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塘猪:从地方猪到品牌肉为何这么难?
- 来源:农财宝典畜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蓝塘猪,品牌肉,地方猪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11 13:36
蓝塘猪,原产广东紫金县蓝塘镇,2001年入选《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曾获得“广东十大最具人气土特产”、“广东十件宝”(旅游土特产类)等荣誉。作为我国地方猪的代表之一,蓝塘猪的保种与开发同样面临诸多困境:保种难,少人养,资金少,没市场,挑战多等。从地方猪到消费者广为接受的品牌肉,蓝塘猪的困局也是目前我国多数地方猪面临的难题。
全市仅有千头种猪
我国地方猪的存续与开发面临着严峻考验。2006年6月,农业部确定138个畜禽品种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其中猪有34个品种入选。
同样,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受瘦肉型商品猪影响,蓝塘猪逐渐淡出市场,纯种蓝塘猪日渐稀少。据河源日报报道:“最低迷时期,整个蓝塘镇蓝塘种猪仅存栏2007头,蓝塘种公猪仅剩6头。”
“没多少人养,怎么谈开发?”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小红博士一针见血指出,经济效益不好导致少人养,这是蓝塘猪开发首先面临的问题。
蓝塘猪要打造成品牌肉,保种成为首要任务。据悉,新丰板岭原种猪场(东莞市畜牧科学研究所下属基地)从1990年开始进行蓝塘猪、大花白猪的保种工作。目前,该猪场存栏蓝塘公猪10头,母猪105头,后备母猪16头。由于该猪场对蓝塘猪仅进行了保种和少量开发,缺乏深加工,品牌效应并不大。不少行业人士指出,蓝塘猪应该在原产地保种,保种需在开发中进行,对蓝塘猪进行异地保种不易于开发。“纯粹保种是保不住的。”刘小红强调,开发需依靠大企业来落地运行。
虽然大众对于蓝塘猪多有耳闻,但走在超市农贸市场却难以买到蓝塘猪肉,即便走在蓝塘猪的原产地蓝塘镇,想要看到正在饲养的蓝塘猪也并非易事。那么,究竟目前市面上还有多少蓝塘猪?
据河源市畜牧兽医局畜牧科不完全统计,目前河源市蓝塘种猪存栏1000多头,其中公猪有30多头,年出栏商品肉猪1.6万多头。
从地理分布上来看,蓝塘猪的养殖散见于河源市的五县一区,主要集中在紫金县。据紫金县畜牧兽医渔业局畜牧股负责人黄觉出示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11月4日,紫金县存栏蓝塘猪(含种猪、商品猪)共有4959头,其中蓝塘镇2000头,凤安镇1596头,瓦溪镇818头,九和镇465头,上义镇80头。
因为经济效益低下,很少养殖户或企业有动力去饲养蓝塘猪。广东三友农牧集团、东瑞食品集团算是开发蓝塘猪的大企业代表。也有合作社尝试饲养蓝塘猪搞一些特色产业,但更多的蓝塘猪散见于各地家庭式的散养户。
没扶持就养不起
2011年底,河源市政府出台了《蓝塘猪产业振兴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从2012年起,市政府连续5年每年安排100万元扶持资金,用于蓝塘猪保种、开发、利用、精深加工和树立品牌,打造国家级蓝塘猪保种基地。《方案》同时规定,“紫金县作为蓝塘猪的原产地,县政府每年要安排100万元用于蓝塘猪的保护开发”。
“难在资金不足。”东莞市畜牧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吴同山认为,蓝塘猪的养殖技术已不是瓶颈,政府扶持资金偏少,需养户自筹资金来开发蓝塘猪的积极性不见得会高。据悉,农业部从2012年起,每年定向拨给东莞市畜牧科学研究所30万元用于蓝塘猪和大花白猪的保种开发。
而农财宝典记者走访了解到,河源市政府每年100万的扶持资金需要分配给市内的五县一区,紫金县每年拿到的扶持资金有20万元。考虑到开发蓝塘猪的效益不好,紫金县政府并没有配套相应的100万扶持资金。细分下去,蓝塘猪保种与开发的资金并不算充足。
“没有补贴的话我也不会去养蓝塘猪的,养不起啊!”叶新权是紫金县多源种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他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饲养蓝塘猪130多头,目前存栏纯种蓝塘猪110多头,其中种公猪2头,经产母猪7头。“经营蓝塘猪近一年仍处于亏损状态”,多亏还有当地政府的扶持。
有价值但没市场
东瑞集团副总经理张惠文分析说,蓝塘猪因其体型小、饲养时间长、成本高的特点,作为产业化养殖的经济价值并不高。同时,蓝塘猪暂时没有形成较成熟的销售市场,大规模养殖和开发的利润难以保证,需要花费巨额资金打造品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叶新权告诉记者,蓝塘猪的饲养一般需要10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出栏毛重达到130-150斤,屠宰率约八成,瘦肉率不足五成。目前市场20斤重的蓝塘猪苗卖到400元/头,平日采用麸皮、米糠、玉米粉、红薯叶、菜根加少量小猪料来饲养,从出生到出栏的食材成本需要1100元/头,加上人工折旧等,成本高达1400元/头。
“蓝塘猪是按头卖的,现在1000元/头也没人过问。”叶新权感慨蓝塘猪销路堪忧,去年临近春节,在当地畜牧局的引荐下才卖到1800元/头,而去年下半年以来整个猪场才卖出42头蓝塘猪,另有18头由散户引种时以600元/头的价格卖出。
记者了解到,蓝塘猪的销售仍未打开大众市场,专卖店或深加工销售更是少之又少。目前仅有的销售多是特供到山庄、餐厅、企业单位,还有就是逢年过节的消费。
2012年,蓝塘猪保护与开发项目列入河源市“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东瑞集团成为该项目的主要建设方,项目核心保种场设在紫金县蓝塘镇市北村。同时,东瑞集团计划投资5000万元用于蓝塘猪保种和开发。
《方案》提出,按照“资源保护场+扩繁场+专业养殖户”运作模式,该项目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建立国家级蓝塘猪资源场、保护区和申报地理标志认证(2011-2012年);二是扩繁利用(2013-2014年);三是加工开发(2014-2016年)。
“目前一期工程基本完工,计划于2015年4月份引种投产。”说到东瑞集团开发蓝塘猪的进度,张惠文表示,将争取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通过国家级保种场的验收。
那么,如何开拓市场保证利润?张惠文表示,河源市场消费人群小,单纯销售蓝塘肉猪很难保证利润,只有在开拓了珠三角市场,打造出品牌后,利润才能有所保障。
此外,如何保证肉质风味同样是个挑战。张惠文告诉记者,东瑞集团将分步走开发蓝塘猪:提纯、复壮后开展杂交利用,选择风味较好、经济价值高的配套系生产。制定无公害的养殖程序和专用饲料,后期使用牧草+配合饲料饲养,加强监督合作农户饲养蓝塘猪的各个环节,确保产品健康、安全。此外,将研发“雪花蓝塘猪肉”,进行开发利用深加工,制造腊制品和熟食零食。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 钟展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