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广市场:控制退货率是减少库存关键

  近三年广东杂交水稻种子库存量趋于接近制种量,库存量较大;2014广西“双杂”种子供需形式座谈会报告显示,广西“双杂”种子供过于求的主要原因也在于种子库存量大。行业人士分析,目前两广地区“双杂”种子市场同样面临库存压力,与华中、华北等地区相比,库存量仍维持在可控水平。

  市场疲软 退货率增加

  “目前我公司的退货率有30%,库存量占销售量的20%,每年报废种子量3%左右。”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康平说,目前公司的杂交水稻种子销量占广东省的20%以上,库存量控制在这个水平属于公司的可控范围,不会对公司种子生产和销售产生太大影响。

  业内人士反映,双杂种子库存每个公司都会有,数量多少取决于公司对于市场的把控。“现在整个市场在萎缩,目前广东市场的容量减少了估计有三分之一;而制种量却在提升,生产过剩必然造成库存量增加。”广东天弘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波说,现在丢荒的情况太严重了,尤其是早造,改种或者不种的越来越多,市场每年都在缩减。

  品种更新速度加快,审定品种逐年增加,品种竞争优势弱造成企业库存量增加。

  资料显示,广东2011年到2015年共审定通过水稻品种244个,平均每年有49个品种通过审定。广西2011年到2015年共审定通过水稻品种177个,玉米品种98个;平均每年有35个水稻品种、20个玉米品种通过审定。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唐华容分析,品种退化是必然趋势,一旦竞争优势消失,还一味依赖老品种就会造成库存增加。“广西杂交玉米市场主要是面临国外种子企业的竞争,区内种企如果没有可以对抗国外品种的优势品种,只是依靠价格优势往往会造成库存增加。”广西亚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家堂说,广西区内种企的玉米品种较外省品种竞争优势强,库存量基本控制在10%-15%。

  市场容量缩减、生产过剩、市场竞争、品种老化等因素造成种子退货率增加;同时审定品种数量增加、制种技术成熟等造成市场供过于求,供需严重不平衡。有效应对高库存压力,成为种企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不盲目自信 严格安排生产

  “那些销量大的品种也最容易造成库存,企业盲目自信,然而市场变化速度快,极易造成品种大量退货。”广西万禾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明通说,对市场把握不好很容易造成库存。“对自家品种过分自信,以前一些公司会做出‘赌博’式制种决定。”唐华容表示,公司也因为这样遭受过库存压力;但是近几年公司生产逐渐恢复理性,趋于保守;库存量在30%以内,其中包括战略储备种子。

  “种企的生产计划一定要结合品种在市场的表现,销售和生产有效结合才能避免出现库存积压。”刘康平分析,目前一些国营种企容易出现生产和销售脱节的情况。种子生产过多,又不能很好在市场消化,造成大量库存。唐华容认为,杂交种子都是提前一年生产,生产多少取决于公司管理层的决策,要求销售人员及时准确的将品种的市场表现反馈给领导层。

  行业人士提到,增强新品种的培育和科技支撑可以保证种子市场占有率,减少种子库存。目前两广地区的种企销售市场多集中在本省及周边地区,针对两广地区特殊的地利环境,要求种企一定要积极培育优势品种,不能靠一个品种打天下。

  一些老品种竞争优势减弱,新品种需要打开市场,要求种企在销售方法上及时调整。刘康平介绍,博Ⅲ优系列在市场推广多年,品种优势有所退化,及时调整了销售价格,每斤降价2元;对于目前主打的永丰优和恒丰优系列则是要保证销售价格。优势退化的品种并不会很快退出市场,及时调整价格是保证市场的关键;对于新品种的推广力度适当加强,保证新旧品种顺利交替。

  “减少库存量,必须有效控制市场退货率。”唐华容说,目前公司对于各个销售网点的种子供应都是分批投放,根据销售情况决定投放力度,市场退货率控制在10%以内。

  “公司种子销量从去年的250万斤上升到今年的280万斤,预计今后在广东本省的市场占有率可以达到25%。”刘康平说,广东市场缩减,公司需要“走出去”,但是目前仍以广东市场为主。两广地区种企以感光品种居多,在本地区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另外对于广东市场情况熟悉,便于合理安排生产,减少库存量。

  行业人士强调,种企库存是目前无法避免的情况,因此种企需要建立良好的仓储设备,保证库存的种子活力。

  《农财宝典》记者 刘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