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华始终坚持做差异化产品”
- 来源:农财宝典水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澳华集团,水产饲料,王平川,品牌效应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13 09:55
——澳华集团董事长王平川
在当前的水产饲料界,“澳华”这个名字备受关注,在最近几年普遍低迷的大环境中,澳华集团(以下简称澳华)却凭借自身的努力脱颖而出,以黑马的姿态实现了膨化鱼料、虾料的快速增长,而今在行业中,澳华成为了众多企业关注或学习的样本。
“我们最大的责任还是做出好的产品,澳华始终在向优秀者学习。”这是在采访澳华集团董事长王平川的时候,他不断强调的一句话。在他看来,虽然业界对澳华有种种评价,但并不重要,最关键还是广大农户是否得到了好的产品,而几年的实践证明,澳华采取的策略是成功的,在未来,全体澳华人还将坚定地走下去。
“膨化料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农财宝典》:近几年来,澳华在业界备受关注,在你看来,澳华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王平川:最近几年,确实有不少同行在关注澳华,也有很多朋友给出了很好的建议,对此我表示非常感谢。其实我们还不敢说有多强的优势,之所以取得了一些成绩,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找准行业现存问题的症结所在、长期的坚持和努力。
现在很多人都说难做,个人认为无非是两个因素,一是销量难以上升;二是利润率日渐微薄。这两个因素都来源于不盈利,养殖难盈利,相关的环节就都难盈利,特别对于饲料这种规模化工业生产的企业,一旦销量保证不了,就会衍生出一系列问题。
所以,我们瞄准的方向就是帮助养殖环节盈利,鱼虾价格波动,这种全局性的变化谁也左右不了,所以对于农户来说,怎样盈利,其实就是怎样降低成本。大家都知道,我们开发的“安康”系列产品和草鱼、罗非鱼饲料,能够提高吸收率、提高生长速度,同时配套合理的养殖模式,能够增强动物免疫力,改善水环境,全面降低病害等养殖成本,这是已经得到市场认可的。我们选择走这样的差异化路线,是赢得自己空间的重要保证。
《农财宝典》:有人说,澳华的优势在于精细和专业化,但如果产量继续做大,可能会难以保证这种特色,对此你怎么看?
王平川:这个说法我不认同。首先从整个行业格局来看,澳华在水产方面以膨化料为主,膨化料必然是未来的方向,这个已经不需要讨论了,那么我们看现在水产饲料市场,虽然做膨化料的企业很多,但总体比例并不高;如果放大到全国来看,我看最多10%左右,所以现在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从企业内部看,做好一个产品,并不是那么简单,除了设备、配方、原料等等,还需要结合考虑自身的发展水平、市场环境、未来发展定位等因素。澳华也是如此,不是说买了好的原料,有好的配方,产品就能够赢得市场。我们能做好目前的工厂、市场,证明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机制,那么按照成熟的模式走下去,该调整的及时调整,要坚持的毫不动摇,有什么理由不行呢?
“发展应同时注重数量和质量”
《农财宝典》:澳华目前的优势,并不是不可复制的,目前市场上同类型的产品也不断出现,特别是不少中小企业,更是以澳华为模板来制定发展策略,你认为澳华将来怎样保持竞争力?
王平川:一直以来,澳华都是开放的,我们在不断学习更优秀的同行,也非常欢迎相互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新的思维。
说到这个模仿和复制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差异化。在我看来,差异化就是满足客户还未被满足的需求,以及客户不断出现的新需求。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有不同的历程,有各自的发展定位和逻辑,如果仅仅是照搬模仿,我认为并不可取。模仿他人,首先成本会更高,而且定价不会比别人高,结果反而没有差异化了,每个企业还是应该根据自身的特色来制定发展规划。
至于未来保持竞争力,这个也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水产八字要诀,其实每一方面都可以发掘价值,现在已经看到的东西,有时未必是最好的。对于将来,澳华的方向是没问题的,重点是不断创新,从创新中寻找自己的空间,例如我们的虾安康,目前已经发展到第五、第六代了,而且还在一直研发,包括吸收转化率、生长性、动物免疫力等等,我们一直在不断追求更优化的产品性能。
《农财宝典》:目前有不少大型企业涉足产业链,也有很多种营销模式产生,对此你怎么看?你认为这些适合澳华吗?
