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库存,企业生死战

  历史最高点。2012年,全国杂交玉米、杂交水稻两杂作物种子制种面积分别达到185万亩和435万亩。

  严重的供需失衡。2013年,全国杂交水稻种子供需比例达到了1.58:1。

  供种量是用种量的2倍。2014年,全国杂交玉米种子出现更为严重的供需失衡。

  2015年,尽管两杂种子制种面积2013年首次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减,但高库存的压力并没有缓解多少,两杂种子总体依然过剩严重。

  高库存,成为中国种子行业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未做强、先过剩”是中国国内种子企业的标签。其实,从2010年开始,种业的高库存已经到了畸形变态的程度,严重威胁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合理的利益空间。

  一方面是供求关系失衡,种子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另一方面则是大型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大、中、小企业之间的持续“混战”加剧;整个行业面临着一场恶战,没有人会愿意主动退出市场,直到支撑不下去而被迫退出。

  这是一场关乎企业生存的生死之战,为了有效消化库存,种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品种创新、营销变革、服务加速等。与此同时,政府部门通过行政手段净化行业环境,帮助企业消化库存,中国种子行业面临的一次大洗牌已无法避免。

  《农财宝典》记者 刘海英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