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及护理
- 来源:保健文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心脏病,治疗,并发症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5-08 08:5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正常体征监测以及术后饮食干预等方法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生并发症几率12%(6/50),对照组患儿发生并发症几率34%(17/50),两组患儿并发症几率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采用综合性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术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4-0005-01
在临床治疗中,先天性心脏病会对小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威胁到小儿的生命,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在临床上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技术,患儿的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佳,同时这种治疗方法创伤恢复快,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目前已经逐步代替了开胸手术治疗方法[1]。在围术期间对患儿精心护理同时也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针对此研究目的,本文选取我院1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儿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3.5-12岁,平均年龄(4.17±1.21)岁,对照组患儿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3-11.5岁,平均年龄(4.21±1.17)岁。在这100例患儿中室间隔缺损38例,房间隔缺损14例,动脉导管未闭48例,这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可作为统计学资料进行比较。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准备
①心理护理:在实施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向患儿以及家属详细阐述手术的目的以及以往治疗成功的案例,并向患儿家属讲解手术的注意事项,增强患儿以及患儿家属的治愈信心;②胃肠道准备:在实施手术之前,令患儿禁食6-7h,低于1岁的患儿禁食4h,并向患儿家属讲解禁食的必要性,取得患儿家属的配合,防止发生血液动力学紊乱,导致虚脱甚至是休克;③术前用药准备:在手术前30min,按照医生嘱托,采用鲁米那以及阿托品对患儿进行肌肉注射,并将心电监护仪以及吸氧装置提前准备好,保证术中的正常使用;
1.2.2 术中护理
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患儿体征变化变化情况,若是出现异常要及时通知主治医生。
1.2.3 术后护理
①卧位与饮食:针对局部麻醉患儿术后采用平卧的方式,针对全身麻醉患儿术后采用去枕头平卧头侧位方式,并且禁食禁水,防止患儿发生呕吐。对手术后患儿进行吸氧护理至其清醒,对患儿肢体进行穿刺点加压。具体的按压方法为:令患儿平卧,利用中指、食指、无名指的指腹压迫患儿穿刺点6-8h,在休息24h后,可令患儿进食少量的流食;③术后观察:在患儿吸氧护理2-4h后,每间隔30min对患儿的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在平稳之后改为1h测量一次,继而可以及时发现早期并发症;观测患儿穿刺点位置附近皮肤的颜色以及温度,每间隔4h对患儿测量1次体温,连续测量3天,并辅以抗生素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X±平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发生并发症几率12%(6/50),对照组患儿发生并发症几率34%(17/50),两组患儿并发症几率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介入治疗是目前医疗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技术,并且也是医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的护理技术。经临床经验表明:因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可以明显减少手术创伤,并可有效降低患儿痛苦,同时因该手术术后恢复快,因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2]。考虑到患儿年龄以及病情的特殊性,在手术过程中进行全面的护理,可以有效地保证手术效果以及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经唐星的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接入治疗的过程中,同时兼顾患儿心理护理,可以明显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增强患儿以及患儿家属治愈的信心,是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3]。在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要强化对患儿的术后护理护理指导,对患者的生活制度进行合理安排,从而有效提升患儿机体的抵抗力。防止出现感冒的症状出现,引发堵闭器发生移位。若是可以接受学习的强度,可安排患儿和正常儿童一起学习和活动,但要避免发生和其他儿童之间的碰撞,造成堵闭器脱落。并指导患儿家属正确使用抗凝类药物,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儿在出院之后,可以正常服用该类药物,在患儿出院之前,建立随访卡,具体包括联系方式以及用药的具体方法等,保证患儿出院后的正常康复治疗,并叮嘱其定期到医院进行常规复查。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发生并发症几率12%(6/50),对照组患儿发生并发症几率34%(17/50),两组患儿并发症几率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用综合性护理方法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采用综合性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术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晓霞,何琴.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162-2163.
[2]冯远娟.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观察和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5):2512-2513.
[3]唐星.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临床观察与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142-143.
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