技术。
现状一:“基因缺失株”越来越多
据中国农业大学杨汉春教授介绍,蓝耳病毒在流行数年之后,其致病力和毒力仍未明显降低,我国以北美洲型(基因2型)毒株为主。
蓝耳病毒的Nsp2基因最容易发生突变。“最近2年时间我们发现,Nsp2基因缺失毒株越来越多,有22个氨基酸缺失,有36个氨基酸缺失,有25个氨基酸缺失,有30个氨基酸缺失,而我们自己分离得到了18个氨基酸缺失株。而基因缺失又不是简单的缺失,还能与其他毒株重组。现在的基因缺失苗,是需要打引号的基因缺失苗。”杨汉春说,“近来还发现了疫苗毒与野毒株的重组,猪场爆发蓝耳病时,都没办法确定猪场的蓝耳病是因野毒感染还是疫苗免疫引起的,因而基因缺失株也就没有意义。”
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测试中心(广州)樊福好博士认为,目前蓝耳病毒的变异速度虽然很快,但不同毒株减毒活疫苗之间具有交叉保护力,所以养殖户不需要担心病毒变异问题。
现状二:灭活苗无效,活疫苗仍是防控首选
目前,对蓝耳疫苗的争议最大的莫过于免疫之后效果的问题,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在推行数年之后,饱受专家质疑。专家建议,在蓝耳疫苗的选择上,仍应该使用活疫苗,但应该选择安全性较好的疫苗,但不能过度使用活疫苗。
“猪蓝耳灭活疫苗已几乎无效,蓝耳灭活疫苗强制免疫应该取消,我曾就此向农业部提过建议。”杨汉春说。对此,樊福好与广西大学刘芳教授都深表认同。
浙江惠丰牧业集团匡宝晓博士认为,灭活苗也许在部分猪场还有效果。据介绍,浙江舟山的某个猪场,长年来一直使用蓝耳灭活疫苗,疫病防控也比较稳定,但是停用灭活疫苗后,蓝耳病又有抬头趋势,换用活疫苗免疫的效果也不甚理想,最后还是选择使用灭活疫苗。“这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用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较好的猪场。”匡宝晓表示,在蓝耳疫苗的选择上,首先选择安全性好的活疫苗,其次是免疫效果,再考虑性价比。
据悉,湖北省2014年的政府招标疫苗,不采购蓝耳灭活疫苗,而采购蓝耳活疫苗;安徽省则同时采购灭活疫苗和活疫苗。杨汉春表示,蓝耳病的防控仍然需要使用活疫苗,在活疫苗的安全性存在疑问的情况下,不能进行强制性免疫,而且应该选择安全性好的活疫苗,并根据猪场情况制定个性化免疫程序。现状三:抗体基本无效?
