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高压危象21例的预防护理体会
- 来源:保健文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心脏病,高压,护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5-08 08:37
摘要:目的:分析针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产生肺动脉高压危象的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手术之后对患者采用肺动脉监测等针对性预防护理方法,同时强化对患者呼吸道的护理。结果:在实施综合性护理方法之后,有2例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现象,无一例患者因肺动脉高压现象死亡。结论:针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针对性预防护理,并在术后对患者病情进行正确评估,可以有效防止出现肺动脉高压现象,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现象;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4-0001-01
肺动脉高压现象在通常情况下发生在重度肺动脉高压以及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术后的早期阶段,并且急性肺动脉压力以及阻力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1]。为了有效防止肺动脉高压现象的出现,本文选取我院2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现采用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肺动脉高压现象,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3-26岁,平均年龄(11.47±2.31)岁,在21例患者中,重度肺高压15例,中度肺高压6例。术前经心脏彩超检查后,肺动脉压54-117mmHg,其中房间隔缺损患者10例,室间隔缺损患者7例,室间隔缺损并动脉导管未闭患者4例。
1.2 预防性护理方法
1.2.1 肺动脉监测
肺动脉监测水平可以有效地放映出肺动脉血管扩张的情况,正常人在静息状态下肺动脉监测水平为2.66KPa,若是在静息状态下肺动脉监测水平高于3.99KPa,在临床上就会被诊断为肺动脉高压。因而针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肺动脉监测预防性护理,可以有效避免因人为因素引发的肺动脉高压现象。
1.2.2 呼吸管理
手术之后,对患者进行呼吸器辅助呼吸护理,维持患者正常的血气指标,避免缺氧或是H+升高后引发的肺血管收缩现象出现,继而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在强化患者护理管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随时检测患者动脉的血气分析情况,并依据患者血气值变化,设置呼吸机参数,在设置呼吸机的过程中,不能大幅度提升通气量的水平值,继而防止因肺泡过度膨胀,引起毛细血管压迫,最终引发肺动脉压力升高。
1.2.3 对患者实施镇静、镇痛护理
疼痛以及情绪失常均会引发患者肺动脉压力值升高。在患者实施手术24-48h之内,要对患者进行有效地镇静以及镇痛护理,使患者可以处于安静的状态下。护理人员可以采用咪达唑仑、丙泊酚都药物对患者进行镇静、镇痛护理,降低患者肺血管中的阻力。同时在对患者实施吸痰等其他刺激性性较强的操作时,也可辅助使用肌松剂,并依据患者镇静以及镇痛程度调节药物剂量。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在撤呼吸机6h之内不得使用肌松剂,3h之内不得使用镇静药,并要保证患者病房中温度以及湿度,并尽量减少外界的各种刺激。
1.2.4 强化对心功能的监测
在患者实施手术24h内持续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护,并随时检测患者血压、心律、排尿量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变化情况。排尿量可以准确反映患者的心功能的变化,在通常情况下,排尿量在1-1.2ml/kg.h-1。若是患者出现血压下降以及尿量减少或是皮肤湿冷等症状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同时医生,对患者注射多巴酚丁胺25μg.kg-1.min-1,将患者血压以及心律保持在稳定的状态下。
2 结果
在实施综合性护理方法之后,有2例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现象,无一例患者因肺动脉高压现象死亡。
3 讨论
引发肺动脉高压现象产生的因素主要和氧气有关,也就是说即使患者在实施手术之前,肺血管阻力较低也可能会导致肺动脉高压现象出现,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机制为缺氧之后产生的应激反应会使肺部的毛细管剧烈收缩,继而引发肺阻力上升[2]。经临床实践表明,导致肺动脉毛细血管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术后呼吸机辅助护理时间较短或是实施常规吸痰的时间较长,都会导致气管受到刺激,引起短暂性缺氧;②疼痛以及情绪的影响或是耗氧量增加后导致供氧不足;③患者的呼吸条件发生改变或是氧浓度降低都会诱发肺动脉高压现象。
肺动脉高压现象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出现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综合征,在发病时,患者的肺动脉压力会极速下降,并伴有体动脉压力下降的症状出现,死亡率较高[3]。针对肺动脉高压现象治疗过程的关键就是预防性护理,因在术后,任何一种微小的刺激,例如疼痛、吸痰或是缺氧等都会诱发肺动脉高压现象产生,因而在术后要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从而防止这些诱因的产生。
在本次研究中,在实施综合性护理方法之后,有2例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现象,无一例患者因肺动脉高压现象死亡,由此可以看出,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的临床特点,并对患者病情进行正确评估,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才能有效降低或防止肺动脉高压现象的发生,促进患者病情康复。肺动脉高压现象作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发生的一种综合型病症,同时也是导致实施先天性心脏病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肺动脉高压现象治疗的关键在于有效地预防,在临床治疗中,应避免使用那些易导致气管痉挛的药物,例如吗啡或是硫贲妥钠,并在患者使用呼吸机前3-4h时停止使用这类药物,严密监测患者气压以及血液动力学方面的变化,若是发现低氧血症,可及时进行处理,并做好相应的物理治疗,防止肺不张现象发生,从而诱发肺动脉高压现象。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实施针对性预防护理,并在术后对患者病情进行正确评估,可以有效防止出现肺动脉高压现象,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艳玲,陈光献,唐白云.肺动脉高压心脏手术后发生肺高压危象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0):5-14.
[2]于丽,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35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5):39-40.
[3]杨盛春,李维光,刘威,等.新生儿、小婴儿重症先心病外科治疗围手术期处理[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1,10(4):274-280.
童嘉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