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行“四”马
- 来源:汽车导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玛莎拉蒂,Quattroporte,奥尔西,法拉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6-24 15:54
玛莎拉蒂Quattroporte简史
博洛尼亚的玛莎拉蒂兄弟说,“要有Gran Turismo”,于是便有了A6等双门轿跑;后来,尊贵的阿迦汗四世殿下说,“要有四门的”,于是便有了Quattroporte。
玛莎拉蒂自1937年由奥尔西(Orsi)家族接手后,开始了一个光辉的年代,特别在赛车上得到辉煌的成绩。二次大战前,8CTF赢得了著名的美国印第500大赛冠军,战争结束后,恢复生产的玛莎拉蒂推出A6G,也有很好的成绩。至于其代表作,可算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一级方程式赛车250F,竟然持续被厂队和私人车手使用了7个赛季(1954-1960),前后出赛达46场,两次为车手带来世界冠军。这样长期上阵的赛车,堪称方程式赛车中的奇迹,也令玛莎拉蒂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时期声誉日隆。拥有玛莎拉蒂跑车,是当时身份和品位象征。
同属意大利品牌的法拉利主攻高度运动化的跑车,玛莎拉蒂就倾向制造大型、豪华、舒适但又有速度的所谓GT型跑车。其中3500GT为突出之作,拥有足够的车厢空间,也具备良好的性能,是玛莎拉蒂当年有史以来产量最高的车款。
身世非凡
在当时全球最大的单一汽车市场美国,顾客更青睐大车体型和跑车速度兼备的四门高性能车,而当时可供选择的车型其实不多。尽管玛莎拉蒂已具备生产强大的4L级V8发动机的能力,不过对于是否要切入这个看起来欣欣向荣的市场,车厂内部仍犹豫不决。事情的转折点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
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伊斯玛仪派最高精神领袖阿迦汗四世(Aga Khan Ⅳ),向玛莎拉蒂特别定制了一台5000WP。该车由意大利著名设计师皮埃特罗·费鲁瓦(Pietro Frua)负责造型,车身则由独立车身制造商Vignale打造。这台原为专属定制的特别四门大车,后来成为玛莎拉蒂推出新车的蓝本。在决定将之正式量产的时候,车厂赋予它Tipo107的代号。正式推出市场时,则以“Quattroporte”命名,在意大利语中,即为“四门”之意。
在1963年的都灵车展上,Quattroporte正式横空出世,从此,海王叉的族谱中第一次出现了一支四门车辆的血脉。
其实,在意大利以至整个欧洲,小车都是主流,也是普罗大众的交通工具。像Quattroporte这样的大型豪华轿跑车,通常只有大车厂如奔驰,或传统制造豪华车的劳斯莱斯有所供应。像玛莎拉蒂这样的小规模生产、风格独特且速度又能轻易达到200km/h的大车,的确非常少见。高性能四门轿跑车这个新生物种也为汽车制造业带来了新的思维。今天的四门快车比比皆是,但是当年具备这样的技术和能力的车厂并不多。可想而知,当年玛莎拉蒂“早着先鞭”,为汽车界带来了何等的震撼和启发。
时势先锋
