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虾产业健康发展大会
2015年1月27日,由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新渔网承办,广东粤海饲料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绿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海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2015中国虾产业健康发展大会暨广东良好商誉经销商颁奖典礼在广州番禺举行。本次会议吸引了从广东、海南、广西、江苏等地的养殖户、经销商以及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等300多人参加。
高发病、低产量将成对虾养殖“新常态”
2014年对虾养殖依旧未能够逃脱病害的魔咒,发病率高、产量低成为对虾养殖的“新常态”。据农财宝典对虾产业研究室分析师彭日立介绍,2014年南方遭受台风“威马逊”、“海鸥”的直接袭击,导致华南各地发病率居高不下。而海南琼海的淡水养虾,广东潮汕地区的鱼虾混养异军突起,成功率高达8成以上。2014年中国对虾养殖呈现三大特点。第一,对虾价格高位运行;第二,第一造虾的养殖成功率比第二造高;第三,粗放型的养殖模式比精养有更高成功率。在“新常态”形势下,养得好不如卖得好,根据中国虾价指数显示,每年的春节、五一、中秋、国庆都能拉动虾价,避开出虾高峰期扎堆出虾,养殖效益事半功倍。
面对顽固的虾病,国家对虾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教授何建国建议采用生态防控预防虾病。据实验表明,每一尾病虾会吸引57尾健康虾的蚕食,疾病1传57,很快就导致全军覆没。在对虾养殖生态系统中,引入鱼类作为摄食死亡对虾优势竞争者,阻断健康对虾摄食死亡对虾,切断WSSV的传播途径,能够有效起到病害防控的作用。
对于目前对虾肝胰腺坏死症
(HPNS),何建国认为对虾肝胰腺坏死症并不是单一某种细菌造成的,而是由综合细菌引起的。何建国研究团队分别在中国广东番禺、珠海、中山、江门、阳江、茂名、湛江、惠州、汕尾、河北省唐山、广西省、海南省等对“空肠空胃”等症状的172尾病虾的采样结果证明了此观点。面对复杂的细菌病原,何建国建议维持池塘生态系统功能性藻类和功能性益生菌状态、消减池塘水体和池底营养盐和有害理化因子、提高池塘生态系统抗环境胁迫能力等,控制生态系统“级联效应”。
高虾价,促进工厂化养虾发展
虾价走高的形势下,高成本的工厂化养殖迎来了春天。海南中正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平介绍,工厂化养殖投入成本高,但它能够隔离病原、提高产能、节约人力、减少污染。“工厂化养殖确实有不错的效益。”王平介绍,海南东方工厂化养殖斑节对虾面积500平方米,水位170cm,每平方放苗密度为200尾,收虾1700斤,规格15支/斤;面积30平方米,水位130cm,每平方放苗密度为300尾,每平方米产量12斤,规格20支/斤。
在对虾养殖“新常态”下,广东粤海饲料集团副总裁傅凯预测模式集约化,小群体化更突出,各种创新及小范围式服务越来越鲜明,对产业链中间环节要求更优化、多层化、配套更细的方向发展。
新晋虾王揭秘成功养殖模式
会上,还进行了“2014华南地区虾王争霸赛”以及广东良好商誉经销商的颁奖仪式。“2014华南地区虾王争霸赛”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新渔网承办,在6个月赛程里,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从来自企业、经销商、行业协会推荐的150多名优秀养殖能手中评选出“虾王”。福建莆田的梁文勇以亩产7300斤,亩产值14.5万元得成绩获得高位池组“虾王”称号,而广西钦州的黄政峰亩产1138斤,亩产值2.67万元的成绩,荣获土池组“虾王”。
《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杨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