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事业管理的发展方向探析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医疗,改革,科学
  • 发布时间:2015-05-08 08:44

  摘要:基层的医疗卫生事业,是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保障,关系到人们群众的切身利益。建设好基层的医疗卫生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基层的医疗机构卫生事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但是难免会出现问题。本文就我国基层卫生事业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

  关键词:医疗机构;卫生事业;管理;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4-0003-01

  引言:

  近年我国基层的医疗机构卫生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着重于解决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但是人们对于医疗机构卫生事业的现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医疗事业应该改变自己的观念,从各个方面充实自身,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和能力,以满足人们对于医疗卫生事业逐渐加大的要求[1]。对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变革,在制度上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扫清道路。

  一、我国现有管理政策的不足

  1、对于基层医疗事业的管理政策,已经不能适应人们对于医疗机构保障的需要。我国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一直没有相对强化的支持力度,政府的财政支持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导致基层医疗机构的条件与大城市的相差甚远,一些乡镇基层的医疗机构的诊疗手段得不到更新,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无法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得到满足。

  随着新世纪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改善,对于身体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希望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然而市场经济下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各地区的医疗资源的配置没有得到优化,配置不平衡的现象严重,这一问题不但没有解决,还出现了医疗卫生事业内部的恶性竞争。市场经济下医疗费用增长,已经给基层人民群众的看病问题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压力。市场经济在药品的流通中占据主导的地位,缺乏相应的监管,造成近几年经常出现的高价药现象,药品买卖市场混乱,没有统一可行的标准化管理。这些问题都凸显了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管理的不足。

  2、医疗卫生改革迟滞。医疗体制改革的根本宗旨是为人们提供更好享受医疗事业的服务,但是站在国家的层面来说,医疗改革涉及到国家发展和稳定大局。所以在以往的医疗管理制度改革中,往往显得过于谨慎,一系列的改革没有触及到现有的问题本质,没有达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目的。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体制,投资主体、原有布局设置都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在一些局部层面进行改革,没有解决基层医疗机构现有的问题。

  3、基层的医护人员缺乏在岗继续教育。基于我国医疗资源的限制,基层医护人员的继续再教育机制基本是空白,基层的医护人员没有与时俱进的医护职业技能,在一些偏远的乡镇医生甚至没有相关的技能证件等[2]。基层医疗机构在管理上的缺失,导致医护人员没有相对应的培训机制,甚至无法满足国家相关规定的实施。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不高直接决定了我国人民无法在基层的医疗机构中得到满意的医疗服务。

  二、我国基层医疗机构问题解决的管理对策

  1、完善基层的医疗机构的服务

  在基层现有的医疗机构,加大投资力度,对投资的去向给予监管,落实资金的用途,使上级政府的扶持真正为基层卫生机构提供帮助及扶持。大力发展乡镇和社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在基层建立高效合理的医疗服务网络。以家庭为单位确立服务对象,加大卫生健康意识和知识的相关宣传,将基层的医疗服务切实的落到实处,拒绝假大空的一味宣传。对乡镇和社区内人员健康进行调查,建立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范围内的健康统计数据库,使得对医疗服务需求大的老人儿童、残疾人士得到有效快捷的医疗服务。

  2、推动医疗资源的科学重组

  加强对现有公立医院的监管,发挥公立医院对于整体医疗事业发展的引导功能,重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政府方面,主动承担起补偿在便民服务政策推广中医院亏损的责任。深化医院机构改革,在保持国有制不变的情况下,推行国有民营的经营方式,依此来帮助医院的内部管理方式的职业化和科学化,政府保留对医院的重大政策的决定权,以保障非营利性质的社会公益活动的开展[3]。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收集社会资金资源,建立非国有非营利性医院,明确社会在这类医院中的所有权,使其为人民提供高品质、低消费的医疗服务。政府对社会性质的非营利性医院给予政策上的扶持,鼓励企业对于医院的投资,政府利用自身的决策优势,对于有投资行为的企业提供税费减免等方面的优惠奖励。

  3、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管

  加强医护人员的考核制度,对医护人员的技能证书提出硬性的要求。加强对于医院医疗设备的检查,杜绝质量不合格的设备出现,建立定期检查制度[4]。对医护人员的服务进行考核,确保患者能够得到优质的服务,培养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对诊疗和药品的价格进行监管,杜绝乱收费,高价药的现象出现,价格的监管是降低人们医疗成本压力的重要途径,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公共支出。

  结语:

  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事业的管理,关系到人们切身利益,是维护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促进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中,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转变观念,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落实到工作中去,才能在管理的改革中取得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李彬,向璨,赵黎明等.基于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层医疗机构卫技人员配置及管理现状分析——以大别山山区基层医疗机构为例[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4,31(1):58-60.

  [2]刘莉.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事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3):80-81.

  [3]赵云,叶靖.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制度的流变[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11):843-846.

  [4]颜星,杨玲,林幻,邓梦露,胡新业,蒲川.标准服务量在基层医疗机构内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02):119-121.

  陈元香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