王平川:产业链是一个好想法,有很多的好处,是很有价值的发展方向,对于业界涉足产业链的企业,我了解不多,不便评价。就澳华本身,至少在现阶段,还没有这样的考虑。
具体的原因,刚才有提到一点,我们认为市场还有较大的空间可以发展。更重要的是,我们觉得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当前,我们的想法是,在已经具备一定销量的基础上,把产品细分、市场细分做好,着力提升人才队伍的各方面素养,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产品性能。
市场就是这样,有些东西别人做的很好,但拿过来未必就适合自己,反而有可能打乱了原有的节奏。搬别人的东西,必须要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或者降低足够多的成本,总之产生的效益要能够抵消转变所付出的代价,否则没有任何意义,或许未来有一天,澳华积聚了足够的力量,会考虑产业链的事情,但目前还不行。
《农财宝典》:最近几年,饲料业似乎比较浮躁,从职业经理人到基层员工,跳槽频繁,对此现象你怎么看?
王平川:这种现象在我看来很正常,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饲料行业发展不好,行业遇到瓶颈了,从业人员自然会出现异动。具体到一个企业也是这样,每个企业都不敢说完美,都有自己的问题,当业绩在高速增长的时候,问题可能被掩盖了,一旦受到阻碍,很多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对于员工来说,跳槽的原因一般是待遇问题、未来发展空间问题,当然也可能有人际关系等其他因素,总的来说前面两个是主要原因。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管理层要寻求和员工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相契合,我们要做什么,要通过什么样的步骤来实现,在未来和现在,员工能得到什么,这些都是管理者需要去考虑的问题。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发展不应只体现在销量的数字上,当销售增长幅度受阻的时候,可以考虑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变。在目前的社会中,中产阶层是人数最多的,他们的成长会衍生出很多小众化的产品市场,就说水产养殖,市场对鱼虾品质的需求是没有限制的,或许说还有很多价值没有被纳入商业闭环中,这些都是可以探索的空间,企业有了空间,人员躁动的现象就会得到很大缓解。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感受,期待与同行朋友进行更多的交流。
“澳华并非野蛮生长”
《农财宝典》:行业中有一些说法,澳华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有些野蛮生长的意味,你是怎么看近几年来澳华的发展的?
王平川:澳华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比较快,给人这样的感觉并不奇怪,但绝非野蛮生长。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综合来看。评判一个企业的发展策略,应该看定位是否合理,方法是否得当,未来的方向是不是正确,相关的配套措施是否完善,只要满足以上几点,我认为就是健康的、良性的。澳华的产品是得到市场认可的,我们立足差异化市场,以产品创新为动力,对于将来,我们有自己的主张和设想,相信在未来会赢得更多客户的认可。
大家都知道,澳华早年以畜禽料为主,水产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现在澳华的水产料则占了很大的比例,对于我们来说,实现这样大的改变,基本等于重新起步,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为了满足一定的基础销量,在人才招揽、发展经销商和农户方面有一些力度较大的举措,其实也很正常,放在早几年更是屡见不鲜。
《农财宝典》:就你个人来说,可否总结一下今年,你觉得满意吗?在未来几年,你有什么规划或者想法?或者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王平川:就我个人来说,我自己的评价“一般般”,做了一点工作,但还要不断改进。关于企业将来,我们的想法比较多,在市场营销方面,要加强统筹,有选择、有放弃、有规划,未来的营销,单靠产品好,或者靠业务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意识地聚焦市场,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还有就是我刚才提到的,人员能力要提升,不断完善机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让更多有意向的优秀人才走上合适的岗位。
不足的方面有两个,我们的产品虽然初步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但品牌效应还不够强,宣传方面也有待加大;相对水产板块,猪料的发展相对欠缺,应该大力提升起来。
《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孙岁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