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小企业发展变数增加

  这几年,行业高度重视营销,未来几年将会是行业竞争最为残酷的阶段,价格战、强力促销、资金赊欠、人海战术等营销手段将无所不用其极,行业竞争将一年比一年恶化。我们已感受到了各种恶性竞争的手段,如收购经销商,如一吨赠六包等等。白热化竞争背后是每个企业综合实力的比拼:规模、资本、采购、技术、团队等各个要素,要保证在向市场投放资源的同时还必须使产品具有竞争力,在打价格战的同时要保证养户拿到好的产品,同时保证公司要不亏损或有一定的利润,这对每个公司都是严峻的考验,行业中具备这种系统竞争能力的企业比例并不高,这也是最终能活下来的一批企业。

  目前,我国水产饲料容量最大的是淡水料和特种料。其中淡水鱼料主要是通威、海大、新希望六和、正大、恒兴等企业销量较大;而特种水产料则是粤海、恒兴、海大、通威为主。

  由于淡水鱼料市场空间大,已经成为大集团的主要战场,而且还会有其他大集团不断加入,导致利润越来越低,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而对虾饲料,恒兴、粤海、海大、通威等巨头至少瓜分60%的市场份额,而且对虾养殖风险不断加大,中小饲料企业深受其害。因此,淡水鱼料和虾料市场,中小企业将加速被淘汰。

  从全国销售区域看,水产饲料销售主要集中在华南、华中和华东三个主要区域,这三个区域的水产饲料销量均达到甚至超过400万吨水平;其次是西南、华北和东北地区,以上六个区域水产饲料总销量合计约为1600万吨,占2014年全国水产饲料总产量的85%以上。其中,2013年水产饲料销量前十位的省份为:广东、山东、江苏、湖北、浙江、福建、河南、四川、辽宁和河北,水产饲料销量前十位省份总销量接近1200万吨,约占全国全年水产饲料总产量的64%。

  从水产饲料销售品种上看,淡水颗粒料仍然占较大比例。2013年我国水产颗粒饲料销量约为1300万吨,占水产饲料总销量的70%左右。膨化料总量已接近250万吨,在普通淡水鱼料中约占的10%左右市场份额;膨化料主要集中在高档名特优品种,占虾料、鳗料以外特种养殖品种的73%左右,与此同时,膨化料正逐渐由名特优品种向普通养殖品种过渡,由沿海区域向内陆区域过渡,由于受到人工、塘租和投入产出比等影响,名特优品种的养殖在近几年将持续升温,这势必会增加膨化料的需求量。

  据统计,2014年全国已上马的膨化线超过300条,其中华南地区超过200条,全国膨化线产量保守估计已超过500万吨,约为2013年全国膨化料销量的一倍以上,总体来讲存在供大于求的局面。不过,少数竞争力较强的企业,膨化料仍存在较大增长空间。

  从市场竞争环境上看,全国水产饲料销售最集中的六大区域:华南、华东、华中、西南、华北和东北地区,竞争仍存在不平衡的状况:总体来讲,华南、华中和华东竞争压力高于西南、华北和东北地区;而在竞争格局和市场争夺激烈程度来看,华南区域的压力仍高过华东和华中地区。

  而在特种水产饲料竞争环境上,四大特种水产料集团(通威、海大、恒兴、粤海)已经占据虾料和高档特种膨化料市场容量60%左右市场份额,特种水产饲料比普通水产饲料竞争更加惨烈。

  虽然中小企业在淡水鱼料和虾料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困难,但也有一定的机会。比如膨化料,仍然拥有极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水产饲料企业整合速度仍然不快,但不少企业已经面临发展瓶颈。纵观水产饲料企业发展,目前三类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一是水产饲料产品齐全,缺乏拳头产品;二是水产饲料品种单一,优势不明显;三是水产、畜禽料兼做,但产量都不大,不聚焦。这些企业规模不大、不专业、营销手段落后、产品定位不清晰等等,已经成为发展的拦路虎。

  在饲料行业兼并、整合加速的今天,这些大的畜牧饲料企业进军水产,虽然资本优势明显,但专业技术和人才是发展的第一道坎;这期间将会加快水产企业的整合。在整个饲料行业大整合的时代到来之时,大企业兼并小企业,竞争优势强的企业兼并劣势企业并不奇怪,传统畜牧饲料企业兼并小型水产饲料企业应该也算是行业内部的事情。

  中国农业、经济及技术条件都在转型的节点,变量非常多:产业集中程度、渠道的变化、从业者素质、互联网因素等等。任何变化,都会使目前的格局发生松动。目前水产饲料的发展格局,还是前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整个农业还没进入互联网时代,所以颠覆性的变化连端倪还没出现。未来的发展空间在于将农产品销售与饲料经营,以电商平台整合打通,再附加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变革的盈利模式。产业链必然延伸到食品领域,饲料经营和生产很可能变成整个系统的一个环节,甚至不是主要的利润来源。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