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之都:鲜切花产量超荷兰 全球每人一支有余

  小档案

  云南素有“植物王国”之美誉,在众多万物生灵中,“云花”被认为是最具云南特色的代表。这些象征浪漫情怀的奇花异草,有的姿态优美,有的柔和流畅,有的艳丽多娇,有的缤纷芳香。

  云南省的鲜切花产业在全国一枝独秀,2013年云南省鲜切花种植面积为17.1万亩,产量80.5亿支,鲜切花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70%,出口涵盖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46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乃至世界的花卉之都。

  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降水充沛、干湿分明的气候优势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成就了云南省花卉产业的蓬勃发展。云南野生花卉资源有2000多种,其中“山茶、杜鹃、兰花、百合、报春、龙胆、绿绒蒿、木兰”等八大名花争奇斗艳,尤以山茶最为知名,素有“云南山茶甲天下”的美誉。在众多花卉中,云南省鲜切花以传统品种为主,玫瑰、康乃馨、百合和非洲菊四大鲜切花占全省鲜切花总面积的80%以上,被誉为鲜切花的“四大花旦”。

  云南省的鲜切花产业在全国一枝独秀,2013年云南省鲜切花种植面积为17.1万亩,产量80.5亿支,鲜切花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70%,出口涵盖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46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乃至世界的花卉之都。

  “云南花卉的优势不仅体现在鲜切花,还包括特色花卉、观赏苗木、花卉种业、加工花卉等大类,”云南花卉产业联合会副秘书长陆继亮认为云南花卉行业可以用“多产品齐头并进,多产业融合共赢”来形容,在产品上,鲜切花除了“四大花旦”外,越来越多的新品种被市场接受,如莲花等;在产业上,除了鲜切花,小作物盆栽、特色花卉、食用鲜花等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云南鲜切花看昆明

  在云南省16个州都种植有鲜切花,传统老产区主要集中昆明、玉溪等地。近20年来,云南鲜切花种植面积年均增幅超过20%。受昆明新城建设进程加快、滇池退耕还湖政策实施以及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鲜切花产地逐渐向嵩明、寻甸、石林、宜良等昆明周边地区及红河、曲靖等县市转移。

  云南不仅是鲜切花种植大省,还是全球赫赫有名的鲜花交易中心。种植产业日趋分散,但是交易中心更加集中。目前云南省80%以上的鲜切花在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场进行交易,在全国80多个大中城市中占据约70%的市场份额。借助“斗南”花卉这一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牌效应和市场优势,昆明市斗南镇已成为中国花卉市场的“风向标”和花卉价格的“晴雨表”。这里每天都在上演鲜切花的斗艳传奇,每一个人都在讲述和鲜切花密不可分的故事。

  云南斗南花卉产业集团文化总监毛海鹏透露,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场连续十几年交易量、交易额、现金量、人流量和出口额居全国第一。每天上万人次入场交易,2013年交易量52.1亿枝,交易额37.5亿元。日现金流量1000万元左右,旺季达2000万元。围绕斗南花卉市场,云集了上千家花卉企业、6000多位花卉经纪人。

  迎难而上前景趋好

  2012年底,中央改进作风“八项规定”出台,要求精简会议不摆放花草,国内花卉高端需求减少,云南花卉产业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2013年,云南很多地区花卉种植户和销售企业业绩都出现了大幅度下滑,部分企业花卉销量下滑幅度达到了50%以上,多家企业难以维持,“前‘八项规定’压缩鲜花消费市场,后有最冷二月使得云南14万亩受冻成灾,双重寒冰下,预计2014年将有30%的企业面临洗牌”,昆明花卉行业商会会长赵宏发直言,随着中央反奢侈浪费的深入,花卉产业过去依赖大型会议的模式难以为继,所幸家庭消费鲜花略有提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日常家庭鲜切花的需求量逐年扩大”,毛海鹏说,近年来鲜切花的总体市场价格呈逐年波动上涨趋势,每年的三八节、七夕节、国庆节、春节前后、西方情人节是鲜切花的重要销售时段,价格一般较高。“往年20元/束(20只)的玫瑰价格在20-30元不等,但2014年情人节时候,价格高达60-80元/束,同比翻番。”昆明花卉行业商会秘书长谢耀荣介绍,仅春节和情人节前后企业所销售的鲜切花占全年总销量的30%左右。

  云南花卉产业联合会副秘书长陆继亮表示,近20年来,云南鲜切花扩种明显,种植面积年均增幅20%以上。自2001年起,四大鲜切花种植面积年均增幅超过50%。近几年,昆明鲜切花生产老区的花农外出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户均生产面积20亩以上,还带动周边农户加入鲜切花生产队伍。云南省20多万户花农,花卉生产总收入88亿元,较2012年增长12.8%。对于未来鲜切花的行情,业内人士一致看好。陆继亮认为行情总体趋好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地租、劳动力、种苗等生产成本上涨;二是市场需求量增大。

  《农财宝典》记者 黄帼蓉 赵飘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