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规模经营 种粮也能致富

  土地流转的大背景下,水稻种植大户不断涌现;他们依靠规模种植,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作为未来中国农业的精英阶层,他们目前面临怎样的压力?面对大规模种植的机遇与挑战,他们如何应对?对于品种的选择,他们又是如何考量?本期《农财宝典》聚焦广东水稻种植大户,对湛江、茂名、江门、肇庆、阳江、清远等各水稻主产区种植大户进行调查。通过实地走访,呈现广东水稻种植大户的发展现状,探讨合理的发展模式。

  高投入、低收益,这是对水稻种植的描述。随着土地流转加快,规模化种植发展,种植大户涌现。尽管水稻种植效益低,但仍有一群人一心扑在地里,从事粮食生产。种植水稻能否致富?怎样种植才能致富?懂得生产与管理,采用规模化种植方式,在低收益的水稻生产中仍可以获得财富。

  水稻年收益平均300-500元

  记者走访湛江、茂名、阳江等广东水稻种植大市了解到,水稻种植一亩年收益300-500元左右,亩收益最低仅260元,仅有少数因种植常规稻、机械设备齐全,年亩收益近1000元。种植大户按照100亩计算,一年收益仅3-5万元。然而,农民外出务工一年收入轻松超过3万元,在农村,土地丢荒现象也随处可见。

  廉江市种植大户罗标建种植水稻500多亩,水稻种植年收入13万元。他算了一笔账。每年一亩地种两造,一般产量700公斤,以2.6元/公斤计,产值1820元,亩成本1560元,利润260元。“因为我自己有农机设备,每年农机成本100元/亩,不然利润会更低。”罗标建说,成立了农机合作社,每年还有5万元左右的收入。

  阳东县大沟镇种植大户陈桓植种植水稻600亩,年收入50万元,平均年亩收益833元,是记者走访调研时为数不过收益超过500元的种植大户。地租便宜,机械装备齐全是其效益高的主要原因。

  收购价格直接影响水稻经济效益。台山市大江镇伍建豪种植常规稻400亩,年收益约40万元,亩收益1000元,是记者走访的种植户中亩收益最高的种植大户。常规稻收购价格比杂交稻高0.4-0.6元/斤,高收购价促使其高收益。

  水稻规模化种植对机械设备有一定的要求,耕地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等均需要较高投入。全套农机设备大约需要100万左右,一般种植大户想要完全配套往往难度较高。对种植户来说,在水稻经济效益低下的情况下,仅购置机械就需要投入整年收入。高要市禄步镇种植大户余业飞介绍,他租了1300亩地,农机配备花费300万元。“大规模没有机器肯定不行,用人工成本太高了。”

  机械设备不足,劳动力价格高增加种植大户成本。罗标建说,这几年来,劳动力价格提升较快,前几年人工价格是每个工作日40-50元,现在是60-80元。“有时候农忙的时候根本请不到人工,我们只能调整自己的种植时间。”

  规模化种植是出路

  2014年,广东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调查公布,广东人均耕地0.39亩。按照一个家庭6-10人计算,广东一个农户家庭仅有2.34-3.9亩土地,种粮多为自给自足。

  如何提高经济效益?记者采访种植户、水稻专家表示,在粮价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水稻规模化种植是可行之路,根据其机械设备和种植管理能力确定水稻种植面积。

  水稻种植管理相对于蔬菜等经济作物要简单,100亩的耕地,一般情况下一个家庭就可管理。台山市种植大户陈深在水布镇租了100亩地种植水稻,日常管理由夫妻两人完成,农忙时租用农机,一年可以收入10万元左右。

  “虽然水稻种植管理相对简单,但是没有机器我也不会盲目扩大种植规模。”阳东县北惯镇种植大户冯化熔说,以他目前的农机配置,400亩地是他能够承受的最大范围,一年的收入在30万元左右。

  水稻种植公司化则选择品牌化战略之路。电白区麻岗镇黄威龙种植水稻5000亩,2012年注册“农爵士”商标,销售优质稻米,年收益700万元;吴川种植户林家如,种植水稻6200亩,注册“乡下美”和“加利加”商标,并开设现代化精加工生产线。

  201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明确指出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必要性和重要原则,积极推动农业经营制度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

  此外,政府从政策层面上进一步加大对种粮的补贴力度,加强对种粮成本的管控,进一步完善农民保障机制、土地流转机制,推进集约化、规模化农业的发展,逐步提高种粮的综合效益。

  《农财宝典》记者 刘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