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尖椒、泡椒、线椒……近30年来,中国辣椒行业品种更替几乎十年一代。2000年后,被称为线椒的辉煌时期,各大公司争相培育线椒品种,并把它作为公司主打产品,“干椒一号”是其中的明星品种。四川富顺县的农民育种家陈炳金早在1998年便先人一步培育出“干椒一号”线椒品种,并凭借它在行业里一举成名。如今,他更看中朝天椒市场,十年蛰伏,终于让他培育出新品种“朝地椒”,在他辣椒事业中又增加了浓墨重彩一笔。
抢先育出线椒品种
2011年,四川省川椒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四川川椒”)育种家陈炳金带着他的科研成果《辣(甜)椒雄性不育转育及三系配套育种研究》登上了国家科技大会的领奖台,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只有初中学历的他,作为全国9亿农民的代表,同全国各界300多位科学家站在了一起。陈炳金的起步并不早,起点也不高。他说,上世纪80年代,湖南等地开始杂交育种的时候,自己还是一个种植辣椒的农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二金条’是四川农业经济的顶梁柱,出口主要靠它。”陈炳金说,那时川中地区每个县都有很大面积的二金条辣椒。川菜离不开辣椒,因此辣椒行业在四川有很好的市场基础。
陈炳金认为,虽然二金条品质很好,但是抗性无法与杂交种相比。那时,很多公司通过杂交育种,已经培育出泡椒、甜椒和羊角椒。“市场上的辣椒辣度普遍偏低,而且从椒型上看,长江流域偏好条椒。”基于以上判断,他认为杂交线椒是未来一大趋势。
1998年,很多公司还在培育、推广尖椒、泡椒的时候,陈炳金培育出椒长20-22厘米的“干椒一号”,自此,四川川椒在全国率先拥有了线椒品种。该品种进入市场后反响很大,销量逐年攀升,2006年最高峰时年销量3000斤,播种面积超过5万亩。
回顾这段经历,陈炳金认为自己成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敢于创新,另一个是环境所迫。不甘于一辈子做农民,他开始辣椒科研育种;看到了辣椒品种的不足,他大胆投入,培育线椒新品种。
十年蛰伏 朝地椒诞生
2006年,在公司最辉煌的时候,陈炳金开始了对下个十年的思考。他认为,线椒之所以替代牛角椒,是因为其辣度高;它可以鲜食,还可以加工,也是线椒得以大面积推广的原因。
根据以往的经验,陈炳金看中了朝天椒辣度更高、颜色更鲜红的优势,将科研方向定位在杂交簇生朝天椒上。目前,全国朝天椒种植面积并不大。以四川为例,2014年,全省辣椒播种面积达到150.98万亩,而据四川川椒副总经理刘建国估计,朝天椒目前的播种面积约10万亩,公司所在地自贡市有3万亩。相比于线椒等类型辣椒,朝天椒市场有很大上升空间。
此后的十年,陈炳金春季在四川,冬天到海南,选育了20代,终于在2013年,朝地椒培育成功。这种辣椒与传统朝天椒方向相反,在叶片以下,堪称颠覆。据陈炳金说,朝地椒比朝天椒抗性好,产量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提到这十年育种,陈炳金说自己走了弯路。当初为了保护辣椒品种,减少制种成本,他将“雄性不育转育及三系配套育种”技术运用到朝地椒育种中,一晃就是十年。
如今的辣椒行业,已经不是那个单一品种独霸市场的时代,唯有细分市场,向不同客户销售针对性更强品种才能抢得市场份额。陈炳金相信“专业才会有精品”,今后几年,公司将有色素椒、特辣椒、线椒、朝天椒、螺丝椒、牛角椒等一系列类型辣椒推向市场。
2006年的销量高峰过后,四川川椒十年少有热销品种问世,失去了很多机会,但是陈炳金对未来辣椒市场充满信心。
《农财宝典》记者 赵思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