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水稻种植大户调研报告
- 来源:农财宝典种业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水稻,种植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4 08:27
随着土地流转加速,种植规模化发展,水稻种植业涌现了种植大户。广东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水稻种植面积近3000万亩。近日,农财宝典记者走访广东各水稻主产区,对水稻种植大户进行调研。了解他们对于水稻种植的理解,探寻最合理的水稻种植发展模式。
水稻种植面积逐年缩小
近三年资料表明,广东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广东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水稻作为广东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每年稻谷产量占粮食作物产量比例平均保持在76%以上。据广东省统计年鉴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早稻种植面积1358.04万亩、晚稻1505.15万亩,总计2863.19万亩;2013年早稻产量521.06万吨、晚稻523.94万吨,总计1045万吨。
广东水稻种植面积超百万的有湛江、茂名、江门、梅州、肇庆、河源、清远、韶关、阳江、云浮、惠州、揭阳、汕尾,水稻播种面积均在100万亩以上。
八成种植面积50-200亩
2014年,有300人被授予“全国种粮大户”称号,广东有7人入选,占总数的其2.3%这些“全国种粮大户”水稻种植面积均在800亩以上。记者走访时了解到,水稻种植大户种植面积多在百亩左右。据茂名、湛江、清远、江门、肇庆、阳江等六市提供的水稻种植大户。
数据显示,50-100亩水稻种植大户占比66%,100-200亩占比21%,200到600亩占比10%,600亩以上占比3%。在劳动力成本较高、机械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依靠家庭劳动力种植百亩水稻比较合适。
台山市种植大户陈深,种植水稻100亩。“100亩田,我和老婆两个人就能管理,一年可以收入10万元左右。”陈深说,虽然没有机器,他们每亩只需要额外支出70元的费用,100田对他们来说正好合适。
超500亩以上机械化投入高
肇庆市高要市禄步镇岩口村民余业飞获得2014年“全国种粮大户”称号,种植水稻1300亩;机械投入费用300万元,包括4台收割机、2台大型打田机、8台工农手扶拖拉机、2台烘干机和7台插秧机。余业飞说:“购买农机虽然由政府补贴,但主要还是由自己承担。”据了解水稻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实行机械化操作,需要的最低投入在60万元左右,对于一般种植大户而言短时间内无法购置完善的机械设备。
同是2014年“全国种粮大户”的湛江市雷州市松竹镇何有义,种植水稻830亩。“发展规模种植,一定要有机械化支持,以我目前拥有的机器只能管理这么多的耕种面积。”何有义说。
优质常规稻效益高成大户首选
相较于其他作物,粮食的经济效益并不高,对于大户而言,效益最大化是他们的首要目的。记者调查发现,优质常规稻价格比杂交稻收购价高30%-50%。优质常规稻收购价格在170-190元/百斤,亩产约600斤。杂交水稻收购价格普遍在130元/百斤,亩产约800斤。
因价格优势,优质常规稻成为江门、惠州等地种植大户首选品种。不过,杂交稻凭借抗性和产量优势,在粤东、粤北等地受欢迎。
台山市水稻种植大户伍建豪种有400亩水稻,选用当地农科所推荐的常规稻品种,他介绍,水稻每亩的产量600-700斤,平均180元/百斤,一年每亩地的利润超过1000元。
水利设施待改善
记者走访时了解到,水稻种植大户所承包的土地一般都是生产条件恶劣的水浸或旱涝不保土地;好的田块农户往往不愿意流转,或者土地租用费用较高,种植水稻很难获得收益。
