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葡萄:独家档期 9个月不下市

  云南葡萄档案

  露浓压架葡萄熟,日嫩登场罢亚香。葡萄又名“草龙珠”,有活血、开胃之功效。

  云南从50年代开始种植葡萄,到80年代中期种植面积和区域在逐步扩大,至2000年大面积开始发展,每年增加的面积在5000亩以上。数据统计,2003年,云南葡萄栽培总面积为8万亩,总产量为4.3吨,以昆明和红河州较集中。2013年,云南省葡萄种植达到45万亩,总产量超过60万吨,主要分布在大理宾川,红河建水、弥勒、蒙自,楚雄元谋等地。

  目前云南葡萄8成以上直接鲜食,主要品种包括红提、夏黑、维多利亚、克瑞森、无核白鸡心、巨玫瑰、红光无核等。

  12月底的云南,气候温暖如春。走在宾川县的小镇上,马路两旁,村舍前后,到处都是葡萄园。地里,一条条健壮的枝条在风中摇曳,它们在等待春天的到来,它们在等待发芽、结果。

  云南独特的气候条件为葡萄生长提供了最好的“土壤”,近几年,云南葡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农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早上市占先机

  上市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是云南葡萄的最大优势。而在物以稀为贵的价值铁律下,云南葡萄价格自然不菲。

  “尤其是4-6月上市的,收购价至少都是10-20元/斤。”鹤庆县高科园葡萄种植有限公司在当地有1600亩的葡萄种植基地,总经理李晓通介绍,每年从6月底开始,云南的葡萄大量上市,价格基本都能稳定在4-5元/斤。而对于后熟(中秋前后)的葡萄价格,李晓通则表示每年都会有差别,2013年葡萄后期价格出现了小幅上涨,价格5-6元/斤,去年则至只有1-2元/斤。“一方面在于整个经济环境,另一方面就是全国各地产区的集中上市。”

  云南四季温差小、无霜期长、加上充足的光热条件,为葡萄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宾川、建水等地3-6月的葡萄成熟上市,更是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驻点科技人员张永辉研究认为,目前云南省葡萄产业已从单纯的露地栽培发展到露地栽培与设施栽培(促早栽培和避雨栽培)等多种形式并存。而促早栽培主要集中在金沙江和红河流域的干热河谷区,通过采用石灰氮或单氰胺等药剂,打破葡萄休眠,使得这些区域的葡萄在3~6月份上市,产生了较好的生产效益。

  “现在的云南就12月到次年2月没有葡萄了。”谈起云南的葡萄产业,宾川县宏源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社长铁余斌颇为自豪,“这就是云南的高原特色。”

  小产业大收益

  正是由于云南葡萄的独特优势,近几年云南葡萄产业取得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03年,云南葡萄栽培总面积仅为8万亩,而发展到现在,云南葡萄种植已达到45万亩,总产量超过60万吨,产值超过百亿。

  “小产业、大效益,这是对云南葡萄产业最合适的描述。”铁余斌总结,云南鲜食葡萄种植管理较好的平均亩产在2-3吨,高的可达到4吨以上,一般的在1-2吨左右。销售价格较好的可达到10-20元/斤,一般的在6-10元/斤。亩产效益毛收入都在2-3万元,发展潜力非常大。

  宾川县农业局农技站高级农艺师王程也算了一笔账:一亩立架葡萄,第一年平均投入6500~8500元,第二年投入7000~11000元,当年收益30000元。第二年后,均为稳定收益,平均每亩销售1.5万-3万元,最好可达6万元。“不论是精品果、标准果,还是优质果、统果,只要能种得出,就能销得走。”蓬勃发展的云南葡萄产业不仅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还吸引了浙江、江苏、上海、广东等省市的企业、客商到云南各地租赁土地,成百上千亩地种植葡萄。他们带来的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加快了云南葡萄产业技术的革新及观念的转变。

  浙商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照长6年来一直苦心研究葡萄的种植技术。他告诉记者,我们不种好看的葡萄,我们要种的是好吃、安全、生态、有营养的葡萄。

  深加工有待开拓

  尽管当前云南葡萄产业呈现的是一片欣欣向荣,但是正如“福之祸所伏,祸之福所依”,在当地众多葡萄专业人士看来,云南葡萄产业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宾川的葡萄9成都是鲜食,深加工还极其缺乏。”宾川县农业局种植业股股长熊杨苏直言,尽管当地的鲜食葡萄暂不愁销路,但是随着葡萄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未来必定也会面临销售问题。在熊杨苏看来,为了更好的发展葡萄产业,必须要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开发深加工。据了解,目前宾川已经开始引入大型深加工企业,“预计今年1月开始生产,主要以香槟、葡萄酒等为主。”

  不仅开始建立和引进深加工企业,宾川的葡萄种植户也开始调整种植结构,“那边300亩还在开发中,计划全部种植酿酒的葡萄。”看着那轰隆作响的推土机,铁余斌满是憧憬。

  宾川是云南最大的葡萄产区,该县的葡萄现状也折射出了整个云南的葡萄产业。据了解,目前云南葡萄8成以上都是鲜食,深加工企业和深加工产品都还较少。

  除了深加工方面,目前云南葡萄品种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张永辉表示,云南省鲜食葡萄生产中,中晚熟的红提占八成以上,而早熟的夏黑等品种占比还较小。存在早熟品种结构单一,品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独特的气候优势。

  此外,目前云南葡萄主要以散户种植为主,产业化程度还不高,缺乏专业技术合作社家庭农场、生产大户等新型农业结构单元。

  《农财宝典》记者 高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