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护理预案对抑郁症患者实施护理效果观察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抑郁症,失眠,护理
  • 发布时间:2015-05-08 08:55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护理预案对抑郁症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抑郁症患者50例纳入临床研究,遵循数字随机表原则分组,25例设置为对照组,25例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引入护理预案进行护理。对比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总有效率为92.00%(23/25),对照组为64.00%(16/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护理预案对抑郁症患者实施护理的效果理想,对排除护理高危因素,实现护理目标意义确切,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抑郁症;护理预案;效果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4-0007-01

  抑郁症作为当前临床高发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之一,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抑郁症患者心理情绪长期处于消极状态下,丧失快乐感,同时伴随存在肠胃功能紊乱、食欲减退、失眠盗汗等多种躯体症状[1]。由于本病病程长,治疗难度大,因此给护理工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2-3]。为观察应用护理预案对抑郁症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中将自2013年8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收治的抑郁症患者共计50例纳入临床研究,随机分组下应用不同护理方案展开对比,相关数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自2013年8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收治的抑郁症患者共计50例纳入临床研究,遵循数字随机表原则分组,其中25例设置为对照组,25例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方面,男性为16例,女性为9例,年龄为20~65周岁,平均为(35.1±2.6)岁;观察组方面,男性为19例,女性为6例,年龄为20~65周岁,平均为(36.2±1.5)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纳入对照组中的2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

  纳入观察组中的25例患者引入护理预案进行护理。具体护理措施为:(1)自杀行为护理:在护理预案中对导致自杀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归纳,包括情绪低落,悲观厌世,焦虑不安等在内。护理流程为:安置一级病房并由专人负责陪护,同时杜绝患者独处,并与家属配合,对患者身边的危险物品进行清查,定时对患者药物情况进行检查,避免患者藏药。同时,护理期间需要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帮助患者解除思想负担,积极展开疾病宣教,并积极提高家庭与社会支持;(2)睡眠障碍护理:在护理预案中对导致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进行归纳,包括情绪悲观、焦虑、长时间卧床、以及环境改变等在内。护理流程为:鼓励患者尽量不在白天产卧床休息,引导患者力所能及的完成一些工作,同时在夜间睡眠时保持环境的安静,要求患者睡前引用热牛奶,并用热水泡脚,不观看容易造成情绪激动的节目,症状严重的患者可遵医嘱用镇静类安眠药物干预;(3)营养失调:在护理预案中对导致营养失调的主要因素进行归纳,包括情绪低落,食欲减退,拒绝摄食,以及精神运动性抑制等在内。护理流程为:鼓励患者多摄入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且帮助消耗的食物,同时尽量为患者营造集体性的就餐环境,协助患者在餐后及时进行口腔护理,若患者主动抗拒进食,需通过鼻饲或静脉途径输入营养物质;(4)社交障碍:在护理预案中对导致社交障碍的主要因素进行归纳,包括精神活动减退,情绪低落等在内。护理流程为:构建良好护患关系,赢得患者信任,鼓励患者相互之间进行沟通交流,采取多种文娱活动,提高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能力,提高患者对生活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差异。护理效果判定标准为:(1)护理预案中相关护理问题全部解决,高危因素全部排除,护理目标实现,符合以上条件为显效;(2)护理预案中主要护理问题(包括自杀行为、营养失调等在内)全部解决,次要护理问题(包括睡眠障碍、社会障碍等在内)部分解决,高危因素基本排除,护理目标基本实现,符合以上条件为有效;(3)护理预案中主要护理问题未解决,高危因素未排除,护理目标未实现,符合以上条件为无效;

  护理效果总有效率=护理显效率+护理有效率(%;)

  1.4 数据处理

  研究相关数据资料录入SPSS15.0版本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表示为%,通过X2检验,在检验P<0.05情况下认为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总有效率为92.00%(23/25),对照组为64.00%(16/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预案在实践应用中最大的特点是护理目标的明确性以及护理手段的科学性。在对抑郁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过程当中,引入护理预案模式能够提高护理的针对性与目的性,同时改善护理工作效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也有重要价值。同时,研究显示,护理预案的实施能够增加护患之间的情感沟通,对提高护理的个体化水平有重要价值。同时,从护理人员的角度上来说,以护理预案干预能够使每一位护理人员在面对自身工作职责时自如的应对,确保每一位护理人员能够完成标准并合格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的预见性,将事后管理模式转变为前瞻性引导模式,从而促进优质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

  基于上述分析认为:应用护理预案对抑郁症患者实施护理的效果理想,对排除护理高危因素,实现护理目标意义确切,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郑彩霞.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J].广东医学,2013,34(17):2745-2747.

  [2]杨霞,姜振玲,徐芳等.人性化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病情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6):450-451.

  [3]吴艳,许冬梅,李菲菲等.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4):394-396.

  张巧如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