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品种登记制度时机尚不成熟
- 来源:农财宝典种业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种子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14 16:53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实施多年来,为保障种植业生产用种安全,引导良种选育,促进增产增收,保护农民利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种业科技的进步和生产条件的变化,这一制度也暴露出诸多问题。现在业内对品种审定的诟病,主要集中在区域试验的指标限制、试验中出现的弄虚作假和不公平、个别特色品种不适应试验条件而通不过审定、试验时间长耽误了新品种的推广等四方面。少数负责区域试验人员的不公正行为甚至可能存在的腐败问题,引起业内的强烈反感,所以不少人建议取消审定制度。
是保留还是取消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审定制度,业内的意见是对立的。多数科研单位和育种专家主张保留,有些专家还建议审定条件要严格、审定作物要增加;一般中小种子企业和部分科研人员主张取消审定,改为登记制。
目前对主要农作物品种保持审定制度还是必要的,全部实行品种登记制度时机尚不成熟。原因有:一是多数种子企业无能力承担责任;二是多数种子企业无能力完成试验;三是多数农民自身鉴别种子的能力较弱;四是保护民族种业发展的需要;五是管理队伍不适应。
保留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不是原封不动地延续,应根据当前情况进行认真彻底的改革。
一是应明确审定目的。目前审定目的就是最大可能地保证用种安全。如果审定只把产量作为参考指标,甚至只要不低于对照品种即可,就会省去很多工作量,也让区试人员的权利消减大半。用种安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抗性和适宜区域。今后的品种区试主要应做这两方面的检测。
二是扩大试验容量。目的是解决试验名额紧缺问题。区试资源少,不能满足申报者要求,所以给区试指标也成为少数人权力寻租的机会。应进一步挖掘国家和省两级品种试验潜力,增加品种试验级别;开辟具备条件的科研单位、企业联合试验的新渠道;区试点应实行淘汰制,弄虚作假的要取消,并给予处罚。
三是拓展“绿色通道”。扩大现有“绿色通道”的范围和作物种类,国家审定有“绿色通道”,省级也可以搞“绿色通道”。
四是提高审定效率,公平公正。试验年限由3年改为2年;试验品种实名制,试验过程、数据、信息公开;运用物联网等现代手段装备试验点,逐步实现试验数据即时传输;申请者可以考察试验,参与试验收获测产等。合理调整国家和省两级试验分工,国家突出重点区域和跨省区试验。对特殊品种,开辟特色试验。
我国种子市场的现状是“两多一少”。卖方多,现有持许可证的种子企业超过五千家,零售种子的店商有十万之众;买方多,购买种子的农户(合作社)过亿;突破性的品种少。这种供求双方的情况决定了市场监管的难度。如果现在废除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审定制度,后果很难预测。
一是会使套牌公开化。这也是一些小公司千方百计呼吁废除审定的原因。农民买种子更无所适从,种子出了问题就找政府,种子案件会大幅增加。
二是知识产权更难保护。虽然审定和保护不是一码事,但现在审定为保护把了一关,对主要农作物品种的保护有不小作用。
三是局部毁灭性灾害可能发生。对少数抗性差的品种,没人把关,一旦大面积推广,可能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直接影响局部的社会稳定;如果此类事件多地发生,会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
四是市场会更乱。在一个时期内,大小企业无序竞争,吹破天的广告遍布地方媒体。结果是主力军打不过游击队,李逵被李鬼坑死,谁讲信用谁倒霉。如果想通过所谓大乱,淘汰不讲信用的害群之马,达到大治,将成为天方夜谭。作为管理部门,不能冒市场大乱可能给农业生产造成的风险。中国不是美国,只能一步一步地来。“绿色通道”的做法就是过渡和试验。
本文原载于《农民日报》,有删减。
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李立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