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芒果要规模化升级,差异化种植

  专访元江县热带水果产业发展协会会长陈保雄

  作为元江县的优秀传统产业,芒果曾在国内鲜果市场占领先机,但因产业调整过程过慢而逐渐边缘化。通过近十年来的品种改良、精细管理等措施,元江芒果逐步回到主流市场。

  记者专访了元江县热带水果产业发展协会(下称“水果协会”)会长陈保雄,借以了解整个元江县乃至云南省芒果产业发展的印记与趋势。

  盛名在外,产业仍需规模发展

  经过50多年的推广种植,截至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元江县芒果种植面积达11.39万亩。这在陈保雄看来,产业只是初步形成,规模仍然不够大。

  “在元江,从来没有出现过芒果滞销的情况,这里的芒果供不应求。”陈保雄介绍,元江拥有着热区资源优势、区域优势、产业特色优势,借以政府部门规划引领、土地流转、基础设施配套、资金扶持、政策倾斜等方式,荒山、荒坡地具备大力开发芒果种植的潜力。

  “上世纪80-90年代,元江芒果以独特品质赢得市场,掌握着价格的主动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陈保雄讲到,那时候是元江芒果最辉煌的时期。

  目前,元江拥有早熟、中熟、晚熟等130多个芒果品种,为良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但在陈保雄看来,种质资源的丰富是一把双刃剑:科研型品种过多,本地特色、区域特色的优良品种少,很多品种成了“杂芒”,反而没有推广开来。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长期以来本地人习惯食用三年芒,反倒真正商品性好的品种得不到推广。

  元江的芒果第一批次的鲜果在5月初即可上市,但主要成熟期集中在6至7月份,介于海南之后、广西之前。由于气温较高,储藏困难,如果不能及时出售将严重影响其经济价值。从2008年开始,元江县在建立优质芒果种苗圃的同时,引进、推广和培植早熟和晚熟品种。“差异化种植有利于调剂芒果的均衡上市时间,避免集中上市带来的不利后果。”陈保雄认为,元江的发展重点应放在早熟品种上,但可以根据海拔升高,芒果成熟期越晚的特点,早中晚熟品种搭配种植。

  实施品牌战略,培育龙头企业

  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其它地区芒果产业的兴起冲击着元江芒果的“势力范围”。

  “打响品牌是元江芒果发展的长久之计。”陈保雄指出,目前已经成功注册地理证明商标,可以顺势打造云南省乃至中国的高原生态芒果品牌--元江金芒果。发展以绿色、有机栽培为主的优质、早熟、生态芒果,充分借助一年一度芒果文化节的平台,宣传推介云南芒果的知名度,为连接芒果产业的市场流通牵线搭桥。

  陈保雄认为,从目前产业的现状来看,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可以把土地和农户整合起来,带来的是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可以提高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

  陈保雄介绍,元江芒果标准化生产程度低,多为农户零星种植,有的果园粗放管理,处于“结多少,收多少”的状况,缺乏规范的栽培技术和措施。部分果农在果实5、6成熟时候即采摘外运,到达目的地后严重影响了芒果的商品性,损害了元江芒果的形象。

  “品种改良,制定标准化种植生产管理规范是当务之急。”陈保雄讲到,实施品种矮化处理、高枝嫁接处理、果实套袋、采后商品化处理等集成技术,提高元江芒果的种植水平和品质。

  《农财宝典》记者 杨吉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