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进华:总在逆境中突破
- 来源:农财宝典农场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创新,产业,工程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3-01 10:01
2001年,刚刚大学毕业的高进华,在父亲高文班的坚定要求下,接过华丰化肥有限公司(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的重担,出任总经理。那一年,华丰化肥有限公司年销售额不到2亿元。
十来年间,高进华的远见力和决策力展现得淋漓尽致。高进华掌舵下的史丹利高歌奋进,仰取俯拾,率先攻克国内高塔复合肥技术,研发出最高含量54%新型复合肥,确立了复合肥领域的领先地位。成绩说明一切,史丹利201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利润4.72亿元,同比增长17.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3亿元,同比增长23.25%。
创新立标杆
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和管理创新一直都是史丹利不断发展的推动力。高进华举手投足之间都有令行业为之侧目的魅力。上任第三年,高进华决定挑战高塔复合肥生产技术,当时,肥料行业内鲜有人认为他能成功。高塔复合肥技术壁垒高,核心技术一直被外企掌控。
高进华坚持自己的判断,排除阻难,批准8000万元资金用以攻关高塔熔融造粒技术,紧扣企业赖以发展的创新脉搏,终于在一年后攻关成功,造出中国第一条高塔复合肥生产线。
与强者同行,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强。高进华在技术创新上积极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先后与上海化工研究院、清华大学化工系中心、美国普渡大学农学院等签约。强大的科技创新力成为高进华在管理上雷厉风行的支撑,也让史丹利不断创新技术,为行业树立起标杆。
布局大农业
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不久,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史丹利”)发布公告称,拟出资人民币5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史丹利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史丹利正式涉足农业种植全产业链。
布局大农业,是高进华蓄势已久的又一次爆发。高进华很早就思考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他认为未来农业是大农业时代,未来种植业必将是产业链的种植,而农资行业如果只是经营化肥、农药或者种子,可能很难生存下去。高进华透露,未来与农药、种子或粮食收购加工等企业都有合作的可能和空间,史丹利已经做好了发展大农业的准备。
2008年,在肥料行业困境重重时,高进华却胸有成竹,让史丹利实现逆势猛进。这一年,史丹利在吉林的80万吨高塔复合肥项目投产,广西贵港复合肥项目、平原地区复合肥项目也开建。这一年,高进华适时转变经营模式,推出“良种配良肥”理念。他突破局限于行业的研发、产销观念,获得袁隆平院士认可,最终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战略签约合作;同年又顺势与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成战略合作,订制研发杂交水稻高产专用肥、玉米高产专用肥和小麦高产专用肥。
坚定复合肥
随着2014年5月,史丹利宁陵公司生产线顺利投产,史丹利年生产能力达到520万吨,其中高塔复合肥160万吨左右,为全国最大的高塔复合肥生产基地。同年7月,史丹利又投资3.1亿元新建丰城100万吨/年新型复合肥项目。
史丹利在产能上实行“布局全国”战略以来,先后在山东、吉林、广西、河南、湖北、江西建立十大生产基地。这背后,是史丹利对复合肥行业的信心。
物流是制约肥料行业发展的关键。高进华透露,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加快“布局全国”战略,重点在东北、四川、新疆等地进行考察,以做进一步的谋划。
高进华反复强调,复合肥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在这里,成功是必然的。
《农财宝典》记者 徐灿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