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位高管预测中小饲企 未来三年命运及应对策略分析

  2015年3月21日-22日,广州信豚2015水产科技高层论坛暨十周年庆典在广州香格里拉酒店如期举行,“我们希望借此推动水产行业的发展。”该公司副总经理崔祥东告诉记者,论坛邀请了广东省饲料工业协会会长张国杭、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麦康森、通威股份副总裁王尚文等行业协会、学界与产业界共600多人与会。会议就鱼粉替代、养殖鱼类脂肪肝、大黄鱼营养、加州鲈营养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此次会议上,通威股份副总裁、营销兼技术总监王尚文在其报告《水产饲料中小企业的困境与出路》中提到,新常态下中国饲料行业出现0增长甚至负增长,饲料新规生效,行业的整合加速,短期内大企业抢占份额,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加剧。

  就水产饲料中小企业的困境与出路话题,《农财宝典》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定向推送给水产饲企高管,并最终收集回50份有效问卷,此外,《农财宝典》记者邀请3家饲料企业的配方师分享他们认为比较有价值的专家观点与数据,现将分析及现场专家观点一并呈现,以飨读者。

  未来3—5年,有特色的中小饲料企业将迅速成长

  在“未来3-5年,中小饲料企业的生存状况会如何?“问题上,超过8成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中小企业两极分化严重,有特色的企业将迅速成长,而无特色的饲企无疑将走向灭亡。只有1成左右的人认为中小企业被大企业兼并是最好结局,而认为中小企业大势已去,或者乐观认为未来生存环境会逐渐好转的没有一人。

  据《农财宝典》此前相关报道,有部分饲企高管认为,在饲料行业急速整合的大环境下,大企业有销售市场、人脉上的优势,中小企业不可能跟大企业竞争。但是,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占据的市场不尽相同,中小企业更灵活,可以针对不同区域推陈出新,占领细分市场;中小企业同样也可以做产业链。而大企业在这方面相对较差,因为其所占市场份额大,要处于成本等各方面考虑。

  现阶段说饲料行业洗牌太武断,大象有大象的生存方式,蚂蚁有蚂蚁的活法,并不能说大象一定会把蚂蚁踩死。只要是一个能自律、有长远愿景规划的企业,在中国这个地域广阔、受众不一的农业大国,至少在一定时间段内会有各自精彩活法。但择优淘劣、去伪存真的时代一定会到来。

  细分、区域市场是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突破口

  接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中小企业应该抓住细分行业的利基市场,才是未来发展的突破口,关注区域市场或者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发展也得到一定高的支持率,只有低于1成受访者认为,专做高端饲料产品是出路。

  品牌打造势在必得做好服务稳定性是关键

  有价值的品牌一定会为产品带来增值,但饲料产品有它的特殊性,它是中间产品。品牌打造是否可以给饲企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中小企业又是否有能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呢?

  近半受访者认为中小企业有能力、而且必须打造属于自己的专属品牌,认为品牌可以给饲企带来增值的观点认为,品牌代表的是企业做事的态度、做产品的要求、给客户的信心保证。饲料是生产资料,是要严格换算投入和产出的,所以,质量和品牌是一个整体,质量是内容、品牌是体现。

  同时,超过4成饲企高管表示,品牌确实是产品非常重要的增值渠道,但就饲料来讲,很难从产品价格来体现品牌的价值。他们认为,这个价值需从品牌的社会责任来体现,一方面,当饲料出现问题是能承担相应的责任,另一方面是能为客户带来信心。当然,有了这个社会责任带来的品牌效应,才能带来品牌的增值,也才能带来饲料价格上的差价。

  渠道变革是未来创新关注点

  近4成受访者认为,未来中小企业最有可能的创新将出现在渠道变革上,3成人认为内部组织与管理模式也是未来创新点。

  结果不难预见。早在2011年,《农财宝典》做过调查,绝大部分饲企高管表示,未来饲料企业渠道的发展,势必是企业与经销商共成长,企业该如何更有效平衡与经销商之间的博弈?应该是企业未来更多关心的话题。在下面第6问中,我们可以更清晰看到中小企业未来渠道变革诉求。

  内部组织管理问题,牵涉到的是人才、人力资源的问题,人才是企业立足之根本。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中,共同的目标激励人;待遇吸引人,感情留住人,三者结合。企业要注重激励员工成长,员工成长,企业才能成长。企业文化也对团队建设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增加团队凝聚力,激发团队的创造力,更加顺利推进企业的各项管理措施。

  控制成本从精细化管理着手

  饲料企业要在竞争中生存下来,无疑要加强成本管理。原料、人力、其他细节上节流,还是谋划在产业链上广开财路?

