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结构转型:“金字塔”变身“广州塔”

  “中国养猪业的结构形态将从金字塔形转变为广州塔形。”泰国著名养猪专家、浙江伊科拜克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科拜克)技术顾问高建华,在养猪科技论坛上作出预判。2013年12月16-18日,第三十六届养猪产业博览会在广州柯木塱举办。17日下午,高建华与伊科拜克总经理余伟权一起,接受了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的采访。

  转型中的误区警示

  “散养户将退出或逐步转变为网络式的合同户养殖,中小型猪场的数量会下降,但大型猪场的规模还将扩大。将来,中国养猪业的结构形态将从金字塔形状转变为广州塔形状。”高建华认为,当今大型猪场大刀阔斧“买地、买猪、扩栏”追求更大规模,但对投资效益、疾病控制、育种细则等的重视度不够。对此,高建华不无担忧,认为现在养猪结构的转型有两个可能趋势,一是散养户逐步退出,大型猪场继续扩大规模从而获益也更大。二是纷纷扩栏后造成供过于求,猪价下降,最终导致养殖规模越大的损失越严重。这是两个极端的结果,高建华表示尚不知道中国养猪结构的这种转型会走到哪个路口。

  反观中国养猪业现状,存在的问题仍不少。“过度依赖疫苗兽药,什么猪病都通过打针来解决。”高建华认为,这也是当今养户的思维怪圈。走出这一怪圈,需要养户们更多地去思考猪病的来源,并尝试通过猪群流动和猪场管理等方式来控制疫情。

  “不赞同中国现在的规模猪场都采用自动化设备来养猪。”采访中,高建华鲜明地告诉记者,养猪终究还是需要人的关怀,不能只依赖没有生命的器械来管理。高建华举例说,泰国有猪场采用全自动水帘降温设备,天气热起来水帘就打开。但是有一天,猪场突然停电了,但管理人员却全然不知,结果猪舍大量猪只闷死。类似例子比比皆是。

  目前中国不少规模猪场采用自繁自养模式,对此,高建华也有担忧,“万一育肥猪犯病,就可能既传到母猪群又传到保育群,疾病难控制。同时,大规模的集群养猪,也给当地环境造成压力,过密养殖并不科学。”

  疫情防控需打组合拳

  目前,中国猪场多效仿美国养猪模式。高建华却不赞同盲从美国养猪的套路,认为“取经”必须结合中国的养殖环境,活学活用。“如果一味简单地从外国引种,而没考虑到两地养殖环境的差异,国外引种的种猪属于易感猪,有可能导致引种越多猪场越不稳定。”

  结合20多年来泰国的养猪经历,高建华认为,猪场最适宜的养殖规模是,以全进全出的方式饲养,育肥场500-700头/批,母猪场1200-1400头/批。如果猪场需要扩大规模,建议仍按以上规模为单元进行扩建,如分两个单元建设2400-2800头规模的种猪场。

  关于猪病疫情的控制方面,高建华建议,“中国政府应该与中国所有种猪场联合起来,要求所有的种猪场必须硬性检测萎鼻、猪瘟、伪狂犬和圆环病毒这四种病。”如果售卖的种猪携带有病毒,疫病将传染到其它育肥场,进而形成疫情的扩散。而种猪出栏前的净化检测,可有效保证多数育肥场的种猪健康,减少下游忧患。

  高建华在讲座中列举说,如将头胎母猪与经产母猪生产单元分离,两点式饲养模式,断奶仔猪分群饲养,独立的公猪站,以及提高猪场员工的管理水平等措施,都是有效的防疫方法。

  针对养户在疫苗选择和使用方面的困惑,余伟权以伊科拜克的产品爱乐新为例,认为爱乐新在控制呼吸道疾病和肠道疾病方面具有较高药效,但并不能取代其他蓝耳苗的使用。“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爱乐新不是跟疫苗竞争。”余伟权解释说,爱乐新不是排毒,而是防止病毒复制,防止它垂直传播。“好比打苗就像撑伞,但撑伞并不能保证不漏水,爱乐新就是将漏水的地方补上。”

  余伟权还告诉记者,伊科拜克的产品不超过十个,目前一年营业额超过一亿六千万,今后可能往生物制品、营养、甚至养猪方向上迈步。

  《农财宝典》见习记者 钟展锋 记者 林礼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