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洋登陆新三板,未来发展面临两大挑战
- 来源:农财宝典水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利洋,新三板,上市,添加剂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13 09:47
从行业角度看,利洋可算当前国内同类企业中,发展现状和前景的最优者之一。在未来,如果能够充分发掘渠道资源的潜力、更有效配置资源、在多元化领域良性扩张,特别是利用目前的渠道优势发展饲料业务,其营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都有惊人的想象空间。
就在2015年即将到来的前夕,从利洋水产微信公众号传来消息:广州利洋水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洋”)在新三板上市成功,公司名称:利洋水产,股票代码:831793。
作为水产行业著名的企业,利洋的上市无疑在这个新旧交替之际,为行业增添了一则热议的话题。回顾利洋一路走来的历程,清晰的印记中,透露出一个脚踏实地的技术型企业对未来的决心。
从2002年到2011年,利洋的总部从厦门搬迁至广州,从2012年开始,利洋以“生态培育”为特点的虾苗开始进入市场,2014年9月,利洋获得混合型饲料添加剂、单一饲料生产许可。有行业人士评价,利洋是一家特色相当鲜明的企业,凭借其强有力的技术优势,在混乱无序的动保市场,闯出一片天地,上市成功之后,无疑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助力。
从动保产品到种苗,再到饲料及添加剂,利洋未来确立多元化发展的目标显而易见,同时可以看到,拓展更多的业务空间,也是势在必行之举。
据《广州利洋水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转让说明书》显示:2013年公司营业总收入105821214.95元,净利润为6558192.06元。而其2013年度,全国各地区销售毛利率显示,平均为41.91%;2013年利洋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为18659343.39元和17294605.24元,这两项成本共占营业总成本的约36.7%。
由此可见,利洋用于维持渠道和网络的成本甚高,这样的利润组成,显然不是最优的盈利模式。利洋着力拓展多元化业务范围的动因显而易见,只有通过多元化经营,将利洋在全国的渠道优势发挥到最大,才能有效提高利润率。
《转让说明书》中,利洋对目前的经营模式定义为:“公司主要通过渠道分销的方式进行产品销售,目前共拥有遍布全国各主要养殖区域的经销商200余家。公司与经过遴选的经销商签订销售合同,通过合同约定实现了全国统一定价,对绝大部分经销商实行统一店面、品牌专卖,对公司的品牌推广起重要作用。”
这与业内普遍认为,利洋以连锁直营模式享誉水产行业,存在一定差异。但据了解,利洋通过派驻技术支持、系统产品及企业文化建设等手段,对经销商形成了较强的控制力。但从长远看,如果公司要有更大的发展,在资本市场获得更高的估值,则要对渠道有更强的掌控能力,在经销商财务管理、人员配置、股权结构方面,都要有更强化的安排。多元化业务的开拓、经销商渠道关系的处理,是对利洋未来发展最大的挑战,也是最大的机遇。
从行业角度看,利洋可算当前国内同类企业中,发展现状和前景的最优者之一。在未来,如果能够充分发掘渠道资源的潜力、更有效配置资源、在多元化领域良性扩张,特别是利用目前的渠道优势发展饲料业务,其营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都有惊人的想象空间。有理由相信在获得上市的资金助力之后,利洋将走上行业领跑的快车道。
《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孙岁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