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江所生物技术研究室李胜杰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珠江所”)就开始了对加州鲈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学术资料和实践案例。在2011年,选育出中国第一个人工选育改良新品种——加州鲈“优鲈1号”。
当前,加州鲈种质退化的问题相当突出,虽然存在众多企业,但都规模较小,而且行业秩序混乱,基础工作缺失,种质的退化已显著影响到养殖效益。怎样改变加州鲈育种行业的现状?本次特刊专访珠江所生物技术研究室副主任李胜杰进行解读。
“优鲈1号从2005年开始选育”
《农财宝典》:珠江所在国内率先选育出加州鲈的改良品种,当时为什么会考虑做这方面的工作?
李胜杰:广东是加州鲈养殖的集中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上世纪八十年代加州鲈成功引进,就是在珠三角地区。根据2013年渔业统计年鉴,我国加州鲈总产量超过30万吨,广东就有20多万吨。在广东有大量农民从事加州鲈养殖,是当地农业收入的重要来源,提高这一种鱼的养殖科技水平,有着显著的意义。
我们一直有跟踪加州鲈的养殖情况,最近几年养殖户的反映也比较多,种质退化之后,最显著的就是生长速度变慢,其次就是病害抵抗能力下降,不利影响越来越大,基层对良种的需求很迫切。
《农财宝典》:优鲈1号有什么特点?目前的应用和推广情况如何?
李胜杰:众所周知,从事种苗繁育是一个要求系统性很强的工作,但很多种苗场都是直接用商品鱼做亲本,没有质量保障,而且最近几年加州鲈价格比较好,很多个体种苗经营者都是先卖商品鱼,卖到最后一批鱼留起来做亲本,这批鱼却是整口塘里生长速度最慢的,这样一代代积累下来,种苗质量可想而知。
优鲈1号主要采用群体选育的方法,我们根据种质调查,选取了四个不同地方群体作为基础群体进行选育,从2005年开始,到2010年完成。
根据测算,优鲈1号的生长速度比普通加州鲈快17.8%-25.3%,高背短尾的畸形率由5.2%降低到1.1%。目前优鲈1号的推广效果不错,估计覆盖面积能达到现在全国养殖面积的50%左右,而且我们现在还在继续选育,保证各种性状不断优化。
食性选育的新种已选至第三代
《农财宝典》:目前,加州鲈养殖还是以投喂冰鲜杂鱼为主,这种方式带来一系列问题,对此,珠江所在科研方面有哪些关注?
李胜杰:投喂冰鲜杂鱼带来的问题很多,这个都很清楚了,其实养殖户们也想用饲料,只是没有好的产品,希望业界能共同努力来解决。在育种方面,目前我们正在选育更适合吃饲料的良种,而且是在优鲈1号的基础群体上进行选育。
其实这个想法很早就有了,在选育优鲈1号时,我们也碰到和业界一样的情况:幼鱼驯化转料的效果不好,吃料到3两规格左右后,摄食量显著下降,生长速度变慢,最后也是用冰鲜杂鱼完成实验的,所以我们在优鲈1号申报成功以后,很快就开始了食性选育。
《农财宝典》:进行食性选育的大致方法是什么?目前已取得了哪些进展?
李胜杰:选育的基础群体来自优鲈1号,在全程饲料养殖的条件下,挑选生长速度最快个体,以这个为目标进行选育。按照这样的操作,目前已经选到了第三代,和普通加州鲈相比,在全程饲料养殖模式下,生长速度已经有了显著性差异,证明这个方向是可行的。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