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旭少:从“武夫”到“农夫”
- 来源:农财宝典畜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养猪业,武警,生态农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11 14:21
如果三十年前,有人未卜先知地告诉钟旭少:你会在将来成为一个养猪人。他会觉得不可思议,会觉得是信口胡诌的玩笑。然而生活的轨迹往往就是那么出乎意料,钟旭少当了武警、下海做了贸易商人,接着跑到“乡下”种果园、加工大米,转了一大圈最后成为一个养猪佬。在他看来,每一次转变的跨度有点大、有点阴差阳错,但是都听从了内心的判断,不管是福是祸,都心安理得。
——这就是鹤山市钟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旭少上半生的速写,年逾五旬,拥有两个猪场、一家米业公司、一个果园和饲料厂,而且事业还在蓬勃发展,在事业上不可谓不成功。更有妻子的辅助,长女也已经大学毕业,参与公司运营事务,平时总有一帮生意上或生活中的知交好友前来拜访、喝茶聊天。
有这样的生活状态,夫复何求。
“当时月薪一千块,我老婆开了个美容院一个月能挣一万块,正好是我的十倍,心里有点不平衡;而且当时生了个女儿,还想生个儿子。”诸多因素叠加下,钟旭少下海了。
脱下军装卖烟草
钟旭少生于60年代的东莞虎门,早年失去父亲的经历激发了他早熟、担当的个性。1986年,钟旭少从高中毕业,面临继续接受教育和接受更高强度锻炼的选择,19岁的他认为自己应该尽早担起家庭的担子,于是选择了后者——加入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并在韶关市武警支队接受新兵训练。
在新兵连里,凭着原本过硬的体质,以及坚毅、好强的性格,钟旭少很快脱颖而出,成为同连中的佼佼者。继而接受骨干培训,吃过常人不可忍受的痛苦之后在省比赛中获得两届散打冠军。“当时我打的是65公斤级的比赛,但我的正常体重接近150斤,结果要在赛前一个星期内把近150斤的体重减到130斤,只能靠大强度训练和减少吃喝来减去10多斤的体重。”这种魔鬼训练贯穿了钟旭少三年多的从军生涯。
功夫不负有心人,优秀的搏击技能加上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确保了这位年轻武警具备接受更重要任务的能力。钟旭少被选拨到广东省武警总队保卫处,执行来粤考察时的中央领导、军队首长们的保卫工作。这样的工作要求警卫保持高度警觉和快速反应的状态,称得上是过去武林常说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种职业状态甚至在后来震慑住了他的丈母娘,老太太悄悄对自己的女儿埋怨:你找的老公怎么这么厉害,看他的眼神好像要杀人一样。
“相由心生这个说法真的不差,干那种工作时真的跟凶神恶煞一样,从商20多年后,现在我的丈母娘说我看起来像佛一样,整个人的锐气被和气取代了。”钟旭少笑着为自己辩解。
规律的军旅生活过得很快,在警营呆了三年,青涩的小伙子成熟起来,变得冷静,有能力抵挡生活中的一切风雨。这时,钟旭少作出了一个让人不解的选择,放弃在部队、保卫处的大好前程,转业回家乡做一名普通公安,原因只有一个:离家近,照顾自己的家人。
于是,1990年,钟旭少回到虎门干起公安的工作。“警营生涯对我来说是个转折点,接受的锻炼和这段经历本身,以及遇到一个像父亲一样待我的老处长,他在做人做事方面的照顾和教导,补偿了我从小欠缺的父爱。”困扰的是,这段经历形成了钟旭少回到地方上工作的一个反差,“警营出来的人比较直,回到地方上觉得很难沟通,甚至你干得好还会被人妒忌,所以干得不是很顺心。”
