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辣椒消费力强 外地品种瓜分市场
- 来源:农财宝典种业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辣椒,育种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14 17:46
四川历来是全国辣椒主要产区。历史上,中国辣椒共四大产区,俗称“一泽三都”,四川省的成都便是其中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全国掀起辣椒杂交育种热潮后,四川的辣椒发展也经历了泡椒、尖椒到线椒的主流品种变迁,但科研投入不足,本地品种在市场上没有太大作为。
种植面积达150万亩
明代辣椒传入中国,那时辣椒还有另一个名字——番椒。最初,长江下游地区的人们喜食。19世纪中期,辣椒传入四川。据现四川辣椒主产区之一西充县县志记载:西充县从1872年开始种植海椒(即辣椒)。
辣椒传入四川的历史约有150多年,历史虽然较短,但消费增长速度快。“四川气候适宜种植辣椒,而且四川盆地湿度很大,人体易感湿邪,而辣椒具有发汗发热、驱除寒、湿的功能。”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研究员滕有德说。
四川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四川辣椒种植面积达到150.98万亩,资阳市种植面积最大,与南充市一起占到全省近三成。四川省内地形及气候差异较大,各地辣椒种植、上市时间不同。成都金田种苗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春文介绍,5月中旬辣椒上市量最大,青、红辣椒均有,初期以青椒为主,价格下跌后留红椒销售。
品种几经变革 线椒占八成
上世纪80年代前,四川种植的辣椒主要是直径2-3厘米的“大金条”和直径2厘米以下的“二金条”,这两个品种均为当地常规品种,也是现在很多杂交线椒品种的雏形。
起初,“二金条”辣椒为农民换来了“金条”。滕有德回忆,“二金条”曾是中国外贸出口的主要品牌,为四川赢得了外贸出口大省的美誉。作为常规品种,二金条品质虽好,但抗性差、产量低。在80年代末辣椒杂交育种技术全面推广后,其面积便逐步萎缩。
上世纪80-90年代,江西的“早杂二号”和江苏的“苏椒5号”是最早出现在四川的杂交辣椒种子,后来湖南湘研系列辣椒大举进入四川市场。当地经销商回忆,在1995-1996年,包括四川在内的全国各地经销商都跑到长沙抢购辣椒种子。湘研系列之后,来自河南的洛椒、汴椒也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四川市场的主流品种。
进入21世纪,线椒取代泡椒成为市场主流类型,这段历史由“干椒一号”和“辛香8号”共同书写。四川省川椒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育种家陈炳金育出的“干椒一号”是国内最早培育的杂交线椒品种,2000年到2006年,“干椒一号”是当地市场主流。
四川海迈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宗兴说,2007年,朝代发生更替,“干椒一号”后劲不足,该公司也没有更新的品种问世,业绩开始走下坡路,而江西农望高科技有限公司的“辛香8号”逐步将其取代。
2005年以后,四川辣椒市场上逐步形成两个标杆,一个是“辛香8号”(线椒),另一个是“301”泡椒。目前,省内的线椒和泡椒品种的培育和销售均是围绕以上两个品种。
李春文估计,目前,线椒占到四川辣椒市场的八成。未来,线椒和泡椒仍将是四川辣椒市场的主要品类。
线椒将继续保持四川种植面积最大辣椒类型,并向更粗、更长发展,预计直径2-2.2厘米,长度30厘米的线椒将成为主流,而品质上,要兼顾鲜食市场、加工市场和干椒市场的需求。
张宗兴发现,经过10多年发展,泡椒类型出现了“复古”的现象,形成了“小、大、小”的回归。当初“301”泡椒的出现反映出的是市场对产量的追逐,而苏椒5号类型小泡椒的回归,则是市场方面从“产量到品质”的转变。他认为,皮薄、口感好的泡椒将是发展趋势。
滕有德说,尽管四川是中国的产椒和消费大省,但科研相对滞后,落后于全国先进省市。
四川最早进行辣椒育种的科研单位是成都市第一农科所。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在四川线椒主栽品种“二金条”上进行系统选育,于80年代初选育出“二金条新1号”,80年代中期育成“成椒3号”杂交种菜椒。90年代初,自贡市农科所选育出“贡椒1号”线辣椒新品种。但上述几个品种在全国影响不大,在四川有些影响,未占主导地位。
这些年,滕有德一共培育出10个辣椒品种,其中7个是线椒品种,但毕竟个人力量有限。他退休后,四川农科院从事辣椒育种的科研人员仅剩一人,人员数量明显少于湖南等辣椒科研大省。
加工辣椒九成来自外省
四川人爱吃辣椒。鲜椒往往直接添加入菜,每家每户也有用它自制坛装“泡椒”的习惯。而加工型辣椒主要被加工厂用来制作“豆瓣”。据了解,成都市郫县辣椒加工企业70多家,多以生产辣椒豆瓣为主,仅四川省丹丹调味品有限公司一家,年加工量就达5万吨。
鲜椒和加工型辣椒的市场需求都十分大,但本省辣椒自给率并不高。陈炳金估计,四川鲜椒自给率50%,而加工用辣椒自给率还不到10%。
当地辣椒人士分析,加工辣椒价格直接影响其种植。四川鲜椒价格较高,早春上市鲜椒约4元/斤,5月露地种植辣椒上市后,价格降至1-2元/斤,7月新上市的辣椒最高3元/斤,一般1.5-2元/斤。李春文说,当地辣椒加工厂能承受的最高价格在1.3元/斤以下,外省辣椒凭借低价优势大举进入四川市场。
另外,与国内南、北蔬菜基地相比,四川的气候不占优势。因此,冬季“南菜北运”和夏季“北菜南运”的辣椒都会运到四川。
相比于鲜椒和加工辣椒,干椒种植面积更少。李春文说,干椒主产区主要集中在新疆、甘肃、陕西以及河南等省份。
前景广阔 种子价格低成首要问题
种子价格低、市场环境差,这是四川辣椒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国内辣椒种子市场混乱是不争的事实:“大路货”成为市场主流,价格战时时处处都在上演。
我国蔬菜种子市场多、杂、乱,辣椒也不例外,育种单位少,销售公司多,市场充斥大量同质化品种。大量同质化的品种进入市场,为了生存,经销商纷纷通过价格战赚取本已压得很低的利润。
四川是人口大省,人口密度大,家庭收入少。人均只有几亩地,高价种子带来的利益不显著,因此也缺少市场。
面对种子价格低,获利空间不足的问题,张宗兴建议,大公司通过高端品种提高市场价格,至少将每亩辣椒种子价格提高到200-300元,引领市场形成“追求高价优质”的新风气;并细化服务,帮助销售,以此稳定客户,让高价种子种植的辣椒卖出好价钱。
四川方圆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忠烈则建议细分市场,比如针对大棚等产值高的基地,可以推出高价品种。
应对市场混乱,同质化严重,治本的办法是从源头控制。科研单位应该重视科研投入,利用本地优质亲本资源,培育多样化的品种。而在这方面,四川显然做得不够。
四川人口多、市场大,食辣历史悠久,如果利用鲜食市场大、加工企业多的优势,大力支持辣椒育种、推广辣椒种植、引导辣椒收购;协调辣椒内运和外运,发挥当地优势,完全有机会建立以四川为核心,带动周边省份发展的辣椒产业圈,未来前景较广阔。
《农财宝典》记者 赵思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