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斯柯达全新速派上市前夕
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心里还是有些悬念的,因为距离斯柯达的全新速派正式上市还有一周,而我预测它的定价区间很可能是17万至24万元(这样的定价在今天的市场上不会有太大吸引力)。我希望在10月25日的发布会上还会有惊喜,但估计可能性不大,因为这款新车在欧洲发布之后广受好评,而这让斯柯达方面对它在中国市场的前途信心满满。
全新速派我试驾过,欧洲版和国产版都开过,确实是好车,但我始终不觉得一款新车在欧洲市场上受到广泛赞誉,拿到中国来就能顺理成章地热销。从业十几年,亲眼见证了中国汽车消费的“大跃进”,我看到了太多“叫好不叫座”的案例。核心问题其实不是产品不够好,而是中国用户的消费需求没有被充分尊重。
在我看来,中国用户最普遍的需求就是“看重品牌甚于看重产品”,即选择靠谱的品牌比选择优秀的产品更能取得周围人的认同。具体到斯柯达这样一个不太知名的品牌,尽管全新速派是一个相当优秀的车型,但要想在中国市场打开局面,至少面临三重挑战。
第一重挑战最紧迫:半年之后它的同平台师兄——帕萨特、迈腾就要上市了,到时候全新速派将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人们注意力的转移?要知道这两位可是实力派,过去几年里它们每个月的销量都在一万辆以上,帕萨特更是多次冲击月销2万辆。大众品牌在中国的号召力可以它们的定价比速派贵上10%,还照样大卖。那么速派应该做的就是让市场对“品牌”的关注转向自己擅长的“品质”,转向速派不同于帕萨特、迈腾的那些产品特点。
第二重挑战最重要:如何尽快扭转目标客户对斯柯达品牌知之甚少的局面?在欧洲市场,消费者对斯柯达品牌的认知是“性价比高”,但在中国呢,恐怕高不过国产自主和合资自主品牌吧?那么斯柯达的品牌内涵当中有哪些东西是中国消费者能够欣然接受的?我觉得SimplyClaver那些巧思一定要好好传播,雨伞、手电、硅胶垫,这类周到体贴的小物件一定要让斯柯达车主以外的人也能有机会体验到。“同样好的品质,更人性的细节”——这才是斯柯达的精髓。
第三重挑战最现实:斯柯达能不能成功地将目前明锐的车主引导成为全新速派的车主?对品牌了解最多的人一定是车主,他们才是品牌传播的最佳渠道。以累计销量来推算,明锐的车主应该有上百万人,斯柯达应该以最诚的真心来善待自己的车主,因为他们选择了值得信任的品牌,所以理应获得更有诚意的回报。我建议,如果明锐的车主升级座驾时愿意选择全新速派,斯柯达应该很给力地支持一下,至于是高价回收旧车,是长期无息车贷,还是6年免费保养,可以让客户自己选。
眼看全新速派又要进入“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情景模式,我是真心有点替斯柯达着急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