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夏日午后,华南农业大学校园,记者见到80岁高龄的张德华老师,两鬓斑白的他,看上去神采奕奕,爬楼梯也显得十分轻松。就在三天前,张德华老师还在校园的育种基地里查看甜玉米生产情况。
尽管已经过了三十多年,张德华对自己与甜玉米结缘的经历仍记忆犹新。1960年,张德华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当时正值国家支持北大荒建设,他成为十万官兵支援建设北大荒中的一份子,被分配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执教。1977年,张德华调到广西农学院,主攻大甜玉米品质育种。
与甜玉米的结缘是在1978年。经过多年的潜心培育,张德华培育出了优质玉米组合,他想将这个组合投放到生产中。当年,他带着自己多年培育的成果,从南宁坐火车30个多个小时到广州,再搭乘几个小时的汽车,辗转来到深圳光明华侨农场。在这里,他看到了农场了种植来自香港的甜玉米。“这个玉米每条可以买到3元,而普通的玉米几毛钱一斤。”如此高价让他惊讶。
“科研要与市场结合,成果才能转化为财富。”这次经历让张德华感触颇深,他课题聚焦于提高玉米含糖量研究。
从此,张德华多次往返与南宁与深圳,华农大成为其每次到深圳的中转站。1984年,一次偶然的招聘启事,让他成为华农大的一员。
1984年,张德华在广西农学院培育的超甜玉米20问世,抗性好、产量高,事宜华南地区种植;1985年,品质、抗性、产量兼顾的超甜43问世,风靡长江以南地区。至今,张德华培育的穗美9701、华美甜168、华美甜8号、华美糯7号等12个品种通过审定,这些品种开启了甜玉米新时代。超甜20、超甜43、华美甜168等品种对推动广东及我国南方甜玉米科技进步、生产发展和加工等贡献巨大。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推广研究员王子明回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张德华带着他的品种到南宁、深圳、东莞等地进行推广,“有了这些好品种,南方甜玉米产业得以迅速发展。”
张德华甜玉米事业并非局限在华农大,利用其创新的资源材料和技术,张德华惠及河北万全华穗公司、山西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广州穗美公司、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珠海农科中心等单位,这些单位从零起步开展甜、糯玉米育种研究,目前他们已经成为我国甜、糯玉米育种的骨干企业和科研机构。
1996年,张德华退休了,但他的甜玉米事业仍在继续,至今仍未间断甜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研究。
2013年南宁,2014年广州,2015年武汉,在全国鲜食玉米学术研讨会暨南方鲜食玉米大会上,张德华从未缺席,每一年会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2013年,张德华走上讲台,作了题为“如何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甜玉米品种选育方向”的演讲,在讲台上的他慷锵有力,在座观众记忆深刻。
《农财宝典》记者 叶香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