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利润来自五种资源独占

  商业利润的来源是定价权,抵消商业利润的市场竞争,所以从公司的诞生起就是不断地维护自身的垄断地位,然后与市场竞争不断抗争。那对于农业来说,又如何呢?

  从短期来看,农业破局在营销端,但从长期来看,最终决胜在供应链,因为只有掌握供应链才能有独特的资源独占,有足够高的竞争门槛。

  一家农业企业,想要基业长青,必须做到五种独占。(本文的“独占”意思是相对垄断,垄断程度越高,差异性越大,定价权越强。)

  第一,品种资源独占。

  品种几乎是农产品最重要的差异化因素,这也是为什么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公司就是做种业的。品种的科技含量最高,投入大,难复制,门槛高,就连国内最大的几家种业公司也更愿意跟国外公司合作,直接拿人家的研究成果。

  特别是对水果行业而言,品种差异直接导致产品体验。因此,与一些靠谱的科研机构合作,能够运作一两个有品种优势的产品,并且相对控制种苗,这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常备无患。后期开拓出市场,企业还能赚取一部分种苗利润。

  堂主相当看好,既有种苗优势,又有市场开拓能力的企业,未来形成种苗和品牌两头控制,中间生产外包但监控生产标准的产业链格局,还是很有看头的。

  第二,环境资源独占。

  优质的环境也是一种稀缺资源,而且在一定时间内不可复制。中国的城市化并没有停止,逆城市化和城镇化又开始了。堂主认为,在一些大中型城市的周围,传统意义上说叫做城乡结合部,特别是车程在半个小时以内的优质环境资源是十分值钱的。

  半个小时车程内的农场,可作餐饮;半个小时到2个小时,可作休闲;2个小时以上,那就叫度假了。

  曾经有个做休闲农业的老大哥说,很庆幸自己流转土地时,其中有几百亩是招牌挂的,现在通过休闲农场的运作,人气旺了之后,土地很值钱——这其实是农业除了卖产品和服务,实现价值转化的另一种方式。

  第三,文化资源独占。

  别忘了,每个农场深处的农村都有着比城市更悠久的历史,中国文化的根还在乡村。一些只在人们脑海中存在的资源,是无形的,因为历史悠久,长期存在,所以具有很大的价值。如果能把农场和无形的文化资源结合,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比如,有一次一个朋友请我帮他最新开发的一款酒取名。这款酒是用当地的一种特产水果酿制而成的,消费地也主要在当地。我就问他,你们当地最有名的饮用水库叫什么啊?那不就是最好的文化资源嘛?

  有个朋友说:“取名字,翻县志”!

  第四,区域品牌独占。

  事实上,很多区域公用品牌发展都挺危险的,因为这是公共地,要用的时候大家都用,要维护的时候都不出力,最终败坏了整个品牌的声誉。如果这个区域公用品牌有一个当地领头的农业企业,这样的悲剧发生概率会小一些,因为这家企业有享受蛋糕最大份额的权利,也有最大的维护义务。

  把企业品牌和公用品牌想办法关联起来,搭上区域公用品牌的快车,最终实现让消费者选择区域公用品牌的时候,唯一联想企业品牌,实现区域品牌的独占。

  第五,心理资源独占。

  我如果说“励志橙”,你想到了谁?

  “褚橙”吧!

  那我如果说“好汉枣”,你想到张三的“沙漠鲜”枣了吗?

  如果再说“最富人情味的海参”,你想到什么?如果没有,那就赶紧行动呗!消费者所想,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而且这种资源本身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如果这个时候谁站出来谁自己是“励志橙”,好像就有点山寨了。

  以上五味“独占”药方可单独用,当然,并用效果更佳!

  钟文彬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