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学做摄影家

  • 来源:汽车导报
  • 关键字:摄影家,汽车,爱好
  • 发布时间:2014-06-24 08:44

  在cosplay音乐鉴赏家、美食家、文学家、汽车爱好者之后,我最近迈入了摄影家的行列。

  长期以来我有一个固有的观念:真正的试车手是不拍照的,拍照是摄影师的工作,拿起相机的试车手肯定不务正业。由于这个偏执的观念,我直到3年前才真正认真面对镜头外的这个世界。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了一部单反数码相机,虽然是最最入门的佳能1000D,但这燃起了装备党的热情。我鬼使神差地去买了一个蔡司的501.4镜头,但其实我根本不知道这两个数字有什么含义,只是因为它不到4000的售价和比佳能原厂镜头高一点点的逼格。

  也就是这个时候,我的人生第一次出现了有利于摄影事业的转机——我有机会和美国国家地理特约摄影师吴忠平大师一起去捷克采访。于是我背着low逼的1000D和mid逼的蔡司镜头开始苦练摄影。捷克是一个充满风情的地方,任何一个街角,随意按下快门都是一张high逼的作品。吴老师面对我这样的摄影白丁也没法传授些高深的摄影真谛,只在看了我的作品之后鼓励说“有感觉要多拍。”得到大师亲自鼓励之后,我好像获得了某种认证,立刻把自己的装备进行了升级,一下步入了徕卡的行列。

  当然,这一切还要保持逼格的高性价比。我开始在某宝买已经停产淘汰的徕卡R系列镜头,虽然有强大的技术和文化背景,但是R系列的辉煌属于上个世纪。最先要面对的困难是所有的R头都是手动的:对焦、调焦、光圈都要靠自己。在一段时间的苦练之后,我直接从Auto党一步进入M党,虽然没有学到什么艺术但基本技术原理算是摸透了。

  很多摄影家会告诉你一个真理:对摄影来说,真正重要的是相机后面的那颗头,而不是相机前面的那颗头。于是我开始钻研摄影艺术,特别是眼睁睁看着一个土鳖兮兮的加文刘老师从麻瓜一跃成为圈内著名的摄影大师后,我发现出好片子其实一点也不难嘛。“焦外一片糊,焦内障碍物,后期加点蓝,处理靠美图”一张普普通通的照片就可以一下成为朋友圈的点赞焦点。

  上个月我砸锅卖铁买了一台徕卡R系的数码机背,这次不计成本地把逼格调高之后才发现摄影是一个无底洞。想要对得起闪闪的可乐标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至于我在用这个机器的时候常常很心虚,因为我不知道拍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够到艺术这个词。

  本期截稿的时候,我战战兢兢地把作品交给美编,他看了以后问为什么照片层次啥的都没有?我怯怯地回答是自己调过了。美编一下就怒了:不会调,捣什么乱!于是我只好把原片都交出来请专业人士处理。

  我常常自诩为一个艺术家,并用艺术家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在摄影的世界里我远远没有入门,用high逼的设备交出low逼的作品是一件特别丢人的事情。但我心里有一团火,可能源于设备的高昂成本,但更多源于不服气。

  你们尽管去笑,我一定会超过加文刘老师的!

  执行主编:李蛮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