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在《汉口竹枝词》中唱道:“米酒汤圆宵友好,鳊鱼肥美菜薹香。” 词中鳊鱼说的是武汉名菜武昌鱼,菜薹则是武汉人冬春两季家常菜之一的红菜薹,两者一起被誉为楚天两大名菜。
红菜薹又名紫菜薹、芸薹、紫菘,是我国的特产蔬菜,在长江流域中部普遍栽培。红菜薹颜色紫红,脆嫩清香,味甘爽口,可炒食、凉拌,其中以洪山菜薹最为知名,被誉为“金殿御菜”。
品种日益丰富
湖北省蔬菜科学研究所聂启军介绍,20世纪70年代以前,红菜薹栽培品种都是各地的地方品种。70年代后,华中农学院园林系晏儒来教授选育出“十月红”品系,早熟高产,吸引大量农民种植,在80年代得以大面积推广种植,成为当时的主流品种。80年代,育种家开始菜薹杂交品种选育工作,华红系列品种、鄂红系列品种、湘红系列品种菜薹商品性好,品质优良。2000年以后,先后选育出一系列早、中、晚熟杂交品种,如华红五号、紫婷二号、鄂红四号、五彩红薹一号、五彩红薹二号等。
种子街上大多数门店都有销售红菜薹种子,主要有武汉文鼎农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金阳种苗、武汉金正现代种业有限公司、武汉市金丰种苗有限公司、武汉加加贝种业等公司。文鼎农业主推鼎秀红婷、紫婷、红杂等品系,金正现代种业主推紫菘一号、紫菘二号、紫菱十号等品系,金阳种苗主推紫竹、豹山红、紫艳品系。各个企业推广的早熟品种较多,也有金鼎5号、三月红、洪山御菜等晚熟品种。
红菜薹品种多样,琳琅满目,有价格便宜的常规种,也有各种等级的杂交种,售价为每10克1元到40元不等。
种植范围逐步扩大
红菜薹栽培受地域气候限制,湖北、湖南、四川是红菜薹的主产地,安徽、江西、贵州等省也有大量栽培,集约化基地种植面积约100万亩。
湖北省的红菜薹种植面积最大,约30万亩,主要分布在武汉和荆州。武汉市及周边地区红菜薹种植面积约15-20万亩。洪山菜薹现有栽培面积近万亩,主要分布在洪山区的花山镇、九峰乡、左岭镇、洪山街、建设乡等地。
红菜薹在湖北主要是在面积几百亩以上的大基地种植,成菜主要销往武汉及北上广一线城市。据陈辉介绍,红菜薹亩产量2000—5000斤不等,早熟品种收购价为3-4元/斤,晚熟品种品质在春节期间收购价格为6元/斤左右。
目前,红菜薹在我国北方、南方大中城市都开始引进栽培,北京、浙江、广州、广西、江苏、云南、台湾等地已有少量种植,美国、荷兰、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近几年也先后引进试种。
足霜为最佳采收期
清炒红菜薹、红菜薹炒腊肉,是武汉人春节期间必备的待客佳肴。每逢过年,武汉人都要买些红菜薹,正宗洪山菜薹最高可卖到数百元一斤。但武汉人常说红菜薹年前金贵年后贱,认为过完春节以后红菜薹就没人要了,变得一文不值。
古人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写道:“芸薹,足霜乃收,不足霜即涩。”春节前期处于寒冬环境,红菜薹经过长时间低温生长后达到采收期,此时菜薹粗壮,色泽鲜艳红润,肉质脆嫩,清香可口,品质最好,售价也就高。春节过后气温上升快,红菜薹生长快,水分多,品质口感没有低温生长时的好,不讨市民喜欢,故而较难卖得好价钱。
《农财宝典》记者 江树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