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库存要从症结着手
- 来源:农财宝典种业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库存,种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4 08:08
政府加强管理,企业培育品种
单靠企业自觉意识和自身能力来消化库存不太现实,去库存要从造成高库存的症结入手:政府要加强管理,改革品种审定制度,造就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从市场细分和产品入手,以产品取胜。
近年来,种子市场供过于求已成为常态,“高库存”成为种业市场的代名词,消化库存成为种企当前重点任务。
在高库存压力下,减少制种面积、培育优势品种成为种企去库存的手段。在种业资深人士刘石看来,单靠企业自觉意识和自身能力来消化库存不太现实,去库存要从造成高库存的症结入手:政府要加强管理,改革品种审定制度,造就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从市场细分和产品入手,以产品取胜。
从源头开始
种业的灾难就是从过剩开始的,在一波又一波去库存的压力下,企业背负了沉重的包袱,高居不下的库存让种企举步维艰。
“企业缺乏创新能力,从业人员缺乏对知识产权的尊重意识,行政执法单位知识产权保护的不作为和保护不力,产业对于劣质和廉价产品在数量上无节制的追求等是我国种业结构性根本问题,造成我国种业库存奇高的恶果。”刘石认为。
要解决产业高库存问题,就必须从解决造成高库存问题的症结所在着手。这是种业人达成的共识。
政府改革品种审定制度,加强市场管理,引导企业关注品种;企业细分市场,明确品种定位,不走“降价促销”思路。这是刘石为去库存出的妙方。
“品种审定应该‘宽准入、严管理’。”刘石认为,国家各级审定机构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品种的安全性和抗逆性,一个品种的产量、品质、适应性、独特性等问题应该交由客户选择和市场解决。
在刘石看来,管理部门要规范市场行为,通过各项政策,在鼓励和扶持企业创新能力的同时,严厉打击和坚决取缔套牌侵权的企业。企业和市场都不能过度依赖品种的原始特性,企业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与产品相配套的解决方案以及为客户服务和增值上下功夫。
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中华认为,高库存压力下,品种始终是第一位的,“企业产品要避免同质化,好的产品和好的品质依然可以在市场中取胜。”
这一观点也得到不少行业人士认同:科技含量较高、大田表现较好、具备品牌优势企业的品种可能会更具竞争力。
在西南地区,雅玉玉米系列、川优6203水稻,品种优良在当地颇受欢迎,价格也并未下降。“雅玉”牌玉米种子畅销国内西南七省、市、自治区,已进入黄淮海夏玉米区、东北春玉米区,还走出国门,开始在缅甸、巴基斯坦、印度等东南亚、南亚等地推广种植。
李中华说,营销模式也需改变,企业不光是卖品种,相关的服务必须要跟上。种子从出库到达到种植户手中中间经过了多个环节,企业在品种研发和推广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却获得较低的利润,零售商则不需要过多的成本便可以获得高达60%的利润。
“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企业的利润率是重要一步。”
拓展销售市场
受下游需求和库存形势影响,种业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基本上3-4年一个周期,继2007-2008年经历去库存高峰期后,2013-2014又进入新一轮去库存期,2015年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去库存,成为种企的当务之急。
供大于求,解决高库存的有效措施就是减少供给量,减少制种面积、拓展销售市场成为种企常用方式。
受高库存影响较大的敦煌种业,2014年减少其制种面积,由2013年的13.36万亩减少到10.5万亩,制种面积减少了21.4%。
同样,神农大丰对种子生产进行调整,2014年库存量为2102.19万斤,比上一年减少10.23%。此外,神农大丰努力拓展国内外市场,适时调整营销策略。
荃银高科将“消化库存”作为2015年年度经营目标的一项重要指标,采取减少制种面积、以销定产、发展种植项目、境内销售和出口并举等措施多途径消化库存。拓展海外市场,以控股子公司荃银科技为依托,继续加大对东南亚地区种子市场的开发力度,以及在安哥拉扩大种植技术服务、试种试验技术开发、土地开垦项目等。2014年底,荃银高科库存种子总量较年初下降了15.02%。
丰乐种业为消化库存,抓主导大品种推广,拓展渠道和市场,在做精做细传统市场的基础上,拓展湖南和东南亚杂交水稻种子市场营销网络,谋求进入东北常规水稻种子市场,拓展东北杂交玉米种子市场。
实施精品战略,这是万向德农的方式,通过打造明星品种,彻底摆脱对单一品种郑单958的依赖,消化库存压力,实现差异化销售,根据每个品种历年的市场表现及销售额度,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合理安排下一年产量。
《农财宝典》记者 叶香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