抗体依赖性增强是蓝耳病毒的主要特性之一,在猪只蓝耳抗体水平较低时,并不能抵抗蓝耳病毒感染,反而会促进蓝耳病毒增殖。
樊福好认为,目前蓝耳抗体还是有一定的作用,作用只是时间的问题。有一项检测猪只唾液中的蓝耳抗体的研究,将其与血液中的蓝耳抗体进行对比,发现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欧洲正在寻求一种基因工程表达的蛋白疫苗来控制蓝耳病,疫苗经注射后,可以检测到抗体,但进行攻毒实验时,猪群还是发病了。”杨汉春说,“对蓝耳抗体的研究,现在的结论是:蓝耳抗体基本上没用,有用也是抗体依赖性增强。”
防控建议一:不能频繁更换疫苗
蓝耳病毒的重组变异是蓝耳防控的难点,专家们一致认为,猪场频繁更换蓝耳疫苗、减毒活疫苗过度免疫是导致目前蓝耳病毒变异速度加快的根本原因之一。
刘芳认为,现在猪场疫苗毒株、野毒株等多种蓝耳疫苗毒株共存的情况比较常见,但是毒株存在,不一定出现疫情,而蓝耳经典毒株疫苗与高致病毒株疫苗之间仍然具有交叉保护性,所以,在使用经典毒株疫苗的猪场,如果检测到高致病毒株,只要猪群稳定,不建议更换疫苗。
杨汉春认为,蓝耳疫苗的使用,是个性化的免疫,猪群每年免疫一次就可以,最多免疫两次,稳定之后就要停止使用疫苗。经产且抗体阳性母猪群不免疫,后备母猪可在配种前1-3个月免疫一次。
部分猪场在蓝耳疫情稳定后,停止使用疫苗会出现疫情反复的情况。对此,刘芳认为,猪场应该严格监控猪群的抗体水平,在抗体水平仍然较高的情况下,可以不使用疫苗;但是,在猪群抗体水平降低或者抗体水平高低不一的情况下,猪场再度爆发蓝耳病的机率增加,应该继续进行疫苗免疫。
防控建议二:切忌盲目引种,一次驯化已足够
自繁自养模式的发展,猪场引种需求也日益扩大,但引种多带来的疫病防控难度增加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我曾经碰到一个猪场,检测发现存在多个蓝耳毒株,究其原因,就是5个猪场多次引种造成。”杨汉春说,“猪场在引种时,不应该多个猪场盲目引种,更应该考虑引进阴性种猪。”
匡宝晓认为,目前,蓝耳阴性猪场很少,引进阴性种猪并不是一个好办法,其价格也高。关键是在引进种猪后,对其进行隔离一个月以上,再进行驯化。
在后备母猪的驯化上,樊福好认为,一次驯化就已经足够;但是,为了保证驯化的效果,需要对猪群抗体进行两次监测,保证猪群抗体阳性率达到100%。
防控建议三:杨汉春建议不同情况猪场防控方案
猪蓝耳病阴性场:1、不用疫苗;2、做好生物安全防控;3、闭群饲养,不引种;4、需引种,必须监测和建议,绝对不能引入阳性猪;5、定期对猪场进行监测,保持阴性状态。
蓝耳病稳定/不活动猪场:1、不用减毒活疫苗;2、加强母猪饲养管理,定期监测感染状况;3、强化猪场消毒,防止母猪排毒在猪场内传播;4、后备阴性母猪及早(配种前)与经产母猪混群饲养;5、不引入阳性种猪,引进的阴性母猪应及早(配种前)与经产母猪混群饲养;6、检测生长猪群(临床、血清学)。
猪蓝耳病稳定/活动猪场:1、强化猪场的消毒卫生,降低或杜绝病毒在猪场内传播;2、适当使用减毒活疫苗,依据生长猪群的感染和发病阶段(经临床和实验室确诊),提前3-4周给生长猪群一次免疫;3、控制感染猪群的继发性细菌感染疾病;4、引进的阴性母猪或后备母猪应及早(配种前)与经产母猪进行混群饲养。
猪蓝耳病不稳定猪场:1、使用减毒活疫苗,合理的免疫程序。一次免疫——母猪在配种前进行免疫;依据生长猪感染和发病阶段,提前3-4周进行免疫,可免疫1-2次,2次免疫可间隔1个月。2、控制发病猪群的继发感染;3、强化猪场的消毒卫生;4、引进的阴性母猪或后备母猪及早(配种前)与经产母猪混群饲养。
防控建议四:刘芳建议猪场蓝耳免疫方案
1、后备母猪配种前免疫2次;2、种猪一年免疫4次;首次免疫的怀孕母猪最好在怀孕35-80天进行;3、仔猪14日龄首免,必要时45-50日龄加强免疫1次(如周边有疫情或猪群不稳定时);4、猪群稳定时,可在35日龄左右进行首免;5、仔猪断奶前后若感染发病,可于2-3日龄用减毒活疫苗进行滴鼻免疫(0.2-0.3头份),疫情控制后即停止。
《农财宝典》记者 何觅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