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正在改制的企业:探索的得与失

  • 来源:农财宝典种业版
  • 关键字:广东金作,广东科农,重庆科光,种业
  • 发布时间:2015-10-14 17:27

  有事企通过股权交易、混改模式完成脱钩,还有的仍在探索中

  一些科研院所通过股权交易或参权改革来完成改制,这种模式更适合进行过股份制改革的企业,也是目前比较顺利的一种脱钩方式。然而,更多的企业改制仍在进行中,方向并不是很清晰。

  近期,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将其持有的广东金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广东金作”)65%的股权全部转让给广东鲜美种苗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鲜美种苗”),转让总价为3997.5万元(按每1元出资额转让价格2.05元计算)。8月初,经过五轮竞价,浙江省农科院以1259万元将其下属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36%的国有股权转让给万向信托有限公司。

  在本轮事企改制中,一些科研院所通过股权交易或产权改革来完成脱钩。对于正在改制企业来讲,这是一种很好的借鉴模式,比如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已召开股东大会,将统一转让由该所工会持股的广东科农蔬菜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科农”)65%股份,进而实现脱构。

  “这种模式更加适合已经经过股份制改革的企业。”有业内人士分析,对于没有经过股份制改革的事企,如果按照这种模式引进社会资本控股,职工会有意见,“等于辛辛苦苦几十年,到最后只能是一场空。”

  职工拥有股权,事企改革阻力小

  浙江省农科院、广东省农科院通过转让或拍卖职工股权的形式可以迅速达到事企脱钩的目的,而职工权益又不会受到损失。

  引入社会资本,也是政府极力鼓励的脱钩方式。

  以广东省农科院为例,在2010年前后,对划分为公益一类的科研单位下属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革,职工拥有大部分股权,成为实质控股人。广东金作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本3000万元,其中,广东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工会出资195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65%;广东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出资9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30%;广东农科院出资15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5%。

  4月30日,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工会职工持股大会作出决议,同意将其持有的广东金作65%的股权共1950万元出资额以总价3997.5万元全部转让给鲜美种苗。5月9日,公司、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工会及广东金作共同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工会拟向公司转让其持有广东金作65%的股权。

  鲜美种苗总经理罗哲喜说,事企脱钩,对企业发展利好。鲜美种苗在研发方面薄弱,收购金作65%股权后,弥补了公司在研发方面的不足。对于广东金作来说,独立运营以后,在管理水平、考核机制等方面都做出了合适的调整,员工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广东金作总经理刘国华认为,公司的品种通过鲜美在营销推广方面的优势,可以快速把产品推行市场。“真正的改制成功,也许要到10月底才能完成。”刘国华说,国有资产的处理、知识产权的归属、人员的去留都需要慢慢去协调。

  作为广东种企上市第一股,鲜美种苗得到了多方的支持,鲜美种苗也要抓住这两年的大好时机,快速发展,规划未来。“除了已经控股的金作,公司将加快与广东科农的磋商,希望能够控股广东科农。”罗哲喜说。

  据悉,早在7月21日,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工会职工召开股东大会,讨论除35%的股份属于国有资产,不能出售外,由工会职工所持的剩余65%股份将统一转让。21日,多数职工已经签署了股份转让确认书,将按照《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工会职工持股会章程》办理相关事宜。

  广东科农的一位职工告诉记者,公司这些年的业绩一直不错,1股/元的原始股份多时可以分到0.9元/股。现在出售职工股权,具体怎样评估,仍在进一步的协商中,但手中持有的股份肯定是有价值的。“以前的分红已经不少,现在还能一次性获得一笔钱,卖了(手中股权)也值了。”该职工说。

  转让不能获得利益,事企职工不答应

  以广东省农科院为代表的事企,较早地进行了股权改革,职工大部分持有一定股份。如今,公司出售职工股权引入社会资本,职工的收益是现实的,并且未来3-5年还有一个缓冲期,可进可退。对于事企脱钩,职工的阻力相对较小。而对于没有经过股份制改革的事企,这种方式没有给职工带来实质性的分红,显然行不通。

  重庆市农科院下属国有企业重庆科光种苗有限公司(下称“重庆科光”)、天津市农科院下属单位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津科润”)苗就不赞同这种模式,现正在各地调研,努力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模式。

  重庆科光市场经理包忠宪说,重庆科光是农科院下属国有企业,公司职工编制内员工和自主招来的员工比例大致是1︰1,农科院100%持股,职工都没有股份。尽管重庆科光一成立,就遵循市场化运作,在人员分配和经营运作方面是分开的,课题组提交给公司制种亲本,公司自繁自育,把品种推向市场,在产权上没有脱钩。

  这种情况与天津科润相似,该公司总经理张斌介绍,天津农科院仍是第一大股东,目前,已经接到天津市相关政府部门的通知,必须在年底完成脱钩。

  具体怎么走,仍不太清楚。

  “不论采取哪种形式,都要考虑职工的权益不受损害。”包忠宪说,最好能以公司职工入股的形式。张斌同样表示,应以职工为核心占股,且职工要占一定数量股份才合理。

  据了解,重庆科光本身盈利能力较好,职工对现状很满意。一旦为了脱钩转让股权,职工等于把辛辛苦苦经营的企业拱手让人,而自己却没有能够从中分红,他们坚决不答应。

  混改可能是一种“落地”尝试

  国家推进种业事企改革,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引导科研人员向企业流动,从而推动我国种业的市场化。因此,种业体制改革要的无非是两样东西:“手里拿的”和“脑子里装的”,即育种资源和人才。

  张斌认为,如果改制后,科研人员没有股份或者并不认同这种股份,那么科研人员就会选择回到所里,人走了,公司就等于是“空壳”。

  因此,一些事企和领导人尝试走混改的模式。即通过职工众筹的方式,职工可以拥有一部分股份,另外一部分可以通过社会资本入股。“更倾向于职工入股的形式。”重庆市农科院一位负责人说,但需要谈的是职工入股的比例,这要经过评估后,根据股本的大小来定。

  除了混改,也有人提出通过了私营企业并购的模式。据了解,蔬菜民营企业代表天津德瑞特种业有限公司以超过3亿元的价格被隆平高科收购,就获得了更高的利益。马德华本人和员工被赞叹为“赚大发”了,除得到了一部分真金白银,还可以在公司服务5年或更久,既得到了实惠又解除了后顾之忧。

  因此,有事企负责人提出,可以考虑注册新的公司,注册资金不需要太大,这样股本就可以小一点,职工能够买入一些股份,完全独立运营。而科研院所则可以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从而不具备了经营种业的资格,也算是实现了种业事企脱钩。

  业内人士认为,只要不违背政策的相关规定,不同地区、不同科研院所、不同事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的事企脱钩方案都可以一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