廉江市水稻种植大户罗标建反映,现在丢荒地大多是容易积水的田块,每年插秧时最怕遇见阴雨天气,积水排不出去,影响秧苗生长。
缺水成为阳东县种植大户陈植桓心头之痛,他租用的田块旁边都修有灌溉水池,可是水库里的水根本放不到田里,每年到了插秧季节,用水就困难。
《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突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建成一批农田水利示范镇,基本完成小山塘、小灌区、小水陂、小泵站、小堤防等小型水利设施薄弱环节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体系。
大户渴望政府更多扶持
罗标建说:“我们租用的土地本身就是不易耕作的田块,经济效益特别低,有时候甚至没有效益;如果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种粮补贴,将会极大提高大户们的种植积极性。”
据了解,各地对于农户都会给予一定的种粮补贴,补贴往往是以种粮补贴卡的形式发放到农户手中。因为大户与农户签订的合同不同,有的种粮补贴是直接发放到种植大户手中。
何有义希望政府可以在农机方面给予种植大户一些支持,他说;“虽然购买机器有一定的补贴,可配套完整的机器,仍然需要很大的费用。”陈植桓则希望国家可以帮助解决当地农田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水利建设。
陈植桓:种粮指挥官 年收入50万
面积:600亩
地点:阳东县大沟镇
品种:丝苗米
特点:有种粮直补,田租每年180-350元/亩;机械化齐全,一年种植两造水稻,四个儿子协同管理,年收入50万元左右。
阳东县大沟镇种植大户陈植桓种植水稻600亩,机械装备齐全,年收入50万元。当地人称他“恒叔”,他的四个儿子跟着他一起种地。“我就像是一个指挥官,生产、机器管理、农资、销售由四个儿子负责。”陈植桓说。
陈植桓租用的田块每年地租180-350元/亩,不过,灌溉条件好的价格高些,条件差的价格较低。恒叔跟村民签订的合同,种粮补贴是归他所有,种粮补贴近10万元。
“种植水稻只要关注好季节和种子,就没有不丰收的道理。”恒叔说,除了要根据季节适时播种,还要根据水稻生长进程进行适时的病虫害防治。
“我从一开始就购置了烘干机。”
陈植桓说,没有烘干机,遇到下雨天,就会照成很大的损失。此外,陈植桓还跟阳春的一家米厂签订了收购协议,种植丝苗米,每年陈植桓的水稻都已高出市场价格0.05元/斤的价格卖给米厂。
水稻灌溉难成为恒叔水稻种植遇到的最大困难。他租用的田块旁边建有灌溉水池,可是水库里的水根本放不到田里。“每年插秧的季节,我都是自己抽水,不然根本完不成插秧。”恒叔说,每年抽水的费用,一亩地就要多花约50元。
“种植水稻就是辛苦一点,但是种植比较稳定,每年的效益还是很可观的。”如今,陈植桓每年都会扩种几十亩。以他现在的生产能力,种植上千亩并没有问题。
何有义:水稻玉米间种 年收入45万
面积:830亩
地点:雷州市市松竹镇、北下镇
品种:博优系列、特优系列、恒丰优387等
特点:无种粮直补,田租每年700-800元/亩;机械化不全,人工和种植成本略高;一年种植两造水稻,年收入25万元左右;冬季种植玉米,纯利润20万左右。
见到湛江水稻种植大户何有义时,他正在高速公路一旁不通车的桥上晾晒水稻。何有义被评为2014年“全国种粮大户”,30多年的水稻种植经历让他成为水稻种植专家。2003年,何有义扩大种植面积,当年他承包了30亩土地,如今种植面积扩大到830亩,年收入25万元。
何有义租用的土地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种植管理方便。单种水稻经济效益低,何有义每年冬季种植甜玉米。他介绍,水稻单造产量在800斤/亩,玉米2000斤/亩;正常年份水稻纯利润可达25万元,玉米可达20万元。何有义种植的品种都是通过试种在当地表现较好的,水稻主要有博优系列、特优系列、恒丰优387等,玉米有新美夏珍、美甜3号、金中玉等。
830亩地,单靠人工力量不足,机械化生产才能提高效率。配套农机不足成为何有义面临的难题。由于没有配套农机,何有义只能求助于有农机的种植户或者农机合作社。“忙的时候根本请不到农机,只能请用人工。”何有义说。
