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技术专业“两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来源:中文信息
  • 关键字:软件技术,两融合,人才培养
  • 发布时间:2014-12-23 10:20

  摘要:软件技术的创新是保证信息产业技术健康发展的保障。而软件和信息化综合的应用也至关重要,目前,相对发达国家先进的软件技术我国还有很多不足和缺点,想要真正意义上在创新软件技术和应用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就必须进行较大的变革,软件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信息产业智能化,服务化,多功能综合能力处理信息等新技术应用,本文根据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与深圳市三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软件研发相对于软件技术“两融合”进行讨论。

  关键词:软件技术 两融合 人才培养

  一、前言

  目前,我国的软件技术类相关专业和技术人才等到了一定的发展,相对院校对生员的招收人数持续增加,但是,软件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不是十分理想,根据调查了解,其根本原因,我国目前对于软件技术类人才的培养方式和教育模式并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端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不但严重影响软件技术型人才在社会上发展和立足,甚至阻碍了我国软件技术的发展,导致我国软件技术从基础和创新等方面相对落后。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根据实际社会需求进行相适应的人才培养。

  二、“两融合”的实际意义

  “两融合”指产学研融合、做教学融合。要想实现我国软件技术在实际生活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和突破,就必须将“两融合”融入到教学,教研中,结合社会发展对软件人才需要的规格,提出多种化,合理化的培训模式,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将软件企业先进的软件技术和管理实际操作性能的理念引入到校园中,让软件学员在实际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学习理解先进的软件技术,增强沟通,减少软件人才与用人单位之间供求矛盾,“产学融合”的提出和实施,将是为软件企业和软件人才相互之间沟通的一个有力保障和桥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产学融合”的模式是围绕着软件开发和应用,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等方面进行的,这种教育和产业相结合的方式所培养出来的软件技术人才,不但技术能力过硬,而且对于软件市场和岗位有更好的适应性和融合性,符合软件行业的发展需求,加强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相对前期的“产学融合”要按照实际情况,由相关职业学校向定点企业建立实习教研基地。

  建立相对应的管理团体,实行企业内部高级技术人才和学校老师混合型教育团队,逐步完成产学初期建设。相对前期工作稳定后要从学校和企业建立联合培训,互通有无,企业为学校学员提供先进的软件技术,学校向企业提供自身素质高,技术过硬的软件人才,制定定点定向培训和教学的计划,按照岗位需求和分类,加强和强化专业能力和技术培训。逐步将企业学校共同发展的脚步统一,保证双方利益最大化,促进企业和学校更深层次的融合,相互沟通,共同发展,这种新的校企联合的方式能够使共同发展进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最终顺利完成,形成互惠互利,双方共赢的发展前景,学校在与企业合作的同时也要注重相互沟通时信息,技术,培训内容等将其转变为实际的商业化产品和经营理念,企业应该适当的鼓励其创新意思,出资帮助学校将商品化模式的生产线引入学校,实现利益共享的目的。

  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市三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软件研发中心,该公司提供软件项目作为教学、研发等。深圳市“移盟”的人才培养基地、中信部“全国移动互联网创新教育基地”等,就这样的成功例子其中校企如何相互融合,相互提高是重点,从学校融入经济体系到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是以后未来职业教育面对的问题之一。想要解决好实际的问题,就必须坚持企业和学校在改造过程中相互的需求,从长远的合作入手,建立起团队合作新的理念,改善整体管理制度,实施教师和技术双重标准,教室与企业工厂,学员与企业员工,考试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想融合,在管理制度上可以选择建立企业和学校双重人员的管理模式,建立由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学校代表等组成的委员会或者检查团,头筹兼顾整体协调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合理的方式,促进合作发展的新途径。

  三、建立实训基地培养技术人才

  1.实训基地基本情况

  就目前我国的发展形势,为了满足软件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真正实现校企管理,教学,等产业与实训相结合,增强软件技术人才自身整体的文化素养和技术质量水平,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与深圳市三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软件研发中心,共同实现了软件专业和企业共同培养软件技术型人才的任务,从实训基地培训软禁内容到开展相关知识的理论研究和探讨,并根据实际成果进行了评估,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与高深圳市三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后,将软件技术开发作为重点,并且在职技能移动应用开发大赛中获得三等奖,蓝桥怀:国赛三等奖、省赛一等奖、三等奖、省团体赛三等奖。

  2.注重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

  注重软件技术发展的同时,也要相应的注重人才的培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自身条件素质过硬的全能性实用性的软件技术人才,从实训基地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调研,共同解决学生就业的问题。实训基地的建立是对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体现了“产学融合”最好的体现,新的培养模式研究,逐步增强对于校企合作的稳定性,努力寻求一条更加合理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软件技术型人才自身素质的同时,还要有效促进学校老师,企业管理人员等综合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角色转换的能力,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同时也要熟悉企业对软件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在未来软件的发展过程中,资源的整合信息化合理化已经逐步趋于完善,其相对应产业技术的创新也日益扩展,学校学生在掌握一定相关软件技术的同时还要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方式,才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合理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校必须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相对冗杂的计算机软件体系被动学习的模式并不能将全部知识和内容很好的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内容,而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其中,教师的职责是以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对待学生要因材施教,并加以正确的引导是高校和企业共同管理的责任和义务,现代计算机软件的教学研发中,主要针对学生自主能力,创新意识和积极进取等方面的提升,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我国现代化要求的软件技术新型人才。

  4.职业高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相结合

  社会实践和事业单位共同合作。为学生的学习,培训,教研等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与与深圳市三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产教融合、产学融合、学研融合、教研融合、产教研融合、产学研一体化融合。成功建立了校内实训室、校内软件研发中心、校外实训基地,从教学条件上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空间,经过不懈努力,通自主研发和实际运用。总结出了质量工程系统、顶岗实习管理系和统移动外勤系统等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的新型管理模式,同时也成功开发了众多网站。企业和学校“双融合”是今后软件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经济需求的不断增加,在软件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商业化,整体化等不同形态表现,使网络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而软件技术人员的培养成为了重要的核心内容,校企融合,是高职教育发展保障软件技术人才适应社会的保障。双方共同建立合理科学的管理教育模式是开展互动教育的关键。这样才能满足从地方经济到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林景基.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8(13):156~158.

  [2]皮晓虹.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国科技信息,2008(14).

  [3]宁波教科网.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2003,12,23.

  [4]蔡金龙.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考试周刊,2011(02).

  [5]王慧敏.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2).

  周程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