上世纪60年代,德国、美国和英国都有鼎鼎大名的车厂,为什么很少想到制造一款如Quattroporte一样的四门快车?其实要制造一台优秀的四门大车并不困难,但由于车身体型庞大,往往代表笨重和操控性不佳。而得益于长期制造跑车和参与赛车,玛莎拉蒂不仅在车架制作和悬挂调校有独到之处,发动机技术也领跑世界。第一代的Quattroporte仅重1750kg,4.1L的V8发动机拥有256hp的功率,因此车子有良好的加速性能,加上意大利的风尚设计和豪华配置外加手工精制,使这款汽车成为豪车界的新星。而且这个级别的车辆销售量不可能很大,但对玛莎拉蒂这样小生产规模的车厂,手工制造正好配合其产能(大车厂往往要考虑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效益)。因此,上世纪60年代,玛莎拉蒂正是在技术、规模、定位和品牌风格上,都具备制造豪华四门高性能轿跑车的最佳条件,由这间车厂作为这类车款的先驱,可说并非偶然。
愚蠢的错误
不过,Quattroporte的发展,随着玛莎拉蒂车厂的转变,走上另一条道路。奥尔西家族把车厂出售予法国雪铁龙,新东家的政策令Quattroporte的第二代陷入了危机。
代号Tipo 107的玛莎拉蒂第一代Quattroporte到1969年终止生产,前后共制造了776台,基于这款车的成功,原本顺理成章由费鲁瓦着手设计第二代,他制造了两台原型车(代号Tipo AM 121),并先后在1971年的巴黎车展及1972年的日内瓦车展登台展出。但这两台车为费鲁瓦的私人作品,一直未进入厂方的生产程序,后来分别卖给了阿迦汗四世和西班牙国王。
从1968年开始控制了玛莎拉蒂的雪铁龙,却对Quattroporte系列有不同看法,他们希望引入雪铁龙本身的技术和个别部件去制作新一代的Quattroporte。结果是利用了东家车型SM的底盘,由博通负责设计车身(实际上的执笔者是马塞罗·甘迪尼),并使用了另一个代号Tipo AM 123。在硬件上,新车和上一代几乎全无关联,引进了雪铁龙的气压悬挂系统、3LV6发动机,最要命的是直接继承SM的前驱布局——仅这一点,新车与玛莎拉蒂的精神传统就已被彻底割裂,前驱四门大轿跑的概念根本不被玛莎拉蒂的传统拥护者接受。尽管开发Tipo AM 123耗资不少,但销情十分惨淡,上市后两年间只得到12台购买订单,连同最初的样车,Tipo AM 123只生产了13台,不幸地成为一款最罕见的玛莎拉蒂量产车。
“四门”时代终降临
De Tomaso接管玛莎拉蒂后,决心重回Quattroporte前置V8大容积发动机、后轮驱动的“正轨”。第三代的Quattroporte由吉奥盖托·乔治亚罗(Giorgetto Giugiaro)负责外形设计,而这款“纯种意大利”的玛莎拉蒂,也成为上世纪80年代后海王叉的代表作。由于80年代后期DeTomaso的经济条件一直困难,所以Quattroporte有超过十年一直没有换代。
上世纪90年代的第四代Quattroporte诞生时,玛莎拉蒂正处于经营低迷时期,为减低成本,新车使用了V6发动机,又以涡轮增压提升输出功率,且新增配合意大利税制的2.0L V6版本,尽力扩大Quattroporte的销售量。
进入2000年的新世纪后,玛莎拉蒂得到曾经是死敌的法拉利大力支持,展开了又一次新生。同时,汽车业界的大环境是高性能四门大型轿跑车的概念已经成熟,Quattroporte们进入落地生花的新历史阶段。不但传统的大车厂推出类似的车款,奔驰、宝马、捷豹也都是热心参与者,后来连保时捷和阿斯顿·马丁这些传统的跑车厂,都陆续推出四门轿跑车款加入战局,Quattroporte的同级对手愈来愈多。幸好得到法拉利的技术支援,玛莎拉蒂汽车的动力同样蒸蒸日上,第五代Quattroporte已有达400hp的功率,来应付新的客观环境。
其实,意大利产制高性能四门大型GT轿跑的想法本身,就是一个经典。而Quattroporte系列伴随玛莎拉蒂车厂度过了风风雨雨的半个世纪,使这个经典得以一直从未间断,也使Quattroporte这个车款名称成为另一个经典。今天已有第六代的Quattroporte,论开发理念,基本上仍然保持第一代的元素,大型车的尺寸、四门、V8发动机、意大利设计、豪华的配置和精致的手工,再加上速度和高性能,经典将会不断延续。
文>林健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