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叶:茶马古道上腾飞的绿色传奇
- 来源:农财宝典农场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茶产业,古树茶,外来资本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3-01 14:50
云南茶叶档案
2005年以来,通过加速市场营销,云南普洱茶的市场需求加大,促进了茶叶生产发展,农业产值迅速增长的同时,工业加工附加值大幅增加。2005年,全省茶园面积297万亩,发展到2013年,云南省全省茶园面积达到602万亩,毛茶总产量30.98万吨,均居全国第二,开采面积510万亩,茶叶综合产值300.75亿元,其中毛茶产值84.59亿元,成品茶产值124.58亿元。茶农来自茶产业人均收入达1840元。
云南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中,有15个州市110多个县市区产茶,主要集中在文山、红河、临沧、思茅、版纳、保山、德宏、大理等州市。茶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南部高原山区,多数分布于1000-2100米的高海拔地带。云南省的主流茶叶品种:有性系:勐海大叶茶、勐库大叶茶、凤庆大叶茶;无性系:云抗10号、云抗14号、紫娟。茶树生长旺盛,采摘期长,从3月初到10月底,一年9个月都有芽叶可采。
云雾深山出好茶,作为普洱茶和滇红的原产地,云南拥有众多高海拔的山区,一年里多半时间云雾缭绕,冬无酷暑,夏无严寒,适宜茶树特别是大叶种茶树的生长。历史悠久的茶马古道从这里起源,从植茶用茶历史发端,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而今马帮驼铃声不再,当年伟大时期的身影依稀还能从遗留下来的古茶树里追寻,新的历史也将从这里开始。
云茶里的三分天下
近10多年来,全国茶园面积迅猛扩增,从2000年1635万亩左右,增至2013年6425万亩左右。云南省茶叶面积一直稳居全国第一,直到2013年,云南省以8万亩之差第一次失去老大的交椅,被贵州省赶超。
云南省种植茶叶品种主要为大叶种茶,在滇东北少部分地区有极少量中小叶种茶。1938年以前,大叶种茶只用来制作普洱茶,云南茶的历史就是普洱茶的历史。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西双版州试验站站长汪云刚研究员介绍,1938年-1939年间,滇红之父冯绍裘先生筹建云南茶叶公司和顺宁实验茶场(今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采用大叶种茶创制出“滇红”,改变了云南单一生产普洱茶的局面。
滇红问世以后,受到国际市场齐加赞赏,认为外形内质都好,可与印、斯媲美。自此,滇红与普洱相互角逐,争当云南省茶叶王国的宠儿。汪云刚站长介绍,20世纪90年代末,云南省绿茶生产工艺的突飞猛进,使得大叶种茶也能做成优质绿茶,从而获得茶商与茶农青睐。到此,云南茶叶王国的三位主角悉数登场,形成了普洱茶、滇红、滇绿三分天下的格局。
20世纪末,政府放开茶叶市场,不再统一收购,外来资本纷纷进入云南,打破以前单一按茶叶外形等级收购茶叶的惯例,把茶叶口感引入评定指标中。从而使得古树茶、大树茶、小树茶、台地茶的价格逐渐拉开层次。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办公室副主任唐一春介绍,此时普洱茶热开始兴起,茶农纷纷转做普洱茶,导致红、绿茶生产严重受创,产品结构一度要回到单一普洱茶的时代。直到2008年,普洱茶市场进入低谷,促使产品结构重新回归到三足鼎立的格局上来。
如今,普洱茶、红茶二大茶类产量占云南省成品茶总产量的70%。基本形成普洱茶区主产绿茶、临沧茶区主产红茶、西双版纳茶区主产普洱茶的局面。
古树茶热度不减
云南境内特定区域,澜沧江两岸的丘陵地带孕育了风味独特的大叶种茶,晒青后的大叶种茶经过特殊的发酵工艺,才能蜕变为普洱茶。独特的发酵工艺为普洱茶平添神秘感,特定地域独产的特质让普洱茶傲视群茶。
然而众多的噱头给普洱茶带来声誉的同时,也给它带来难以忘却的阵痛。
2007年5月,普洱茶价格攀到高峰,忽然没有预兆的猛跌,顿时成了茶商手上的烫手山芋。时间回到2005年,马帮声势浩荡大进京,再现茶马古道景象,普洱茶声誉鹊起。往前推5年,云南境内出现大批收茶人悄悄收购老茶,紧接着众多老牌普洱茶企业被收购兼并,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勐海茶厂,易武山、景迈山两座古茶山相继沦陷。没人知道此时低贱的老茶会在5年后的拍卖会上披上文化的外衣而身价万倍,更没人知道它们在7年后会名声大噪,却又突然跌入谷底。
