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六和:重新整合内部资源强攻市场等
- 来源:农财宝典水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资源,管理权,水产料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2-16 09:27
2013年5月,新希望六合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广东六合饲料有限公司,其合作方为李维峰团队所在的广州谷旺公司。其合作方式是,公司注册资金为8000万元,其中新希望六合占股61%,广州谷旺持股39%。新希望六合欲借力广州谷旺的生产经营团队优势,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对水产料板块的深入布局。
为了集中优势资源谋求市场突破,去年年底新希望六合又重新整合广州希望、湛江国雄、揭阳国雄、广州六合、江门六合、茂名六合等六家水产子公司的管理权,交由李维峰挂帅华南片区。新希望六合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三年内在水产料领域做到广东市场的前5名,五年内达到前3名。
年初,新希望六和在湛江举行的客户帮扶成长互助论坛宣布,为了解决客户资金压力,2015年由公司旗下的湛江国雄拿出5000万帮扶资金,单笔最高提供100万超低利息贷款,达到标准的客户,最高补贴一半利息,整个项目无抵押贷款的总额度高达2个亿。此举被外界解读为新希望六合将强攻水产料市场。
目前,水产行业的下游规模化程度和行业集中度都较低,而且饲料的毛利率更高,新希望六和进军水产料板块,意在横向延伸产品种类,增加利润空间点。
海大:深化服务营销谋求大发展
在外界的质疑声中,2014年海大仍然坚守服务营销战略,并不断深化、变革、比较顺利地度过调整期,在整体养殖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仍取得快速增长。1月22日,海大集团董事长薛华在公司服务营销会议上再次表态,服务战略应当成为每一个海大人心中的宗教和信仰,而不应该抱以怀疑的态度。
从2014年三季度上市饲料企业的报告来看,大部分企业都出现了增长放缓或者降低的情况,而海大是其中少数能保持收入、利润双增长,并且增长幅度较为强势的企业。第三季度,海大集团的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增长了11.0%、56.11%。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大集团仍能有这般强势的表现,或许能体现出服务营销战略在海大内部的深远意义。
据了解,海大在服务营销的变化可体现在几大方面。一是巩固公司服务部的地位,由总经理直接管理,清晰服务部的职能。其次提升服务团队技能,预计今年扩招的人数维持100多人,计划用3年内打造一支真正的精英型团队。再是调整服务评估体系,以更全面的评估作为考核手段,取代以往单纯以动保产品销量作为服务的考核标准。另外以服务营销为驱动力打通产业链,逐步加大对种苗、微生态制剂、水产品加工等领域的投入,继续优化服务营销工具。
通威:以科技的力量引领行业变革
科技力量,一直是引领通威30年不断前行的动力。2012年初,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就提出通威基业长青,源于科技创新的发展理念,未来通威将继续打造世界饲料业的“技术航母”。
作为通威科技的重要载体365模式,通过“六大关键技术”对常规的水产养殖模式进行综合升级,特别是均衡增氧、底排污、菌藻调控、鱼病防疫等技术,让养殖变得更为可控和简单。此外,通威还着力推广国内首创的“渔光一体”技术,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养殖模式,以实现农业和环保的双效益。
通威认为,目前各大厂家的营销模式都趋于雷同,服务的差异化较小,突出不了优势。因此,通威需要增加营销附加值,切实提升终端养殖效益,由此提出了“科技营销”的发展理念。
