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述宽:鲜食玉米深加工前景广阔

  近年来,广西鲜食玉米产业发展迅速,浓郁的民族风情使其又带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农财宝典》记者专访了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处处长、广西玉米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张述宽的专访,全面展现广西鲜食玉米产业的独特风貌。

  甜糯玉米种植有特色

  《农财宝典》:广西是南方鲜食玉米产业的重要产区之一,它的产业发展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发展现状如何?

  张述宽:这个过程可以从四个发展方向上看出,从改革开放前零星种植发展到目前的规模种植,从种植低产的农家品种发展到种植高产优质杂交种,从种植糯玉米的单一类型发展到种植糯玉米、甜玉米、甜糯玉米、笋玉米等多种类型,从单作为农民零食发展成为当前城乡居民重要的休闲食品和佐餐食品。在改革开放30年中,广西鲜食玉米的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市场可以说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成为农民致富、增加城镇居民就业的重要产业。

  广西鲜食玉米市场主要集中在城镇,农村居民消费鲜食玉米仍然不普遍,这也是广西鲜食玉米产业发展不快的主要原因。

  广西鲜食玉米的播种面积只有30-35万亩,总产量也只有30-35万吨,与一些种植大省相比还有差距,但也是南方市场的重要产区之一,尤其在糯玉米和甜糯玉米这块。这与我们这边的加工业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不高以及流通成本过高有关。

  甜玉米种子,加工企业大都选择从区外或国外引进。现在,甜糯玉米主要是美玉系列和都市丽人等品种。目前三类玉米在广西的种植面积大致是60%为甜玉米,20%为糯玉米,其余是甜糯玉米。

  科企合作视具体情况而定

  《农财宝典》:广西玉米创新团队是怎样构建?在南方鲜食玉米产业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张述宽:我们团队完整的名称叫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玉米创新团队。它围绕广西玉米产业发展需求,集聚优势资源,进行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试验、示范和技术服务;收集、分析玉米产业及其技术发展动态与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目前,团队由1名首席专家、2名功能专家、6个综合试验站等三个层级构成。

  广西玉米创新团队通过不断培育、引进以及筛选优良新品种和不断研究、集成高效、高产生产技术,广泛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加快广西鲜食玉米品种和栽培技术的更新换代,提高了鲜食玉米产业的经济效益。

  《农财宝典》:在南方市场,特别是广西,目前有多少从事鲜食玉米深加工的企业?您认为加工产业所面临的挑战在哪里?

  张述宽:我认为鲜食玉米深加工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南方拥有优越的气候条件,通过调整播种时间,几乎全年都可以供应玉米鲜穗;还有就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鲜食玉米消费量不断增长,消费市场越来越大。另外,随着我国对鲜食玉米这块科技投入的不断加大,品种品质会不断改良,同时,加工技术也还有发展的空间,甜玉米的出口量会不断增大。

  《农财宝典》:当前,种业界正掀起商业化育种的浪潮,企业和科研机构在育种方面的角色分配正发生着变革,对种业界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其中的鲜食玉米产业也正迎来这次浪潮,您将如何看待?

  张述宽:当前国家正在从政策层面推动商业化育种,但是真正要实现科研机构退出商业育种,完全由企业负责商业育种还要走很长的路。首先是当前科研人才和种质资源绝大部分集中在国有科研机构,我国种业企业的玉米育种起步很晚(大部分企业甚至还没有开展玉米育种业务),种质资源积累不多,育种人才有限,在目前的体制和机制下,在短期内,国有科研机构中的科技资源不可能快速向企业转移。

  我认为,科企合作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在目前的体制下,采用委托育种的方式是比较好的,即由企业负责科研经费和科研人员的补贴,科研机构负责育种,培育出的品种可以双方共同拥有,也可以归企业独有。

  张述宽,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处处长、广西玉米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主要从事玉米遗传育种、栽培技术研究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863”、农业部“948”项目、转基因重点专项等农业科研项目。

  《农财宝典》记者 惠婷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