雷州靠近海边,当地常常会受到台风侵袭。去年因台风影响,何有义水稻、玉米分布损失13万元、16万元。
“现在最大的难题是晾晒,因为近期雨水较多,好多水稻都还没有晾晒。”何有义说,没有烘干机,天气不好,水稻也不能轻易收割。已经到了7月底,何有义还有300亩水稻没有收割。他也期待政府能给予更高的农机补贴。
黄威龙:创品牌 生产有机稻米
面积:早造2000亩、晚造3000亩
地点:电白区麻岗镇
品种:象牙香占、美香占、竹香红米、黑飞糯等。
特点:无种粮直补,田租每年300元/亩;采用国外标准,开展有机水稻生产,年利润700万元左右。
“机械化、科技化、良种化、优质化、品牌化”,这是湛江水稻种植大户黄威龙的种植理念。2008年,黄威龙只身一人返回家乡茂名电白,创建了茂名市天力大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电白县南巴种养专业合作社,开展有机水稻生产,年利润700万元左右。
机械化方面,黄威龙先后购置各种机具,包括大型农业机械6台(套),其中拖拉机6台、插秧机4台、联合收割机4台、机械化育秧播种机一套、大型植保机械2台、日加工能力达30吨谷物自动烘干设备2套以及2个冷库和真空预冷储存车间。黄威龙种植水稻的翻耕、耙田、播种、插秧、施药、收割、包装全部采用机械化,极大地提高了农事作业效率,同时缓解了农忙时节雇工的困难矛盾,每亩节省成本约150元。
科技化方面,黄威龙请来茂名市水稻专家作技术指导,制定技术规程和田间操作规程,并按专家的建议,实行科学种田,实现稳产的同时保证稻米品质。
良种化和优质化方面,黄威龙调研市场需求,种植粤香占、金农丝苗、合丰占、合美占、广丰香8号、象牙香占、竹香红米、黑飞糯等优质高产抗病良种,种植的产品非常畅销。
2012年,黄威龙注册了“农爵士”商标,用于销售自产有机优质稻米,定位在高端市场。黄威龙说,加上包装和管理,种植有机大米的成本在15-16元/斤,销售价格在38-68元/斤,他将有机稻米分为四个等级,定位高、中、低三个消费人群,供应超市、酒店、公司、家庭等。目前“农爵士”逐渐受到市场认可。
林家如:公司化经营 自建稻米加工厂
面积:6200亩
地点:吴川市吴阳镇
品种:金农丝苗、合美占、桂金丝苗、深优9516
特点:无种粮直补,田租每年300-500元/亩;机械化齐全,一年种植两造水稻,固定工人18人,年收入400万元左右。
从媒体跳转到农业,吴川水稻种植大户林家如华丽转身。2007年,林家如以300-500元/亩租地2000余亩,进行水稻和蔬菜种植,并成立了广东东农实业有限公司,如今公司种植面积扩大到6200亩。
在广州电视台工作时,林家如常与农业种植专家交流,这也让她看到农业发展潜力。回乡从事农业后,林家如听取专家建议,选择金农丝苗、合美占、桂金丝苗和深优9516等品种。林家如说,其水稻平均亩产在800斤左右,高产田可达1400斤/亩。
“目前水稻只有18个,本地工人,水稻每亩田的生产成本可以控制在400元到450元,比一般大户节省成本200—300元。”林家如说,由于种植规模大,林家如用房子作抵押,贷款购置农机。后来通过政府补贴,耕地机、拖拉机、播种机、打药机、收割机、烘干机等农业机器设备也逐渐齐全。
林家如说,水稻每年种植两造,最低收购价1.3元/斤,6000多亩水稻一年的利润可达400万元左右。
在品牌建设方面,东农公司陆续申请了绿色和有机产品认证,注册了“乡下美”和“加利加”商标。林家如投资建设了现代化精米加工生产线。“现在稻谷收购之后,都是以统一价格卖给收购商,有了自己的稻米加工厂,就可以将产品分级,制定不同的价格。”
伍建豪:种植优质常规稻
面积:400亩
地点:台山市大江镇
品种:粮所提供的常规稻种
特点:有种粮直补,田租每年300元/亩;机械化齐全,一年种植两造水稻;3个固定工人,冬种马铃薯和辣椒,年收入40万元左右。
伍建豪起初做农机生意,专门给种植户整理田块、收割水稻。随着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当地越来越多的种植大户出现。一些种植大户也渐渐配备了相应的农机设备,伍建豪的农机租用生意越来越差。“何不自己也承包地来种植?”他打听到当地的田租只有300元/亩,种粮补贴归种地者所有,他便承包了400亩地。
