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识字教学“四要”

  • 来源:中文信息
  • 关键字:方法,规律,思路,能力
  • 发布时间:2014-12-23 12:55

  摘要: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如何在小学阶段科学有效地做好低年级小学生的识字教学工作,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中识字呢?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个人认为,低年级识字教学要做好“四要”。

  关键词:方法 规律 思路 能力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如何在小学阶段科学有效地做好低年级小学生的识字教学工作,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中识字呢?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个人认为,低年级识字教学要做好“四要”:

  一、要区别生字难易,摈弃平均用力

  识字教学和其他教学一样,在内容上要把握好主与次、难与易的问题。其中“主”与“难”便是要捕捉的主要矛盾。教学中,坚持从学生和生字的具体实际出发,分清生字的音、形、义和主次难易,区别对待,摈弃平均用力,便会事半功倍,低耗高效。主要从两个方面强化突破:

  1.把握生字音、形、义的各自重点,摈弃平均用力如第三册“识字一”有9个要求“学会”的字﹝霜、棉、稻、梁、柿、丰、桂、菊、飘﹞,备课时首先要明确音、形、义各自的难易。从音上看“霜”既是翘舌音,又是舌根音,“柿”是翘舌音,易于方言“sì”混淆,“丰”习惯读作“fōng”,诸如此类翘舌与不翘舌,舌根音还是舌前音、普通话与方言的相异音往往是捕捉的重点,教学时则需突出强调,其它读音学生借助拼音便不难掌握。“霜、飘”等字笔画虽多,但都有明显部件或熟字组成,教学中就须分主次,区别对待。本课的字义,除“丰收”须结合图像和农村生活实际启发引导感悟外,其它字学生将其符号﹙字形﹚与具体“图像”﹙一个字所反映或代表着的生活中那个事物、景象、形象﹚联系上便可,无需一一讲解。

  2.把握生字音、形、义三者中的难点,摈弃平均用力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在认知过程中,音、形、义虽三重编码同时起作用,但音、形、义三者并非同样程度的被大脑吸收、记忆。脑科学和相似论研究成果表明:教师识字教学的任务仅仅在于把儿童已经会说的语音、已经理解了的语义、已经认识了的图像再配上符号﹙字形﹚。儿童对文字所指的事物不是一无所知,一般6岁前的儿童已经知道一千多个与文字对应的事物。由此可见,难点是字形。务必重视将字形置于应有重要位置,要求“学会”的字一定要加强字形教学。努力克服教学中音、形、义三者不分主次,平均用力的弊端。

  二、要强化“主人”意识,培养识字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一年级下册指出“注重引导发现,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乐学、会学,使学生不断产生成就感。”教学实践表明,只要学生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识字教学就会事半功倍。那么怎样让低年级学生树立主动识字的愿望呢?

  1.积极引导发现、总结识字的方法过程如教学“识字一”几个生字字形时,教师不要越俎代庖,将所教生字逐一过堂,用单一方法进行字形分析、指导,可以让学生凭借已有知识、经验,自主选择方法、过程进行自学、讨论、交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则结合学生自学交流,有机通过“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形的呢?”“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忆的呢?”“请你讲讲学习的过程好吗?”“你觉得哪个字容易写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等问题引导学生交流学习、记忆方法、过程。这样既能让大家分享识字的乐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促进口头语言,提高记忆、自学能力。

  2.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识字的方法规律事物总有一定的规律,识字教学也一样,就识记字形方法来说,就有“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分解法”、“组合法”、“联想法”、“儿歌法”等等。这些都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有机渗透,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运用。

  三、要拓宽方法思路,活化识字教学

  1.在课堂教学中拓宽方法思路在这一方面,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创作和积累好的方法,同时需加强以下几方面:一是加强直观形象教学。汉字的一大特点是以象形字为基础创造的,而象形字总是与人们日常生活中事物相似,学生又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发展阶段,直观形象教学既是儿童容易接受,又能激发兴趣,有助于发展形象思维,开发大脑潜能。因此教学中,要努力克服简单的、成人化的过多追求理性的字义讲解、机械地反复抄写等应试教育方法,坚持尽可能通过语音、体态、实物、模型、挂图及幻灯、录像、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

  2.在识字活动上走开放之路《语文新课程标准》一年级下册指出:“教科书里贯穿着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在课外阅读中主动识字的思想。并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方便学生的学。”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多认字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思维,识字得法更能使儿童越学越聪明。詹姆斯.康奈尔、理查德.瑞安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教师给予学生更多自己做决定或自主控制学习进程的机会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大大提高。因此,我们的教学不仅仅只是局限在课文中的几个字,而应拓宽识字的空间,在识字活动上走开放之路。教师要积极引导儿童在课外阅读,各种学习和一些识字活动,如“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参观动物园”、“闯迷宫”、“商品包装展览会”等中随机识字外,还可以让儿童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是课堂,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做识字的有心人,随处随时去识字,把识字教学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让生活成为识字的舞台。这样做大大提高教材中的生字的呈现机率,从而巩固教材中的生字,并在不经意间扩大了孩子的识字量。

  四、要把好“有机发展”,重视育人功能

  汉字音、形、义三重编码,在发展思维、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潜能等方法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要更好地改进和优化识字教学。还必须通过有机渗透思想情感因素和审美、爱美教育,有机进行观察、分析、思维、和语言训练,有机培养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以充分发挥汉字本身和识字教学的应有育人功能,使学生受到多层次的、多方面的、综合的、长效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

  [2]《儿童心理学》瓦龙著

  作者 门凤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