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种子街:政府引导 规范种业市场

  编者按:云南省的蔬菜产业目前已高达374亿元,年产量为2100万吨,外销量高达1350万吨,成为云南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随着“云菜”产业的高歌猛进,云南省也成为了国内种子产业最发达的区域之一,昆明作为云南省省会城市,也成为大大小小种子企业、代理商的聚集之地。

  据云南省2014年统计年鉴显示,云南蔬菜产业总产值已超过374亿元,是云南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体量巨大的蔬菜产业为云南的种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省会城市,也是众多种子省级代理商聚集之地。现昆明市内种子商主要集中于呈贡区农资市场以及官渡区小板桥种子市场两个大本营。两个市场历经15年左右的发展。在云南省种子集散流通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官渡种子市场近70家

  1998年,官渡区农业局为了规范化管理辖区内种子市场,下发文件要求所有种业经营者入驻官渡区小板桥种子市场。经历15年的发展,现入驻小板桥种子市场的种子商家常年稳定在70家左右。

  2013年,为了更加规范小板桥种子市场的运作,小板桥种子市场管理方再度发布文件,要求市场内商家不得在市场内做饭、留宿等生活作息行为。将小板桥种子市场彻底改造成只具备商业功能的种子市场。

  当地种子店老板告诉记者,小板桥种子市场内种子商家的经营模式基本为“省级代理+自主品牌经营”,在种子供应商和推广商的双重角色中灵活调整,将优良品种推广给广大种植者。

  云鸿种业经理杨红梅认为,将种子生产企业、省级种子代理商的经营店面集中到一个统一的市场,既有利于规范种子市场经营行为,也有利于下游经销商客户前来比较、选择品种。

  当地的工商管理部门、种子管理部门会定期前往种子市场监管市场经营行为。在种子商家高度集中的前提下,管理部门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种子市场得到了有效监管。小板桥种子市场的管理方严格依照条例管理市场秩序。在记者走访的过程,大部分的种子商家都对市场管理方的工作表示满意。

  云鸿种业位于种子市场第4栋,是比较靠内偏僻的位置。据了解,当时商户入驻是采用随机抽签的方法来决定商铺位置。即使没有抽到优势位置的外围店铺,云鸿种业还是凭借优良的种子品种在种子市场内扎下了根,收获了丰收的业绩。

  呈贡种子街专营高档品种

  宽敞干净的店铺,整齐的商品陈列橱窗,这是位于呈贡区农资市场的种子店铺给人初步印象。在呈贡区农资市场内,现市场内经营种子业务的门店超过20家,拥有自有品牌的种子企业、大型省级代理商便有14家之多,主要经营西兰花、白菜、花椰菜等作物种子。

  “规范经营,专做高档品种是我们这个市场的种子商最大的特点”。鹏程种业总经理郭和平回忆,2001年,呈贡区农业局开始要求当地种子商入驻呈贡农资市场,以便统一管理。

  在呈贡农资市场,国外种子品种占据了半壁江山。在澄江、江川等地,生产蔬菜主要用于供应国外市场,进口品种种子销量较高。而曲靖、松明等地,生产蔬菜主要用于内销,国内品种种子销量较高。呈贡农资市场就像是一个竞技场,国内外的高端品种在这里展开充分的竞争。在竞争过程中,呈贡区农资市场的品种不断更新换代,整体品质不断提高。“在这里,只有真正的好品种才能够生存下来。”郭和平说。

  政府引导打造规范市场

  昆明市呈贡区、官渡区两个高度集中的种子市场的形成,都少不了当地政府管理部门的引导。

  官渡区农业局在小板桥种子市场成立之初专门出席支持了市场的开业仪式。两个种子市场产权均为国有,商铺不可购买,只可租用。商铺租金平均为35元/平方米,相对于其他商业物业有着不小的成本优势。市场管理处严格依据条例管理市场,市场秩序良好,为商家营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多年的发展为两大市场积累了知名度和好口碑,“呈贡小板桥”、“官渡农资市场”成为了购种的首选去处。低廉的租金、良好的管理、广泛的知名度,两大市场凭借上述优势,成为了云南种业经营者心中的黄金地段,导致出现了两大市场一铺难求的现象。

  此外,种子商在相对集中的市场内经营,既方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也有利于作物品种间的充分竞争,让良种淘汰劣种,提升种子市场的整体水平。

  呈贡、官渡两地种子市场的建立,起到了促监管、促发展等多个方面的积极作用,如果想规范种业市场,发展种业市场,昆明的两大种子街不失为一个好案例。

  《农财宝典》记者 刘法钊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