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业绩强势回归 转型的密码在哪里?
- 来源:农财宝典水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海大,业绩,转型,上市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13 09:52
——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在所有上市饲企中,海大集团的表现可谓十分抢眼。
上市公司公报中,海大集团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17%,净利润5.39亿,同比增长53%。前三季度的利润已比2013全年的3.4亿元多出2亿左右,毛利率达10.5%。从数据反映出,海大集团俨然回到2011年前高速发展的轨道上。
对于一家遭遇行业寒冬、人员变动,去年业绩平平承受巨大舆论压力的年轻企业来说,海大集团能够摆脱近两年的发展颓势,实属不易。
正如没人会料到海大集团在气势如虹的发展中遭遇低迷,2014年海大的业绩强势回归同样令人意外。这背后的转型密码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发展出现瓶颈
海大集团毫无疑问是近10年来中国水产行业发展最迅猛的饲料企业。海大的扩张,被称之为“复制式扩张”,即产品复制和区域复制。
海大集团发家于水产预混料。2006年,将成熟的水产饲料业务快速复制到鸡鸭料。2010年,海大集团又将水产饲料业务模式复制到猪料。在区域上,从湖北、广东等根据地扩张至全国乃至越南,将当地建厂、培育直接面对农户的销售人员等市场开发模式直接复制。在此种模式之下,海大的扩张速度足以令人吃惊,2006-2011年,海大集团产能复合增速分别为39%、36%,2011年末产能570万吨,而2014年产能超过1000万吨。海大饲料的年销量也由2006年的六十多万吨增长至2013年的479万吨。
正如有分析所言,海大集团复制式扩张的本质在于成本控制力。行业整体上行时,产能扩张自然不是坏事。2009年以来,海大集团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一直在加速增长。真正的风险在2012年下半年暴发。2012年三季度开始,海大集团业绩出现刹车。其前三季度收入增速16%,比2011年同期下滑40%。
问题全面暴发是2013年。这一年,高管出走、基层业务员流失、服务营销遭遇瓶颈等等,高速发展的海大第一次面临来自内部管理的巨大挑战。2013年海大的核心业务水产料更是出现上市以来的首次下滑。
高速发展究竟带来什么问题
世上没有完美的企业,任何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因为发展本身,伴随出现各种问题。伟大企业的成功之处在于,能够及时调整,突破瓶颈,使生产关系总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海大所面对的恰是高速发展所积累的系列问题。
海大飞速扩张,人员规模、产品销量、客户数量等等快速增加,在业绩不断飘红的同时,相关的配套管理系统并未做到及时跟进。在内部人员管理、客户服务方面,大企业病逐渐显现。2011年,为提高产销效率,合理利用资源,海大集团大刀阔斧推出产销分离变革,但由于现有管理体制与变革不相适应,产销对接上问题重重,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
海大的飞速发展,与其管理扁平化有极大关系,各分子公司拥有极大权力,并且鼓励合理的内部竞争机制。在打江山抢市场的时代,这种权力下沉的策略对于激发分子公司活力效果十分显著。但伴随着规模扩大,则面临着集权与分权的两难。一方面,要保证“复制性扩张”的可持续性,必须分权;但要加强内部的管理,提高整体对外竞争的效率,保证高速发展下的稳定性,则必须集权。如果没有统一的企业文化增强内部的凝聚力,则会出现“山头主义”,利益之争造成内耗,甚至出现局部市场整体坍塌的危险。
服务营销在2013年也面临瓶颈。2011年前,当行业不做服务时,海大在做,所以产生相对优势;但当行业都开始做服务时,海大服务没有做到及时升级,没能给养殖户持续提升价值,在客户端的差异消失了,养殖户对海大的粘性也逐渐减弱。而更加关键是海大海量的业务团队遭遇发展通道问题。
种种问题最终的表现就是,与前些年高速相比,内部管理的效率开始降低,业绩疲软,团队的战斗力和稳定性下降。
调整的核心是什么
海大集团面临的是,在一个平均利润不高的行业,即便有着足够的成本优势,递减的扩张边际效应无法避免。任何企业都会面临问题,而判定一个企业是否优秀的最重要标准之一,是其对于问题的自我诊断和修复能力。
可喜的是,海大高层看到了这些问题,并于2012年开始进行一系列调整,先后成立华南大区、华中大区、华东大区、虾料事业部等,今年又将华南大区变为华南一区、华南二区、华南三区,虾料事业部合并为虾特事业部。
除了理顺管理结构,海大也下决心调整服务营销策略。海大之前出现的问题,压力并非来自外在的竞争或市场环境,核心在于内部管理,高速的发展需要高效、统一的内部管理机制相匹配。正出于这一考虑,海大开始把重心由纯外部的“服务营销”体系打造转向对内部技术、采购、内控几大核心环节的提升上,加上SAP推行,内控在流程上加强管理,加强衔接,节约了不必要的费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服务营销体系的调整和布局。
第一,强化专业平台。服务工具(即各类产品)必须是行业领先的产品。饲料必须是最优性价比的;苗种必须有优势,没有优势的品种决不推向市场;海联科产品必须尽快升级。
第二,下决心开始打造一支专业的服务营销团队。2014年开始,海大在团队上投入很大资源,集团人力资源部门重新研究设计服务营销团队的薪酬机制,立志打造一支精英团队。
海大一系列调整都以服务营销布局。2014年海大董事长薛华要求服务营销要成为海大人的信仰,并指出在当前服务营销系统不成熟的背景下,用饲料的质量为种苗及动保赢得完善的时间。
经过一系列调整,海大逐渐回到昔日快速发展的轨迹,用不斐业绩对外界质疑给予强有力的回复。尤其是2014年,十年磨一剑的百容草鱼苗终于取得实质性突破,成功为海大的服务营销战略保驾护航,这是海大多年坚守的回报。
海大构建的产业链商业模式,需要服务营销打通任督二脉。尽管仍存在不少问题,但以服务营销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海大集团综合实力毋容置疑。企业的成长过程也是自我否定的过程,发展、扩张在带来收益、赞誉的同时,更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难题。企业能够走多远,关键看其能否敏锐地发现自身的不足,并敢于反思,拿出烈士断腕的变革勇气。在2014年中国水产业风云榜评选中,海大集团摘得“年度企业”桂冠,是对这一年骄人业绩的赞誉,但更是对“自我否定、自我变革”勇气的嘉奖。
《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苏若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