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抗体水平不佳?检测一下圆环蓝耳的感染情况

  • 来源:农财宝典畜牧版
  • 关键字:猪瘟,圆环蓝耳,伪狂犬疾病
  • 发布时间:2015-04-11 14:36

  猪场伪狂犬疾病反复,猪瘟抗体水平一直不理想?除免疫程序以及猪场管理外,有可能与免疫抑制病有关。当猪场存在蓝耳、圆环等疾病时,会导致其他疾病的反复或是抗体水平不佳。对于猪瘟的免疫,专家建议最好避开母源抗体的干扰。

  这几年,随着圆环疫苗的上市,作为免疫抑制病之首的圆环病毒病有了行之有效的控制武器,对该疾病的控制,养猪人显得轻松很多。而另外一个元凶则一直困扰着大家。不少养猪人认为,对于蓝耳病不管你免疫或不免疫,它都在那,不多也不会少;有时甚至自信地以为能够将其控制在不发病的稳定状态中。

  实际上,假如蓝耳病毒在场内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时,虽然不会暴发该病,但猪场却没有平静:有时养猪人会发现尽管已经按照说明书加倍剂量免疫了,猪瘟抗体水平却总是不佳,或是总有那么一部分猪免疫失效;抑或是伪狂犬疾病有转阳的迹象或反复。

  实际生产中,除圆环、蓝耳疾病外,引起猪群出现免疫抑制的因素很多:滥用抗生素与皮质激素类药物;霉菌毒素中毒;劣质的疫苗以及营养低下等。这些都会严重损伤免疫系统,引起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发生改变,造成长期免疫抑制,干扰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导致猪瘟免疫失败。

  因此,免疫抑制病的广泛存在,对当前猪瘟的发生与流行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致使猪瘟疫情长年不断。

  圆环蓝耳病毒影响猪瘟免疫效果

  “无论在猪瘟免疫之前还是之后感染PCV2,均会影响猪瘟病毒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导致抗体平均水平低下,血清抗体转阳率下降。”据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宋勤叶介绍,猪瘟弱毒疫苗免疫前或免疫后感染PCV2,均会引起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抑制,导致细胞因子(IFN-γ、IL-2、IL-4和IL-10)表达的严重缺乏和紊乱。“并且,免疫前感染PCV2对猪瘟疫苗激发的回忆应答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宋勤叶告诉农财宝典记者,我国猪瘟的免疫密度虽然达不到百分之百,但至少90%以上,并且目前不乏优质的猪瘟疫苗,但猪瘟的控制却不尽人意。这跟猪场疾病复杂特别是圆环病毒病的广泛存在有一定的关系。

  在猪场一线中,干扰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病原除圆环病毒外,还有另外一个更加让养猪人头疼的蓝耳病毒。

  据广西大学黄伟坚教授介绍,蓝耳病病毒在复制时,与肺泡巨噬细胞的受体结合,直接导致肺泡巨噬细胞的碎裂溶解,延缓了肺泡巨噬细胞对抗原处理和递呈作用,从而导致宿主发生免疫调节紊乱。同时作用于免疫系统的T细胞,造成淋巴细胞各亚群的比例下降,从而抑制了机体对其他病原体的免疫反应。

  “当猪群中存在有蓝耳病毒感染的情况下,猪只免疫系统受损,导致猪瘟疫苗免疫应答反应。然而PRRS弱毒疫苗对猪瘟疫苗免疫效果是否也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呢,目前尚无定论。”黄伟坚说。

  对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研究员张健騑也认为,蓝耳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细小病毒与猪瘟混合感染影响了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导致猪瘟病毒感染后能在体内长期滞留。

  “我国猪群中PCV2感染十分普遍,流行病学调查表明,PCV2抗体阳性率高达80%以上,被调查的猪场阳性率达100%,尚未发现有抗体阴性猪场存在。”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传染病研究室研究员刘长明介绍,虽然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数据表明,猪瘟暴发率与圆环、蓝耳病毒的感染呈正相关,但可以断定的是,只要有这两种疾病的猪场,猪瘟的防控形势都比较艰巨。

  重视母猪带毒现象

  猪瘟抗体水平与免疫效果,除受到免疫抑制病的影响外,母猪带毒与母源抗体的因素也不可忽视。“母猪带毒现象是相当普遍的,带毒母猪综合症在妊娠母猪的感染率可高达43%;带毒母猪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造成猪瘟的持续感染。”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研究员杜伟贤认为,先天性感染猪瘟的仔猪产生后天免疫耐受性,经反复注射疫苗不产生抗体,成为持续性感染带毒猪。如果这种带毒猪被误认作后备种猪培养,将形成新的带毒猪群,这样会导致猪瘟传染的恶性循环。

  持续感染猪瘟病毒的母猪将病毒经胎盘垂直感染胚胎,是导致仔猪猪瘟疫苗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猪瘟病毒经胎盘感染胚胎后,流产常表现为弱胎、死胎和木乃伊胎,从死亡仔猪体内可分离到猪瘟病毒。根据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宁宜宝的研究发现,持续带毒母猪所产仔猪的猪瘟病毒带毒阳性率达到50%-100%,多为死胎,存活的仔猪出生后多在1周至10周内死亡,也有部分仔猪可以存活下来,成为隐性带毒猪。

  “经胎盘感染的仔猪出生后,吸吮初乳,数日内病毒血症可一过性降低,但病毒仍存在于全身淋巴样组织和网状内皮组织,这种感染猪不能建立中和性抗体应答,形成免疫耐受,以至于对猪瘟疫苗免疫后不能产生免疫应答。”杜伟贤认为,猪瘟病毒不仅能通过母猪垂直传播给胎儿,而且能通过公猪精液传播给胚胎,这是造成猪瘟持续感染的又一重要原因。

  免疫避开母源抗体

  “种猪猪瘟免疫不外乎是全场普免或是跟胎免疫,无论是那种形式,均需要了解母源抗体的衰减趋势曲线,以制定商品猪群合理的接种时间(如图所示)。”张健騑建议,对初生猪只计划免疫接种前进行采样检测母源抗体,在70%猪只的抗体效价低于保护力效价时应进行首免,同时继续跟踪断乳猪只的抗体水平,在一免后数周内若70%猪只抗体效价低于保护力效价时应进行二免。

  “当母源抗体滴度较高时,实施免疫接种,疫苗病毒会被母源抗体中和而不起保护作用。因此,在实施免疫接种前要考虑母源抗体的滴度,同时还要注意母源抗体的整齐度。”据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万遂如介绍,免疫接种前检测母源抗体滴度,调整母源抗体的整齐度,保证空怀母猪猪瘟抗体水平不低于1:64,分娩母猪抗体水平不低于1:32。对反复接种后抗体水平仍然很低的母猪以及带毒母猪应彻底淘汰。

  “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猪瘟免疫程序。母猪的免疫应避开配种期和妊娠期,以免引起胎盘感染或超前免疫时仔猪发生过敏性休克。”而对猪瘟的免疫程序,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刘思当则认为,各地区要按照当地实际,最好检测猪的抗体水平。为了排除母源抗体的干扰,使仔猪获得较强免疫力,对初生仔猪进行超前免疫已达成共识,并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且日渐成熟。一般认为在超前1次免疫后应在70日龄前后进行第2次免疫,才能保证绝大多数猪具有能抵抗猪瘟病毒感染抗体水平。

  “有学者认为适当提高免疫剂量有利于提高抗体水平,同时加大剂量也可中和一定的母源抗体,以5头份疫苗剂量的免疫效果为最佳。”刘思当说。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 李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