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外来资本的炒作。外来资本首先控制几乎所有流通老茶以及老茶源头,紧接着大量宣传把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概念炒热,让“喝熟茶,品老茶,藏生茶”的理念深入人心,普洱茶顺理成章地由消费品演化为收藏品。炒作方通过自买自卖,迅速抬高老茶价格,进而带动新茶价格。高昂的价格成了普洱茶身份、文化的象征,吸引大量不知虚实的散户和茶商带着资本盲目跟进。炒作方有序出货造成的市场饥饿感让普洱茶价格持续上涨,很快存货出完,迅速卷走资金撤离,留下泡沫泛滥的繁荣市场。没了资金的支持导致普洱茶难以流通,顿时普洱茶价格暴跌,大量散户和茶商的资金被套牢。
2014年底,老班章村来年春茶干毛茶预售价格达到5200-5600元/公斤。“易武为后,班章为王。”茶王老班章不但香气霸气为众茶之冠,价格也为古树茶之最,是古树茶的价格风向标。随着近几年的行情回暖,古树茶价格重回高位,2007年的躁动似乎已经远去。
茶叶行内人士表示,古树茶资源稀少,且原生态生长,品质较高,价格达到目前的水平也比较合理,但需要市场慢慢适应。
零投入,高回报
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是普洱茶的主产区之一,县内普洱茶品种资源丰富,尤其古树茶园面积占比高,生产的普洱茶“白毫悦目,汤色浓艳,香气馥郁,滋味醇厚”。西双版纳农业局茶叶产业科李静介绍,2014年勐海县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50万亩,茶园面积位于全国县级第一。毛茶产量2.5万吨,全部加工成普洱茶,茶产值达到6.7亿元。
勐宋是著名的新六大茶山之一,坐落在勐海县内。勐宋乡保塘村的王志华在勐宋山上有10多亩古树茶园,王志华透露,茶园每亩全年可采30-40公斤干毛茶,平均价格卖600-700元/公斤,这么算下来,一年仅茶叶的收入可达18万-28万。同时,这几乎是全部的收益,王志华告诉记者,除了每年采茶的时候需要人工帮忙,古树茶园基本不用去管理,投入的经济成本基本为零。
王志华介绍,97年以前茶叶由国家统一收购,按分级标准,勐宋古树茶只能评到5-6级,价格为10几元一斤。因价格不高,且古树茶产量低,古树茶很少开采。后来政府放开茶叶市场,古树茶的价格上升,他们才开始开采古树茶。同时,他们也沿袭了之前粗放的茶园管理模式,古树茶园得以保存原生态的面貌和有机质的品质。
去年12月份,王志华用古树茶籽育了1万多株苗,今年12月份新移栽,主要套种在古树茶之间。“这些树苗管理得好,五年就可以采叶。”王志华看着生机盎然的茶树苗,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而相隔数十公里之外的布朗山同样是新六大茶山之一,有普洱茶王之称的老班章就在这座山上。李开华是老班章的前任村长,他介绍,1987年茶地分产到户的时候,他家分到40多亩古茶树园,当时古树茶价格不到9元/公斤,经济来源主要是养殖业,人均年收入400元。现在,古树茶的价格涨了近一千倍,茶园成了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可达数十万。
老班章茶卖得贵的原因不在于人为管理得好,而是古树茶与生态环境经过数百年的充分适应,而且能保证古树茶叶的原生态。目前全县无公害茶园面积39.53万亩,有机茶园面积1.03万亩。
产业小品牌大
普洱茶产业是云南省的传统产业,在2014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中,普洱茶以品牌价值49.41亿元排名第三,上升势头明显。但由于加工企业多、规模小,茶叶生产多数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造成茶叶质量参差不齐,茶产业发展不足。以西双版纳州为例,QS认证企业343家,初制所937家,而年产值过千万元以上企业12家,资产过亿元企业3家。与福建、浙江等省份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农财宝典》记者 徐灿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