  只有不到2成的受访者认为在原料采购上控制成本有效。大部分人表示,仅仅在原料上去想怎样节约成本,并不是好的思路,节省原料的数量和品质会影响产品的质量。

  同样的饲料生产大国,美国的饲料企业员工的人均产量是10万吨,而在我们国家人均产量只有2000吨,生产效率很低,人工成本很高。逾3成受访者表示,通过机械化,尽管先期投入很高,但是科学的减少劳动力,实现有效控制人力成本,从长期来看生产成本是降低的。

  超过4成的受访者认为,精细化管理才是最有效的控制成本方法,他们认为,在整个生产工艺、配方设计以及管理和销售,都要用心去想怎么优化流程,节约成本。

  受访者认为,广开财路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开源的同时会带来新的成本,低于1成的人表示节流空间不大,认为开源才是根本。

  瞄准大养殖场做直销或是未来中小企业销售渠道方向

  中小饲料企业的渠道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从调查结果来看,饲料企业谋求更多的自主话语权,大部分受访者(四成)认为,瞄准大养殖场做直销是方向。在上面关于中小饲企未来创新的问题上,也是4成左右受访者表示渠道变革是创新关注点,经销商一直是让饲料企业又爱又恨的角色。

  不过,在此前调查中,绝大部分饲企高管表示,虽然养殖的集约化程度会越来越高,但在未来若干年,中国的饲料行业还是离不开经销商。他们认为饲料企业与经销商是利益共同体,当然要一起成长。未来的方向应该是企业、经销商、客户、业务员共同成长,业务员成长了才能有更旺的工作激情、更高技术服务水平投入到工作中为客户服务;客户成长了才有能力科学规范养殖、扩大规模、提高风险抵御能力;经销商成长了才有能力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才能主动认同和传播企业文化和理念、才能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对企业来说,只要前三者成长了,企业就能长久。

  配方师对专家报告的理解

  刘天骥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高级营养师

  1、肉食性鱼类对塘不耐受,淀粉不易消化,要求在10%左右,过高影响影响肝糖代谢。(受挪威Trond Storebakken教授与陈乃松教授的报告启发)。

  2、鱼粉替代问题。基于对鱼粉的深刻认识,鱼粉不仅仅是提供蛋白质、氨基酸、必须氨基酸等物质,更关键是适口性与营养素的平衡。因此,无论是挪威专家对鲑鳟鱼类的研究,还是麦康森院士对大黄鱼的研究,都可以用植物蛋白源来减少鱼粉的用量,关键要解决诱食性与营养素的平衡,消除植物蛋白源抗营养因素等。

  3、豆粕抗营养因子的降解与酶制剂的应用。比如说,挪威Trond Storebakken教授介绍的使用植酸酶前处理,陈乃松教授研究的酶解豆粕(植酸酶+NSP酶)前处理都对我有启发。

  4、杜震宇教授认为,鱼类脂肪肝是哲学问题,引起鱼类脂肪肝的原因很多,有营养问题、环境问题,品种与年龄也有关系。

  吴成福 中山市泰山饲料有限公司配方师

  上海海洋大学陈乃松教授报告中,加州鲈饲料可完全代替冰鲜杂鱼,饲料系数小于1.0;适宜蛋白40%-50%,赖氨酸需求量2.63%-2.8%,蛋氨酸需要量1.22%。蛋氨酸很容易缺乏,不足易引起肝脏变大和非特异性兔疫下降。

  邱仁杰 广东汇海农牧科技集团研究中心副总监

  在挪威生命科学大学Trond Storebakken教授主题报告中,可以看到,水产饲料鱼粉替代方案,使用植物浓缩蛋白、磷虾粉、补充营养剂到养殖海水鱼。豆粕使用量少,避免损伤肠道,部分添加菌粉蛋白能改善鱼类肠道。

  三文鱼饲料中淀粉含量通常<10%,鱼油40%-50%,制粒要求比较高,需要工艺得到改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麦康森在报告中体现了几点比较重要——

  1、大黄鱼稚鱼方面

  肠道酶的分泌会随着鱼体的长大而不断增加。

  3周后,大黄鱼用配合饲料喂养成功率高,23-25天鱼的肠道会比较完善。大黄鱼摄食规律,在黄昏和早晨投喂,育苗期明天投喂8次为佳。

  添加氨基酸、核酸、甜菜碱的诱食效果比较好。

  大黄鱼开口料对脂肪和脂肪酸需求比较高。

  0.3-2.5mm的粒径是稚鱼的开口尺寸。

  2、大黄鱼幼鱼方面

  麦教授从原料到营养做了大量工作,大黄鱼蛋白源的替代需要继续研究,用花生粕、菜粕替代的效果相对好一些。

  3、大黄鱼与食品安全

  目前,乌贼内脏膏镉超标。配合饲料能够替代冰鲜投喂,各个指标接近野生鱼类,而且配合饲料节省成本、环保、氮磷排放少。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陈乃松教授对加州鲈投喂配合饲料做了8年研究,取得较好成果。赖氨酸影响加州鲈的生长率、蛋白质保留率、肌肉赖氨酸组成。可消化赖氨酸水平达到到2.63%-2.80%。蛋氨酸的适合比例1.22%,过量蛋氨酸对生长有害,如果不足对肝脏影响,加州鲈配合饲料的适宜蛋白水平45%-50%,补充必须氨基酸对生长有利。

  当可消化蛋白质水平为46.31%,可消化脂肪为11.5%时,饲料效率可达1.48(饲料系数为0.68)。

  《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杨玲 廖斌 彭日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