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病害高发期 鱼价高峰出鱼保收益

  海大华南二区技术服务经理杨云新

  《农财宝典》:能否简单介绍一下草鱼罗非鱼“1+1”模式?它是一个方向性的思路,还是一个已经成型,直接可以套用的模式?

  杨云新:海大华南二区总结推广的草鱼罗非“1+1”模式,简单说就是上半年养殖过冬罗非(3-4两规格过冬),下半年养殖草鱼。即8月左右,投放7-8朝规格罗非鱼苗,过冬时标粗到3-4两规格,次年7月干塘起捕罗非鱼;罗非鱼清塘后,8月投放2两左右规格草鱼,一直养到次年元旦至清明期间上市。这种模式下,罗非鱼能够避开链球菌病,草鱼减少“老三病”,可以降低养殖风险,且出鱼时间都是相对高价期,养户能获得更好的效益。

  华南二区技术服务部已经将草鱼罗非鱼“1+1”模式总结成团队专业版本和客户版本,各个区域模式会根据当地养殖特点略有调整,客户可以直接套用。

  《农财宝典》:这模式的主养鱼,虽然都是大宗淡水鱼品种,但养殖户转换过程中会不会有困难?

  杨云新:草鱼罗非鱼“1+1”模式主要推广区域是草鱼罗非混养地区,如惠州潼湖沥林、增城、东莞、博罗,养户现有的养殖技术即可操作。我们建议,罗非鱼养殖密度1500尾/亩左右,而草鱼则700-1000尾/亩,如果技术条件和池塘条件较好,也可以适当提高密度。如果没有标粗塘,下半年罗非朝苗可和草鱼混养,但卖草鱼要有吊网,不然会刮伤罗非感染水霉病。适当的密度能保证鱼上市时间,同时能降低病害风险。虽然密度降低,但通过调整出鱼时间,养殖户效益一样能获得好收益。

  从降低养殖风险、提升效益来看,部分罗非精养地区养户也很需要“1+1”模式,但养户对草鱼养殖可能比较陌生,模式里面草鱼的放养密度就需要降低一些。

  《农财宝典》:草鱼罗非鱼“1+1”模式,是不是针对某些区域或者养殖条件?海大有没有针对其它养殖区域或者条件,设计养殖模式?

  杨云新:草鱼罗非鱼“1+1”模式的核心要素就是要避开罗非链球菌病,模式的其他操作都是围绕这个来做,草鱼、罗非混养和罗非精养区域都可以采用这个模式。在华南二区团队推动下,目前草鱼、罗非混养的区域,有20%左右的养户在采用草鱼罗非鱼“1+1”模式或类似的模式,数据清晰的客户有60多个。

  华南二区已经总结并在市场推广的模式有:草鱼罗非鱼“1+1”模式(推广区域:潼湖沥林、增城、东莞西、番北),草鱼轮捕轮放模式(推广区域:番禺、东莞东),高效益单批草鱼养殖模式(推广区域:番禺、惠城、韶关、河源)。

  《农财宝典》:海大决定推广一种养殖,是否已经经过一系列理论及实践验证?

  杨云新:我们总结的养殖模式,原始数据完全来源于市场。像草鱼罗非鱼“1+1”模式,我们就分析了60份以上的养户养殖数据,这样总结的模式才有科学性和普适性。模式成型后再找30个客户进行养殖验证,修正一些模式数据和完善操作关键点。

  《农财宝典》:草鱼罗非鱼“1+1”模式,操作过程中的关键点有哪些方面?

  杨云新:完整的养殖模式包括硬件设施、放养规划、饲料选择与投喂技术、起捕规划、月度管理技术方案等。草鱼罗非鱼“1+1”模式有两点很关键:罗非过冬规格(主要由放养规划决定)和投喂技术。罗非过冬规格偏小,避不开链球菌病,规格偏大,罗非过冬风险上升;饲料要选择优质高档饲料,如海大豆粕型饲料,投喂率也要达到模式的要求,罗非、草鱼才能在预定的时间出鱼,达到避开罗非链球菌病、鱼价高、效益高的目的。

  《农财宝典》:推广养殖模式,是不是也是海大服务营销的要求?推广养殖模式能具体能为养殖户带来哪些帮助?

  杨云新:养殖模式优化推广是海大技术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养殖模式推广主要是在现有的模式上进行优化升级,模式优化的方向往往是降低养殖风险、提升主养鱼或套养鱼产量、提升亩效益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