1992年,钟旭少终于下定决心脱下制服,开始经商。促成这个决定的除了公职上的不顺以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当时月薪一千块,我老婆开了个美容院一个月能挣一万块,正好是我的十倍,心里有点不平衡;而且当时生了个女儿,还想生个儿子。”诸多因素叠加下,钟旭少下海了。
为了肥塘开始养猪
钟旭少的第一桶金来自香烟批发,当时国家的改革开放事业如火如荼,个体户商人成为商业的主流人群,政策允许私人做卷烟批发,他抓住这个商机,租了个铺面马上干起来。“一下海自己做生意后,收入就比我老婆要高了;最多的一天卖到2000多箱香烟。”作为当时东莞的五大香烟批发商,钟旭少挖到沉甸甸的第一桶金。
2002年后,国家把香烟流通的权限缩紧,“要继续做香烟生意也可以,但是一天只允许卖一箱烟,跟之前的量不是一个概念。”钟旭少介绍,于是他离开了这一行业。在离虎门100来公里的鹤山找了一块地,挖了鱼塘,种了一万株番荔枝,就这么轻描淡写地转型做了农场主。
不过,对农业缺乏了解的钟旭少最初并没有一个全面的规划。但他有一个成功商人身上具备的本领,就是从朋友及一般人提供的繁杂信息中获取有用的东西,并迅速行动将想法变成生意。
“附近的农民想找工作,建议我们养猪,可以肥塘,对养鱼有帮助,就养了700头肉猪,后来发现抽起塘水浇果树,有猪粪的水果然让果树长得好。养猪本身也挣了些钱。”钟旭少至今认为自己进入养猪这一行具有偶然性。
见好就上,2004年开始,钟旭少开始买进母猪,自繁自养。转行带来的冲击也是有的,“贸易是买跟卖,很简单,但养猪不一样,整个环节有太多细节,一开始不习惯,觉得很麻烦,前面几年下了不少功夫去学习了解这个行业。”
2003年还有一件事成为钟旭少经营农业的转折点,当时有个在东莞做大米生意的朋友来英德找钟旭少玩,说到想找块地作大米加工厂,两个人聊到酣处,钟旭少提议“不如两个人合伙搞,要搞就搞大一点。”于是,鹤山市民营粮食企业中最大的米业公司就此诞生。在博采众长的产业发展过程中,钟旭少构建了自己的循环农业:用大米加工的副产品养猪,猪粪养鱼,鱼塘的水浇种果树。
淡定应对失灵的养猪业
养猪最初的10年里,钟旭少稳健经营养猪,甚至到2014年年初,全场不过800头母猪的存栏量,在全省养猪界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不过在这之前,他在养精蓄锐、积累经验,并且基本上能比较准确地判断行情。
2014年3月,有个存栏600头母猪的猪场传出要出售的消息,对自己判断力颇有信心的钟旭少认为2014年下半年的猪价会有转机,是扩大产业的好时机,于是把该猪场买下来,并马上开启基础设施改造,到目前可以养殖1500头母猪的水平。
但是,这次的行业不如预期,下半年的中秋、春节也没有给低迷的行业注入强心针,钟旭少感叹行情的周期性变了,自己看不清了,因此要“暂时停下迈得过大的步子。”此时,两个猪场的经产母猪总量达到2200多头,加上2014年米厂的扩建,钟旭少承受着资金流压力。
不过,久经警营和商海考验的钟旭少依然谈笑风生,在中年之后保持着一种一般养猪人少有的健康、规律的生活。比如他会自己用电动理发器给自己剪头发,离开警营25年依然保持着当初那种紧贴头皮的板寸头。又比如他住在猪场里,每天雷打不动地晚上十点半睡觉,早上六点钟起床,洗漱之后开始自己的晨练——围绕300亩猪场、200亩果园的巨大农场散步,顺道看看猪场的各个生产线,检查各个环节,有什么要了解和建议的就过去跟员工聊一会儿,然后接着散步、换气、舒展筋骨。八点后,晨练结束,吃完早饭之后就去米厂办公。不逛夜总会、KTV,不抽烟、少喝酒,爱喝茶,不睡午觉,办公室摆放名家书法、精巧木雕……这种高度自律的风格大概跟警营的深刻影响不无关系。
“不去计较公司大不大、钱多不多,光能多个子女、家庭和睦也值了。”钟旭少开心地跟记者说道,毫不掩饰自己对家庭温情的迷恋。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 林远康 统筹 钟怡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