伍建豪介绍,他种植的水稻品种主要是常规稻,收购价格高。他一年种植两造,一亩地产量1300斤左右;每年肥料投入600元/亩,农药200元/亩,机器投入240元/亩,人工100元/亩,种子28元/亩;早造水稻收购价格1.7元/斤,晚造1.9元/斤,一年每亩地的纯利润超过1000元。水稻收割后,他还利用一些土地进行冬种,种植马铃薯和辣椒。
伍建豪机械设备齐全,他陆续配套了打田机、插秧机、收割机、打药机、拖拉机、烘干机等生产设备。“机器设备健全不仅可以节省人工,还可以保证水稻种植的效率,便于统一管理。”农忙季节,伍建豪还会帮组其他大户进行整田、收割等工作,一亩地收取70元费用。
伍建豪介绍,目前镇上的田块几乎都被承包了出去,大部分承包户来自于广西,规模普遍在100亩左右。伍建豪说,在台山基本见不到丟荒的田块,他一直想要扩大种植面积,却很难租到空闲的土地。
罗标建: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
面积:500多亩
地点:廉江市安铺镇
品种:当地农科站推荐品种,“粤苗尖”、汕优和杂优系列。
特点:无种粮直补,田租每年300元/亩;田块整齐度不高,受异常天气影响大;机械化齐全,人工和种植成本略有缩减;一年种植两造,加上农机收益年收入18万元左右。
看着丢荒的土地十分心痛,2002年,开货车多年的罗标建决定回乡种地。虽然是抱着一腔热血,但是第一年种地他就让家乡人看了笑话:罗标建不懂水稻种植,第一年种下去的水稻迟迟不见生长。
罗标建向专家咨询,当年晚造低温和肥水不足导致水稻不生长。后来罗标建进行了排水和施肥,水稻也恢复生长。第一年种植水稻的经历让罗标建意识到,水稻种植并不简单,需要进行科学管理。
“种粮效益实在是太低了!”他算了一笔账:地租每年300元/亩,种粮直补归农户所有一造水稻每亩地人工成本在约300元,农药、肥料、种子成本280元,水稻收购价格1.3元/斤,亩产700斤左右;一年种植两造,500亩水稻也只能赚的13万元。借助于机械,人工成本有所降低,不过现在耕地机和收割机一亩也要100元。
罗标建通过贷款购置了耕地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并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每年农忙时节都会租给大户耕地和收割。罗标建说,现在他购置的机器可耕种面积也只有几千亩,一到农忙季节,他的机器根本不够用;如果能够想办法降低农机贷款利率,他便可以购置更多的机器。
余业飞:85后新农人
面积:1300亩
地点:高要市禄步镇
品种:广8优、深优9516、老一辈留下的常规稻种。
特点:无种粮直补,田租每年230元/亩;机械化齐全,一年种植两造水稻,年收入100万元左右。
2009年,85后余业飞租用了村里的50亩土地,开始种植水稻;经过摸索,2012年起,余业飞开始扩大种植规模,到2015年种植面积达到1300亩。
“如今每年一亩地的人工200元,肥料、农药250元,柴油100元,机械折旧费50元左右。”余业飞说,因为水稻价格稳定,而且不容易出现大面积缺收的情况,现在他一年的纯利润可以达到100万元左右。
高产量、米质好、饭软、香、好吃,这是他挑选品种标准,广8优、深优9516和常规稻是余业飞种植的三个品种,每个品种种植面积400亩左右。
余业飞告诉记者,扩大种植规模还要解决机械化的问题。他先是向家人筹集资金,购买了一批收割机,随后又相续买了收割机4台、大型打田机2台、工农手扶拖拉机8台、烘干机2台、插秧机7台,总价值300多万元。
“大规模种植水稻一定要注意对种子、肥料、病虫害和水稻季节生长的控制。”他说,对于像他一样的普通种植户,发展规模种植一定要从小规模做起,赚了第一桶金周转,再买置机械,然后逐渐扩大。
目前余业飞还只是单纯的销售稻谷,产品附加值较低。“今年年底我打算发展大米加工厂,进行水稻深加工。”余业飞说,因为水稻品质较好,加工成大米,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今年晚造,余业飞还尝试发展有机水稻种植;如果成功,每亩地的经济效益将不低于蔬菜等经济作物。
《农财宝典》记者 刘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