通威提出的科技力量包含科技技术与科技营销两方面,并强调,整个技术营销和技术体系,都要配备最先进、可靠的工具设备。科技营销不是搞形式,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通过先进技术让养殖户得到实惠。
目前,通威在国内各地持续推广科技养殖模式,并且将源于草鱼的365模式嫁接到对虾、罗非鱼等品种,形成影响力,从而提升市场占有率。这也是通威一贯坚持的以科技带动发展的思路。
粤海:吹响进军淡水鱼料的号角
国内淡水鱼料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而且“双雄争霸”的局面已然形成,深耕高端海水料的粤海于2014年提出了大跨越、大发展的战略目标,全面启动淡水鱼料的市场板块。这在粤海内部被视为继虾料、海水料之后的第三次创业,可谓意义非凡。
事实上,粤海早在2006年就已初步试水淡水鱼料的生产,但都是占用虾料或海水鱼料的生产线,一旦遇上用料高峰期便因产能不足而中止。因虾料和海水鱼料发展受市场制约,粤海想要谋求更大的发展,必须找到更为广阔的市场。因此,粤海将淡水鱼料板块纳入发展的蓝图,并投入巨大的优势资源,于2013年集中发力市场。
作为粤海布局淡水鱼料的重大举动,湛江海荣从集团独立出来,斥资4000多万建成2条膨化鱼料生产线和1条沉水鱼料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15万吨,成为粤海专门生产淡水鱼料的子公司。
据了解,海荣在当年就已实现3万吨的销量,算是初步在市场站稳脚跟,其计划三年将在珠三角建厂,以粤西、海南为核心市场,陆续完成在湖南、湖北、江苏、山东等市场布局,此后3年的饲料销量计划将达到30万吨,6年达到100万吨。粤海的进入,无疑将加剧国内淡水鱼料市场的竞争态势。
大北农:携重金高调挺进水产板块
今年年初,大北农集团喊出打造全球高档水产饲料第一品牌的口号,并由集团董事长邵根伙亲自挂帅担任水产科技集团总裁,进行水产板块的战略部署,正式透露其在水产饲料领域的意图和决心。因此,在大北农看来,2015年是其水产科技集团全面启动大发展的元年,并计划在2017年将饲料销量推向近80万吨的规模。
大北农携重金进军水产,寄希望推行合伙人机制和模式的策略敲开市场。据了解,针对员工,大北农通过期权、股权进行激励,并通过兼并收购和融合优势资源和团队等多项措施,壮大公司的人力资源。在经销商层面,则推行水产事业财富共同体模式,构建厂商户一体化合作模式,拉拢经销商抢占市场。
事实上,大北农涉足水产饲料已有10年,但受创业团队历史背景及大北农成长历程影响,企业资源并未向水产饲料倾斜,仅在湖南、江苏、天津和宁夏等局部市场有些尝试,以致发展多年,其水产饲料总量仍不到20万吨。
如今,大北农二十年所积累的优势将助推水产业务发展,其中一个显著的信号是控股由蒋洪斌组建的广东君有,借助了解水产饲料市场、熟悉业务模式、掌握水产养殖户需求的骨干团队,结合大北农的品牌、技术、采购、资本的优势,发力水产料板块。
百洋:初步形成产业链闭环
百洋是一家集水产种苗、养殖、饲料生产、产品加工、出口和国内贸易为一体的企业,已具备完整的产业链,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罗非鱼食品加工企业集团,旗下拥有近30多家分子公司,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山东等地。
虽然2012年已经成功“闯关”上市,但其主营业务和利润来源过于单一,受国际政治环境及贸易摩擦影响,公司业务经营面临较大波动风险一直备受诟病。为此,百洋加快饲料产业布局,以做大、做全产业盘子。
百洋凭借在加工领域的地位,同时其在上游的养殖及流通环节握有不少的优势,加上上市企业资金实力占优,所以百洋发力布局饲料版块,广泛引起同行关注。目前,已拥有百洋水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饲料分公司、广西百跃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海南百洋饲料有限公司、佛山百洋饲料有限公司、湖北荆州百洋饲料有限公司等五家大型饲料生产企业,总投资达6亿元,自动化生产线超过30条,年总产能达到100万吨。
