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需要梦工场

  新农人以自己的亲身实践证明,除了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工厂化,农业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助新一代的农业追梦人圆梦,首先需要打造梦工场,它是一个政府、企业与民间力量多方参与打造的创业生态系统。

  忽如一夜春风来,新农人群体正在向时代舞台大步走来。他们出现在报刊网站、社交媒体,出现在朋友圈,他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集结,切磋、交流,他们以前所未有的进取心,线上线下熟练的营销技巧,改变着旧有观念中的农人印象。这些农业新鲜人,其中包括跨界的商业老手,甚至不乏名字如雷贯耳的商界巨擎。正因如此,有人跟风看势止不住惊呼:下一个财富机会,必然是农业无疑!

  在此不妨回顾一下,半个世纪以来人力及资金流向农村的轨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70年代工农兵大学生按照分配原则“哪里来哪里去”,由于处于计划经济时代,那个年代的下乡青年都算不上是自主创业者。80年代改革开放,港澳台胞回乡创办乡镇企业,也有的办农场;90年代民营涉农企业处于创业阶段,有一批如今已经成为上市公司;新世纪的头十年出现了一波农民工返乡潮,一批外出多年的人带着积蓄回乡重新务农,有的成为种养大户;进入第二个十年,电商及移动互联爆发式发展,新农人逐渐出现,其群体特点也日渐明显。

  一个新字,说明新农人是与以往不同的农人。

  从时代背景看,城镇化加速,土地流转加快,新农人是随着互联网全面普及,踏着电商大潮的节奏而走向农村、从事农业的人。从群体特质看,以青壮年为主,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而创业者本身阅历不同,但或多或少是具有乡土情怀的人,虽然他们中间很多人是不折不扣的城市人。从经营模式看,他们横跨城乡之间,经营休闲农业,生产新奇特农产品,选择与城市中高端市场最接近,目前看来相对窄众的市场。新农人新农业是泥土气息与现代商业的混搭,符合都市人向往田园,追求健康食品的需求。

  社会对新农人的重视,一方面表达了人们对改善环境,提高食品质量、生活质量的期待。另一方面,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品种,新的营销手法,能够起到一种示范甚至引领的作用,新农人以自己的亲身实践证明,除了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工厂化,农业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让农业在更高的层面上回归,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目前各路新农人梦工场已经运作多时,一批明星版本绽放光芒,有老年励志版的“褚橙”,有年轻帅气版的F4组合,有资本版的联想佳沃蓝莓,要么有经历,要么有背景,要么有共鸣,但有一点是共通的,他们都有故事,这些元素拉近了农产品乃至其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

  新农人是新一代的职业农民,他们的出现不仅在于提供更多的优质食品,还带着改变三农现状的使命感,因此公益责任也成为新农人的另一个标签。目前政府、企业乃至社会公众,对新农人群体均表现出积极态度,可谓天时地利。

  显然,新农人事业要像农作物一样根植生长结出硕果,需要合适的土壤环境气候条件,还需要施肥培土管理。因此,顺势而为助新一代的农业追梦人圆梦,前提是需要打造梦工场。它是一个政府、企业与民间力量多方参与构建的创业生态系统,一个为创业者提供支持、服务、交流的平台,在土地流转,金融支持,项目孵化方面提供具体服务,让新农人尽情发挥才干,实现自我,回报社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