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走形,是推广365模式的最大阻力

  • 来源:农财宝典水产版
  • 关键字:365模式,通威股份,饲料,动保产品
  • 发布时间:2015-01-13 12:03

  ——通威股份副总裁、市场营销总监兼技术总监王尚文

  365模式的是如何诞生的,在这三年的推广时间里遇到哪些困难?《农财宝典》记者专访了通威股份副总裁、市场营销总监兼技术总监王尚文,探寻365模式的前世今生。

  《农财宝典》:当初为什么会有创立365模式的构想?

  王尚文:一年有365天,365暗合大自然发展规律。这个看似随意的名字其实酝酿了很长的过程。在养殖的产业链中有鱼种、有饲料、水环境、动保产品等等,最终都是围绕的话题都是怎么养鱼,大家都意识到养殖的过程是很重要,但同时它又很薄弱,而且变化大,差异大。过去我们认为养殖效益的差异是由于天气和养殖环境的差异造成的。但是同时也能够发现在同一个地区,同一个区域,养殖效益有很好的,也有很差的,养殖赚钱的我们曾经归纳于他们的技术好。

  问题就在于为什么好的技术,很多养殖户没有学到,养殖技术的差距还那么大?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养殖是一门科学,目前养殖技术的传承还是以经验,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为主。这样的状态下,养殖技术不利于借鉴,传播,学习。于是我们就想对养殖技术进行提炼,提炼出一套简洁的,利于传播的,便于检验和执行的模式

  在这样的思路下,我加了两个要求,第一,名字一定要有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容易上口,利于记忆、传播。第二,这个模式要科学的又是傻瓜的。就像照相的理论一样,专业的相机既要调光圈、焦距,又要调快门,普通消费者难以掌握这样的技术,但是现在的卡片机或者手机,只有按快门就可拍照,这样才适合大众需求。“傻瓜”的背后并不傻,是科技支撑便利操作。高启平院长她首先想到365这三个数字是。一年有365天,符合大自然的发展规律,结合到我们的技术内容,发现它很切合。

  《农财宝典》:365模式背后依靠那些技术力量支撑,能够让365模式每年会有提升,变得更有生命力?

  王尚文:在2012年正式提炼总结出通威365模式后,经过2013、2014年的推广,尤其2014年在全国东、西、南、北、中的养殖户身边建立31个养殖示范点,累计的超过6万数据,为了保障数据的精确度,我们都是买美国哈希公司的在线监测设备的。第三届中国(广东)草鱼产业论坛上我们分享的数据都是上万个大数据整合分析得来的。当然目前的数据对我们来说还不能说大数据,对于一般的养殖户可能这是足够的,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还需要继续收集积累,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356模式的作用。

  365模式里面还有很多技术是全新的,比如说微孔增氧技术,尽管这项技术5年前就已经有华南地区的养殖户使用,但是5年前的使用方法和如今我们推广的使用方法完全不是一回事,当时的使用就是简单地把打气原理用在鱼塘里面,认为微孔增氧效率更高,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使用区域不一样,效果也有差别。两年前,我们提出微孔增氧技术应该用在投饵区,那今天我们认为用在投饵区还不够,通过对池塘投饵区溶氧检测发现:投饵区和非投饵区溶氧在早上9点至晚上21:00期间,溶氧差距较大,说明该期间鱼群在投饵区聚集和活动时间较多,该区域溶解氧高低很大程度决定鱼的生长速度和饵料系数,因此投饵区增氧至关重要。通过一系列数据对比表明,“12+5”有更好的效果。

  365模式通过这样的推广来看,确实能够起到养殖全过程的可控。目前,天气不好鱼病也容易暴发,一下大雨,又不能喂鱼,但是365模式除了台风不能抵抗,其他的状况下都能进行调节,就在很大程度上变得可控,同时它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很大的贡献,比如说我们的底排污技术包括原塘的原位处理和排出来的处理,通过这两个结合,可以让鱼塘做到零污染,提高水产品的品质。

  未来,365模式会更加丰富多彩,在365模式的框架下,不同区域养殖户会有小创新,适应自身的养殖。

  《农财宝典》:要获得市场的认可,仅仅有好的模式是不够的,还得有可行的市场推广方案,前期受到哪些阻力,通威是如何突破这些阻力的?

  王尚文:365模式虽然好,但毕前期竟需要投入资金,比如微孔增氧每口池塘需要6000元左右,底排污每口塘需要5000元-15000元,加上水车、增氧机,一口池塘最少也得投入一万多元,根据我们测算,当年基本就能赚回来。即使这样,养殖户还是在观望的过程,毕竟要先投入才能有收益。经过2014年的推广,我们发现愿意尝试的养殖户比我们想象要多。

  推广过程中,我们最担心推广技术的走形。第一,有养殖户觉得365模式不够好,自己再改进,他还没完全理解养殖365模式,结果改错了。有一个养殖户,看到底排污技术排出来的水都是黑的、臭的。他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每天都去排污。我们建议3天一次,每次3分钟,他每天一次,每次10分钟。结果排污太频繁,导致鱼塘水都肥不起来了,反而达不到效果。

  第二,购买设备之后不舍得用。我们曾经遇到一个例子,养殖户花了6000元买了微孔增氧,养殖场的老板也认可“12+5”的模式,养殖场的工人也答应了落实操作。但是到了晚上9点,养殖工人就把增氧机关了。“这个鱼又没浮头,又没死亡,开那么久增氧机干什么,我是帮老板在省钱。”这个现象反映出养殖户是很朴实的,他在不了解这个技术的真谛下,好心办了坏事。

  为了给养殖户灌输科学的养殖理念,我们通过技术交流会,派发宣传资料,让科学的模式成为他们每天潜意识中的操作规程。但是要改变传统习惯的难度是很大的,2014年我们举办了上千上的技术推广会议,但还不能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365模式推广第三年、第四年,面临更多的的养殖户后,推广的难度和挑战会更大,但无论如何,我们仍然会按照我们计划来推广365模式,我们已经有应对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

  《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彭日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