行业人士估计,广西淡水鱼料市场容量约为40万吨,深耕本土市场的百洋份额约占30%左右,市场占有率第一。而除了百洋,加上通威、恒兴、海大,5大饲料品牌市场占有率已接近60%。随着百洋发力饲料领域,不少行业人士预计,明年广西市场竞争必定趋于白热化。
湖北同乐:坚持直销模式开辟市场
同乐饲料是一家位于湖北省洪湖市的小型水产料企业。在海大、通威、新希望等大型饲料企业集团主导的湖北水产饲料市场,同乐以直销思路在洪湖市场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位于洪湖最大的鱼种基地乌林镇,同乐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因为厂房靠近鱼塘,恰好适合发展直销模式。因此,同乐将当地的一些养殖户发展为客户代表,兼做饲料销售,每吨可提成30-50元,由公司直接发货给养殖户。由于省去中间交易成本,同乐能在保证饲料质量的前提下,比其他企业每吨料便宜约150元,因此十分受市场的认可。
事实上,同乐也选择跟部分经销商合作,不过利润只有70-80元/吨(包括年终奖),因为毛利率低,主要是从厂家配货给养户,也相当于直销。由于性价比高,养殖户认可,加上公司管控能力强,同乐逐渐在乌林镇形成主导地位。据了解,2013年乌林镇约有1.7万吨市场容量,其中同乐就占据了60%-70%的市场份额。而且,同乐还逐步掌握了乌林市场的定价权,其他大企业集团都得跟着他的定价来走。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市场话语权的提升又反过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如今同乐每年可收60%-70%的预付款,只需要对业务代表和经销商做少量的支持,就能完成全年任务。
湖南正园:立足本土化的经营理念
湖南正园是一家以饲料为主业的农牧企业集团,专注于水产料,年销量7-9吨。虽然正园起步的时间并不算早,在大型饲料企业集团不断蚕食中小企业市场份额的背景下,仍可占得市场的一席之地,并能不断发展壮大。
正园的特色是“四本”企业,即厂家在本地,市场在本地,请的员工也是本地人,还采购本地的棉粕、菜粕等原料。因为企业的老总曾在当地工作多年,有过十年的国有渔场经营经验,还在乡镇担任过党委书记一职,因此在本地的人脉资源十分深厚,这对做饲料肯定是有所帮助。
立足于本土化,是正园一直坚持的经营思路,也是其优势所在。首先,当地是原料产地,采购的原料价格更低,也能保证原料的品质,有利于企业产品的质量稳定。其次,深谙当地的人际关系,对客户的情况知根知底,能降低赊销带来的经营风险。最后,员工对本土的企业更有归属感,正园也通过股权改革进行激励,因此员工团队的忠诚度较高。
当然,作为本土化的企业一定要讲究诚信,把产品做好,否则将难以立足,这背后的原因不言自明。正园认为,作为中小企业要有宏伟的目标,但也得脚踏实地,要不然稍微遇到市场变化,一时难以调整过来就容易做死。
湖北裕泰:做性价比突出的膨化料
湖北的淡水鱼料市场是以颗粒料为主,虽然已有不少的大饲企开始主推膨化料,但进展不算顺利。湖北裕泰作为一家中小型企业,却十分热衷推广膨化料,并坚信膨化料的市场前景。
对于膨化料在湖北遭遇冷落,裕泰认为主要是行业对膨化料的定位出现了问题。在当地,同档次的膨化料要比颗粒料贵约1000元/吨,虽然料比低,但换算下来单斤饲料成本可能只降0.1-0.2元,性价比并没有凸显出明显的优势,养户往往不买账。
从2010年建厂至今,裕泰一直在研究膨化料的配方和投喂方式,并始终坚持推广膨化料。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裕泰的饲料成本可以做到比同行节约100元/吨,同时跟经销商谈合作,协议将膨化料与颗粒料的差价定位到比同行低约300元/吨。
裕泰认为通过将整体价格降下来,膨化料的性价比更为直观,真正让养户感受到膨化料的好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经销商和厂家也会跟着发展,从而跨入市场的“蓝海”阶段。
据了解,目前裕泰的膨化料推广已驶进快车道,从2010年销量1000吨发展至2014年的16000吨,发展可谓十分迅速,预计今年膨化料总销量占比能达到50%,裕泰显然已占得市场先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